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正确的一项是( ) A. 现代画家徐悲鸿笔下的马,正如有的评论...

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正确的一项是(   )

A. 现代画家徐悲鸿笔下的马,正如有的评论家所说的那样,“神形兼备,充满生机。”

B. 这种埋头做事不动脑筋的人简直是——说得不客气一点——跟牛马一样。

C. 美国的纽约、洛杉矶、日本的东京、法国的巴黎、英国的伦敦、中国的北京、上海,都是世界上著名的特大城市,都有申办大型国际会议的实力。

D. 1931年,巴金创作的著名的《激流三部曲》之一《家》,在《时报》上连载,引起了强烈的反响。

 

B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标点的正确使用与修改能力。标点符号是书面语言的有机组成部分,是书面语言不可缺少的辅助工具。它帮助人们确切地表达思想感情和理解书面语言。要做到结合语境,准确规范地使用标点。B项使用正确,其他各项的错误之处分别为:A:引文是局部引用,句号应在引号外。C:“洛杉矶”“东京”“巴黎”“伦敦”后应为逗号。D:激流三部曲应改为双引号。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下列短语类型与示例排列顺序完全一致的一项是(   )

示例:前进的步伐   勤劳勇敢    发展生产    性格温和    写得清楚

A. 坚决支持    光荣艰巨    精神愉快    团结同学    看了一阵

B. 光辉灿烂    英雄人物    消灭敌人    庄稼成熟    漂亮极了

C. 一朵茶花    姐姐和我    非常幽雅    觉悟提高    跑得快

D. 慢慢地走    报纸杂志    恢复平静    阳光灿烂    打量一番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小题。

立在壶口瀑布前,目睹着瞬息万变的奇观,耳闻振耳欲聋的轰鸣,千万条张牙舞爪的黄鳞巨龙,一路雷裹电,咆而来。而,(升腾/腾空)而起,猛然俯冲向下,齐刷刷地跌进深渊。从深渊底升起一道彩虹,横跨龙槽,穿过雾,消失在远山青色的背景中。壶口一时容不下这么多的水,于是洪流便向两边涌去,沿着龙槽的边沿轰然而下,平平的,大大的,浑厚庄重如一卷飞毯从空(抖落/飘落)。(即使/尽管)这样,壶口还是不能尽收这一川黄浪,于是又有一些各自夺路而走的,乘隙而进的,折返回的,它们在龙槽两边的滩壁上散开来,或钻石觅缝,       ;或淌过石板,      ;或被夹在石间,      。还有那顺壁挂下的,亮晶晶的如丝如……而黄河也就如此铸成了自己伟大的性格。这伟大只在冲过壶口的一那才闪现出来被我们看见。

1.文中加点的字的注音和字形,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 挟(jiā)   立(zhù)   瞬息万变

B. 缕(lǚ)    咆(xiào)  振耳欲聋

C. 迂(yú)    而(chù)   张牙舞爪

D. 刹(chà)   雾(ǎi)    夺路而走

2.依次选用文中括号里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   )

A. 升腾    飘落     即使

B. 腾空    抖落     尽管

C. 升腾    抖落     尽管

D. 腾空    飘落     即使

3.依次选用句子填入横线,顺序排列最恰当的一项是(   )

①潺潺成溪  ②汩汩如泉  ③哀哀打旋

A. ①②③    B. ③①②    C. ②①③    D. ①③②

 

查看答案

从下面两个题目中任选一题,写一篇文章。

题目一:请以“大开眼界”为题目,写一篇文章。不限文体(诗歌除外)。

题目二:2016年初一时我们写过“超级智能手机”、《博物馆奇妙夜》,2017年初二时我们写过《植入人体芯片之后》、《厉害了,我的团!》、《荣耀故事》,2018年初三时我们写过“王希孟创作《千里江山图》”、《长大后,我就成了你》,请你从以上内容选择至少两个进行组合,并发挥想象,自拟题目,自定主题,写一个故事。

