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在生活中,总有这样一种声音,让你欢喜,让你沉思,让你回味,甚至让你永世难志……
以“有这样一种声音”为题,写一篇记叙文或议论文。
要求:(1)确定立意;符合文体。
(2)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3)不少于600个字。
(4)文中如需出现真实的人名、地名、校名等,用化名代替
下面是《水浒传》的插图,图片展示的是__________(姓名)杀虎的故事情节,他杀虎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判断题。(正确的画“√”,错误的画“X”)
(1)除了祥子,书中还为我们讲述了好逸恶劳的虎妞,为养活弟弟出卖肉体的小福子,妻离子散的马氏祖孙等。(《骆驼祥子》) (______)
(2)鲁滨孙在遇难的船上找到了一条狗和一只鹦鹉,他在这两个动物的陪伴下度过了在荒岛上的孤独的生活。(《鲁滨孙漂流记》) (______)
(3)简·爱在18岁那年受聘成为桑菲尔德庄园的小女孩一一阿黛勒的家庭教师,也认识了庄园男主人性情善良的罗切斯特先生。(《简・爱》) (______)
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小题。
(材料一)历史文化名城是指具有深厚历史文化积淀和重要历史地位的城市。中国,一个有着五千年悠久历史的文明古国,文物众多,历史文化名城遍及全国,这些城镇拥有优美的自然环境、名胜古迹、乡土建筑,它们体现了中华民族灿烂的文化和历史。
(材料二)近年来,城市建设争相现代化。一座座高楼拔地而起,一片片古老的街巷被抹平,城市面临雷同化和通俗化的危机。同时,城市的特色在消失,城市的文化在消亡。一些文物建筑以及有宝贵价值的历史环境遭到破坏,城镇化建设正日益侵蚀着历史文化遗产赖以生存的环境,许多具有历史意义的传统文化名城的历史真实性正在消失。
(材料三)当前指导我国文化遗产和历史文化名城保护的主要法规仍是1982年颁布的《文物保护法》和1989年颁布的《城市规划法》。前者基本上是就文物论文物,忽视文化遗产的环境保护;后者也只是要求在编制城市规划时,应当注意保护历史文化遗产、城市传统风貌、地方特色和自然景观,而对于如何保护历史文化环境却没有做出法律说明。尤其没有明确各种破坏名城行为的法律责任。
(材料四)福州市文物局局长吴聿建说:“近年来,福州先后投入40多亿元实施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和文物保护工程,全面梳理老城的历史记忆、古城符号和和福州元素,彰显古城风貌。”
以三坊七巷为例。三坊七巷这些年经常开展春节庙会、元宵灯会、中秋摆塔等传统文化活动,既传承了福州历史文化传统,又大大丰富了市民的文化生活。同时,南后街的原有商业街市功能也得到恢复,通过优惠政策,“米家船”裱褙、“同利肉燕”、“永和鱼九”等老字号陆续回归。文物“活”起来,八方游客也纷至沓来。
(材料五)福州三坊七巷部分建筑分布图。(下图)
1.下列表述不符合以上材料内容的一项是( )
A. 历史文化名城遍及全国,体现了中华民族灿烂的文化和悠久的历史。
B. 城镇化建设严重破坏历史文化遗产,使城市面临雷同化和通俗化的危机。
C. 我国文化遗产和历史文化名城保护的法规,早在在1982年就已相当完善。
D. 对三坊七巷的保护,既传承了历史文化传统,也使其中的文物“活”起来。
2.用一句话表述你在材料五中读到的主要信息。
3.结合材料四,提出保护我国历史文化名城的两点措施。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小题。
自古成功在尝试
①胡适的至理名言:“自古成功在尝试”,它的意思是尝试是取得成功的前提,要在尝试中汲取教训和经验,在尝试中孕育成功与辉煌。这句朴素的名言向我们反映了一个深刻的道理:无论处在什么环境,都要敢尝试;不管遇到什么样的难题,都不要放弃继续尝试的机会,只有这样,才能走上成功的道路!