要求:(1)请将作文题目写在答题卡上。

(2)字数在600~800之间。

(3)不要出现所在学校的校名或师生姓名。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小题。

①2018年5月,“海外中国研究丛书”出版30周年系列纪念活动启动,来自美国的汉学家魏定熙教授做了主题演讲,国内知名学者进行对话并回答读者提问,在学界和媒体引发了“汉学热”。但笔者以为,“汉学”当热,然不可将之混同为“国学”。

②汉学是外国尤其是欧美国家学者研究和介绍中华文化的学问,历经游记性汉学、传教士汉学、学院派汉学以及侧重研究中国现实问题的“中国学”等几大阶段,至今已有600多年历史。面对中国浩瀚的文化和复杂的现实,汉学家们皓首穷经,著书立说,既促进了中华文化的海外传播,也带动了中外文化的交流融合,甚至改写了世界的文明进程。比如,欧洲“启蒙运动”就深受来华传教士介绍的儒学的启迪。

③不过,中国学界对汉学的追踪和介绍仅有100多年的历史,且忽冷忽热,不成系统。其中,上世纪二三十年代和八九十年代,国内曾分别兴起一股“汉学热”,原因是这两个时段中国社会变动剧烈,思想争鸣活跃,国人迫切希望通过汉学来了解外国人是如何看待中国以及中华文化的。所以,汉学不仅是中华文化走向世界的桥梁,还是中华文化反观自身的镜子。通过汉学,中华文化既能发现自己的长短处,也能了解自己在世界文化生态中的方位和价值。

④然而,汉学虽有重要价值,但亦不可无限拔高。汉学在本质上是一种“西学”,是西方人用西方价值观念、学术范式来研究中华文化的学问。对汉学家而言,中华文化仅仅是学术研究的客观对象,就像实验室的试验品或博物馆的展览品一样,很难内在于自己的生命,灌注以自己的情感,更很少负有弘扬和光大的责任感。

⑤而中国人注定做不了中华文化的旁观者。因为,千百年来积累沉淀下来的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亦即通常所说的国学,是我们整个国家和民族的精神命脉,比如崇仁爱、重民本、守诚信、讲辩证、尚和合、求大同等思想,比如“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政治抱负,“位卑未敢忘忧国”、“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的报国情怀,“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浩然正气,“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献身精神等等。国人须对国学有一种“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的使命感。否则,遗失国学就等于抛弃传统,丢掉根本,整个国家和民族就会得历史失忆症和精神分裂症。

⑥令人遗憾的是,百余年来国人一度迷失国学,崇拜西学,形成了一种与“西学心态”互为表里的“汉学心态”——前者指试图以西学取代国学,后者指像汉学家一样把国学仅视为学术研究的对象,不再用生命和情感去体验并证成国学的优美价值。如果任由国学的“汉学化”发展下去,国学恐将变成一种“在中国的汉学”。

⑦总之,汉学当热,但不能将之混同为国学,更不能以之取代国学。我们衷心祝愿汉学能早日成为国际显学,更希望中国能大踏步复兴自己的国学,同时热烈欢迎海外汉学“回家”,使自己成为世界汉学的中心。

1.请为本文拟一个能够体现作者观点的题目。(不超过12字)

2.这篇议论文的论证逻辑严密,请你就此提出一个问题,并简要说明理由。

3.请结合一部(一篇)文学作品,谈谈你对第⑤段画线句中某一点的理解。

4.子曰:“君子不器。”子曰:“先行其言而后从之。” 子曰:“德不孤,必有邻。”请你从以上三则语录中任选一则,从读过的文学名著中任选一部,结合相关内容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不超过100字)

 

查看答案

阅读《白夜》,完成小题。

白夜

赵丽宏

①很难想象,如果地球上消失了黑夜,将会是怎样一种景象,在光明如昼的夜晚,人们将怎样生活。在古老的圣彼得堡,我经历了真正的白夜——深夜十二点,依然可以沐浴着灿烂的天光,漫步在波涛滚滚的涅瓦河畔……