②尝试是什么?尝试是一种追求,一种信念,一种无畏。“天下事有难易乎?为之,则难者亦易矣,不为,则易者亦难矣。”《为学》告诉我们:自古成功在尝试。不去尝试,永远不会知道自己能做什么;不去尝试,虽然不会失败,但也绝不会享受成功的喜悦。
③古往今来,失败的人缺乏的不是才能和机遇,而是缺乏大胆尝试的勇气。而有成就的人,都是勇于尝试的人。灯泡的发明者爱迪生为了找到一种合适的材料作灯丝,竟不屈不挠地进行了800多次尝试。试验初期,他找了1600种耐热材料,反复试验了近2000次,结果都失敗了。他没有丧气,而是继续从植物中发掘理想的灯丝材料,先后又尝试了6000多种植物。通过不断的尝试,爱迪生最终获得了巨大的成功,给人类带来了“光明”。这“光明”之光,与其说是电之光,还不如说是勇于尝试的精神之光。“一次尝试,就有一次收获”,他的这句话正道出了他成功的秘诀。还有研制出雷管的诺贝尔、发现了雷电规律的罗蒙诺索夫、第一次驾飞机飞上了天空的莱特兄弟……他们所取得的一个个惊人的成就,又有哪一个不是尝试之花结出的硕果呢?
④生活在这个世界上,命运虽说对每个人不一定是很公平的,但的确是给大家都提供了大大小小多多少少一些机会,有些人勇于尝试,就取得了成功,有些人畏首畏尾,就留下了遗憾。错过了太阳还有月亮,错过了月亮还有星星,错过了星星还有其他光明。在不断的尝试中,我们的智慧将得到增长: , ;在不断的尝试中,我们的人性将得到升华。不断的尝试,让我们攀上一个又一个高峰。
⑤拥有一颗敢于尝试的心,不管结果是好是坏,是成功还是失败,我们都大胆地去做,即使失败了也从不灰心。因为尝试,梦的翅膀会劲舞苍穹;因为尝试,我们们的人生会无怨无悔!
1.本文所阐述的主要观点是什么?用简洁的语言概括。
2.结合上下文内容回答,第③段画线句有什么作用?
3.仿照第④段画线句续写一句话,使它与前后构成一组排比句。
4.下列四句名言,与本文所阐述的观点最接近的一项是( )
A. 若无某种大胆放肆的猜想,一般是不可能有知识的进展的。——爱因斯坦
B. 虽然明天还会有新的太阳,但永远不会有今天的太阳了。——林清玄
C. 如果不想在世界上虚度一生,那就要学习一辈子。——高尔基
D. 要学会游泳,就必须下水。一一列宁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小题。
洋红
⑴各种红色之中,我似乎是最爱洋红。
⑵咱们传统的大红,红得有庄严的意思在里面,总像是要做惊天动地的大事的样子。而对大红,仿佛神灵在侧,你不敢贸然言语。大红也喜气,但那喜气里有一种不可冒犯的凛然,含着秩序感。说到底,大红令人拘谨。
⑶洋红就不一样了。洋红,红得明媚,热闹,很有一股扑面的民风。洋红像胆子大的花儿,可以乱开,春天开,冬天开,早上开,晚上开,山顶上开,溪水边开。哪里都可以热闹,随时都可以热闹,一路缤纷没关系,没人拿眼睛唬着你。
⑷从前,在我们乡下,做喜事,最喜欢用洋红了。
⑸小孩子出世,年轻的爸爸要到亲成家报喜,报喜时要送上喜蛋。红红的喜蛋,蛋壳上染了洋红。小孩子还没出世,乡下的外婆已经在准备小孩子的衣物了,从里到外,从头到脚,穿的戴的,一应准备齐全。还会准备一大叠尿布,是白土布做的,栽成两尺见方的方块,染上洋红。