②白夜,是苏联北方的自然奇观,这种奇观只出现在盛夏,持续的日子也不长。我从莫斯科飞抵列宁格勒时,正是白夜的高潮。那天吃完晚饭回到宾馆的房间已是夜里十点,屋里没下窗帘,窗外阳光耀眼,看天色至多是下午三点的光景。站在窗前看街对面的亚历山大涅夫斯基修道院,黄墙绿树,巍峨的教堂,光芒四射的金顶,像一幅辉煌的油画,而教堂背后那波光粼粼的涅瓦河,是这幅油画的一道明亮的底色。如果不是亲临其境,我怎么也不会相信这是夜里十点钟的景色。

③街对面的亚历山大涅夫斯基修道院在俄罗斯几乎是家喻户晓。俄罗斯人熟悉它,并不是因为修道院中那些教堂和金顶,而是因为修道院里的公墓。自十八世纪以来的大部分俄罗斯文化名人,几乎都埋葬在这里,其中有音乐家柴可夫斯基、莫索尔斯基、鲍罗丁、格林卡,有文学家陀斯妥耶夫斯基、茹科夫斯基、克雷洛夫、卡拉姆辛,有科学家罗蒙诺索夫。这些名字,都是使俄罗斯人引以为自豪的,他们创造的成就使世界对俄罗斯文化刮目相看。我想,假如能在这不眠的白夜去拜访那些长眠在地下的俄罗斯文化名人,该是何等奇特的经历。

④走出宾馆,只见大街上车流汹涌,涅瓦河畔到处是散步的行人。穿过大街,走进亚历山大涅夫斯基修道院,林阴道上不见人影,通向名人公墓的大门紧锁着。名人公墓的围墙外,也是一大片墓地,形状各异的墓碑和墓穴极不规则地坐落在一大片树林中。我放轻了脚步在静悄悄的墓地里行走,惟恐我这异邦人的脚步声惊动了安眠在这里的俄罗斯人。这片墓地里埋葬的大多是战功显赫的苏军将领。也有一些富裕的犹太人的墓,他们的墓穴形状像一只大靴子,不知有什么含义。橘红色的光线透过树林斑斑驳驳洒落在墓地中,仿佛从空中伸下无数柔软温暖的手,抚摸着冷冰冰的墓碑和墓穴。看手表,此刻已是深夜十一点,心中不禁涌起一种奇妙而又神秘的感觉。如果不是白夜,那么这样的时辰应该伸手不见五指,在漆黑的深夜穿行于一片死寂的坟墓之间,有点像惊险小说里的情节了。

⑤从亚历山大涅夫斯基修道院出来,天色依然极亮。俄罗斯汉学家米沙陪我到涅瓦大街散步。街道上不用点路灯,感觉是落日西沉的黄昏时分。路上依然人流滚滚,人们都在急匆匆地赶路。也有穿着入时、步履悠闲的少男少女,旁若无人地在路上说笑着。只是街上的所有商店都早已关门。路边偶尔摆出几个出售冰淇淋的小摊,顷刻便使行人纷纷驻足,排起长长的队伍……

⑥使我产生浓厚兴趣的,是涅瓦大街那些古老的建筑。作为当年圣彼得堡的中央大道,涅瓦大街笔直宽阔,颇有皇家气派。路两边那些雄伟的建筑,都保持着两个世纪前的模样,许多俄罗斯作家在他们的小说中描绘过这条繁华的长街。这条街在苏联的名气,就像中国人熟悉北京的王府井大街和上海的南京路一样。涅瓦大街上的每幢楼房,都能叙说许多有声有色的历史故事。普希金和莱蒙托夫曾出入过其中的许多楼房,陀斯妥耶夫斯基和托尔斯泰也曾在石板的道路上留下无数脚印……托尔斯泰在他的《战争与和平》中曾写到过彼得堡的白夜,写到白夜街上的景色,而陀斯妥耶夫斯基的长篇小说《白夜》,更是人所共知。奇异的自然现象,使俄罗斯的文豪们产生奇异的想象。普希金曾告诉人们:“在白夜,我写作无须点灯。上帝既然如此慷慨地赐予我光明,我为什么不在这不熄的天光里驰骋我诗的想象?”普希金故居在离涅瓦大街不远的地方,从他的窗户中探头就能看到涅瓦大街上的桥和行人。留给世人的那些不朽诗篇中,究竟哪一些是写于白夜的天光之下,这就难以考证了。

⑦在白夜的天光之下,最活跃的是那些年轻的艺术家。在地铁的出入口,看到好几批街头献艺的民间音乐家。有人拉着手风琴唱歌,有人拨弄着吉他边唱边跳。最受欢迎的是一支演奏爵士乐的小乐队,一把小号,一支黑管,两支萨克管,极其默契地合奏出变化无穷的旋律。四位演奏者都是年轻的小伙子,看来都训练有素,决非滥竽充数之辈。他们每奏一曲,周围的听众都报以喝彩和掌声。有了这些歌声和音乐,涅瓦大街的白夜就不再清冷寂寞。在叶卡捷琳娜纪念碑附近的十字路口,一批业余画家正在为人们画肖像。画家们有用炭笔画素描的,也有画油画或者粉彩画的。作画者水平参差不齐,有些人颇有功力,在短短十数分钟内,便极为传神地绘出了坐在画架前的人物。坐下来请人画像的,大多是年轻的女郎,她们脸上保持着微笑,耐心地坐在围观者的视线之中。有一位被画像的姑娘捧着一本书在阅读,夜间的光线足以照亮她手中的书本。画家们都显得很自信,落到画板上的笔触小心翼翼,却毫不犹豫。他们一般都尽量设法美化被写生的对象,画板上显现的都是漂亮的美人。也有几位专事丑化的画家,他们手持着画板在为行人画漫画像,灵巧的画笔竭尽夸张丑化之能事。被画的人面对着自己落在画像上的那副滑稽的嘴脸,禁不住和旁观者一起哈哈大笑……

⑧回到宾馆,已是深夜十二点。拉开窗帘,窗外的景色使我惊叹不已。在深蓝色的天空中,亚历山大涅夫斯基修道院的金色圆顶闪烁着古铜色的光芒,使人感到它的遥远和神奇。这古铜色的光芒究竟是夕阳余辉还是旭日的映照,我说不清楚。把头探出窗口,可以看到一轮又大又红的太阳正沿着辽阔的地平线缓缓滚动。燃烧的云霞落在平静的涅瓦河中,使涅瓦河变成一条七彩斑斓的光带,流淌在太阳底下。今天,这太阳不会消失。在白夜的高峰期间,只有白天,没有黑夜,每一天的生命旅途似乎都在延长……

⑨电视机里正播放着一部精彩的电影,然而我的眼皮开始沉重起来。旅途的疲惫终于使我昏昏入睡……睡梦中醒来,表上的时针指着二点。躺在床上看窗外的天空,依然很亮,只是不见了太阳,天色显得有些慘白。起床看窗外,涅瓦河的波涛变成了银灰色,亚历山大涅夫斯基修道院的金顶失去了光泽,变得沉重而黯淡。大街上空无一人,偶尔有一两辆轿车驶过,汽车引擎在寂静中发出刺耳的呼啸。感觉疲倦,却再也无法入睡。拿出一本《阿赫玛托娃诗选》来翻阅,其中正好有一首题为《白夜》的诗,诗中表达的视觉和生理感觉使我产生共鸣,而作者的心理状态,却属于她生活的那个特定的年代,属于她独有的感情经历。就着窗外朦胧的天光,我在日记本上抄录了阿赫玛托娃写于八十年前的《白夜》,这是一首情诗:

哎呀,我没有关门,/也没有点灯,/要知道我是多么疲劳,/只是不敢躺下睡觉。

望着针叶林中那昏暗的暮色,/远方的原野渐渐显得微茫,/有一个声音使我陶醉,/这声音和你的声音一样。

也知道一切都已失去,/生活是一座可诅咒的地狱!/可是我充满了信心:/你一定会回到我身边!

1.本文在末尾注明了本文创作的时间:“1991年6月21日记于列宁格勒, 9月15日写于上海四步斋”。请你推测:________是在列宁格勒记录的,________是在上海完成的,由此给你带来的写作上的启示是________

2.文中多次描绘“白夜”的景色,请简要分析作者这样写的用意是什么。

3.本文的意蕴丰富而深刻,请就此提出一个值得探究的问题,并简述你对这个问题的思考。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