⑹我记得,从前我奶奶经常会给小鸡的鸡毛染上洋红。那时的乡下,每到春天,几乎家家都会孵上一两窝小鸡,这样,左邻右舍的小鸡们在一起吃草啄虫时容易混淆,为了分辨出自家的小鸡,我奶奶就会买一点洋红放进碗里,然后一只只地染红小鸡头顶处的绒毛。我和弟弟那时经常帮奶奶捉小鸡,毛茸茸的小鸡在掌心上挣扎,令人又心疼又欢喜,我们手上也沾满洋红。
⑺那些被点了洋红的小鸡、仿佛有了姓氏的孩子,在河边的阳光下啄食青苹,好像一朵朵活泼盛开的花儿。绿树青草与碧水之间,这一点一点轻快跳跃的洋红,让寂静朴素的乡下,也有了繁华生动。
⑻洋红是这样民间,它最有民间的热闹,不隔不硬。像天使,可以入住千万家。
⑼齐白石画画,最爱用的颜料是洋红,也叫西洋红。他笔下的梅花,不孤傲隐逸,不清寒冷艳,而是充满热闹和喜气,从中可见白石老人对世俗生活抱有一种饱满热烈的情意。他画梅,用的是洋红。他曾说:“昔时之胭脂,作画薄施,其色娇嫩,厚施,色厚且静,惜属草产,年久色易消灭。外邦颜色有西洋红,其色夺胭脂,余最宝之。”与中国的胭脂相比,他还是更喜欢洋红,洋红更饱满,更有生命力。
⑽有一回,诗人艾青在伦池斋的一本册页上看到齐白石画的櫻桃,鲜艳可人,就想买,结果价格没谈妥,于是转身去齐白石家求画。白石老人当即给艾青画了一幅櫻桃,可是,却没有艾青在伦池斋的那本册页上看到的好。白石老人说:“西洋红没有了。”
⑾因为缺了洋红,即使是齐白石一手画就的画,也会逊色得叫人黯然。
⑿洋红,热烈,明亮,又有一种民间的亲和,最易打开人的心扉。所以,吴昌硕用洋红,齐白石用洋红。
⒀初夏去乌镇,逛过茅盾故居,逛过染坊,走过小桥流水,走过悠长的街巷,临走买了一件麻布开衫。瘦瘦长长的苎麻开衫,洋红色,穿上身,搭配白色长裙,特别入画。
⒁后来,有一个画家画我,我就穿了那件洋红色的开衫。那幅画,画家很喜欢,画面热烈,人物像要从画里跳出来。画家画我的洋红开衫,用的洋红颜料,是特意托人从国外买回来的,明亮,生动。
⒂如果没有那件洋红开衫,那幅画,大约也会寂然朴素一些罢。
⒃我们住在民间,没有太多的大事要做,最惬意的时光是穿一件洋红的衣裳,或者披一件洋红的丝巾,沐浴着无边无际的阳光,悠然于垄上,做一个实实在在欢喜的人。
⒄把洋红当成姓氏,明亮地活着,热烈地爱着。把自己散养在民间,在缓慢的光阴里。
1.我眼中的洋红有哪些特点?请分点概括。
2.第⑵段一整段写大红,有何用意?联系上下下文进行简要回答。
3.文中写了哪些与洋红相关的故事,请概括出其中三件。
4.阅读文中画线的句子,按要求回答问题。
(1)外邦颜色有西洋红,其色夺胭脂,余最宝之。(解释句中的加点字)
(2)那些被点了洋红的小鸡,仿佛有了姓氏的孩子,在河边的阳光下啄食青草,好像一朵朵活泼盛开的花儿。(从修辞角角度赏析句子)
5.下列对文章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文章开篇就奠定全文的感情基调,自然引出下文对与洋红相关故事的叙述。
B. 文章是一篇充满美感的作品:景物之美、人情之美、民俗之美。
C. 文章语言简洁平淡、自然质朴;整散结合,参差错落,读起来节奏鲜明。
D. 文章表达了作者对农村淳朴民风和慢节奏生活的热爱以及对城市生活的厌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