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请以“有你在我身后”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情感真挚,文从字顺。②文体不限,...

请以“有你在我身后”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情感真挚,文从字顺。②文体不限,不少于600字。③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

 

参考例文 有你在我身后 时间就像是手心里的水,无论是紧握着,还是敞开着,它都会流去。匆匆地,我度过了十五载。看厌了天边的云卷云舒,听熟了耳畔的潮起潮落,赏够了庭院的花开花落。然而,一想起你,心中却总是暖暖的。因为,有你在我身后,幸福如春天的阳光,让我感动着走过每个日子。 打从你生重病到现在,一直没有放弃对我的关心。但我却成天对你发脾气,甚至做出一些忤逆的事来让你伤心。 又到了回家的日子,只是我没有了往日的笑容,因为初三的学习压力太大了。一推开门,你忙来迎接,替我接过沉重的书包。桌子上,你做了几个我喜欢吃的菜。我们对坐在桌子旁,沉默不语。“孩子,多吃点,学校生活一定很差,千万别把身体拖垮了!”你说话的声音不大,可却点燃了我心中积蓄已久的怒火。我猛地站起来,对你大声嚷道:“就只知道吃,你为什么不问问我心里现在是怎样的感受?”说完,头也不回便冲进了自己的房间。 大约过了二十多分钟,你重新做了一碗我喜欢的面,端到了我的房间。“孩子,学习任务重,不吃东西可不行。都是爸爸不好,忽略了你心里的感受,我今后会注意的!”此时,我的怒气已消,看着那碗热气腾腾的面,眼泪禁不住流了下来。随后,你蹒跚地走出了我的卧室。看着你微微有些弯曲的脊背,那一刻,我的心碎了,唯一能做的,只有把自己关在房间,默默地抽泣。 第二天中午,我收拾好书包准备上学。当我把笔装进笔袋的时候,却发现里面有50元钱。看着这张钞票,心中五味杂陈,深深的感动哽在咽喉,似滚烫的熔浆,喷薄欲出。不知什么时候,你已在我身后。我转过身看见了你,哽咽着说道:“爸,我不是一个好女儿,请你原谅我对你的不敬。谢谢你了!”虽然你没有说话,但我分明看见你的眼角已经湿润了。“爸,注意身体,我上学去了。”你会心地笑了,还像从前那样。 身后,有你在我身边,风景是那样优美;路上,天边的云卷云舒,像我俩的心情;听耳畔的歌声,像我俩的对话;道路边的花儿,像我;花儿后面默默陪伴的小草,像父亲。 【解析】试题分析:作文标题“有你在我身后”。命题作文,此题关键是要解读好“身后”的含义。“身后”意味着帮助、支援、支柱、支持、支撑、依靠、后盾等。然后确定“你”是谁。你在生活中认识什么样的好人、优秀的人,就写什么人。谁对你影响最大,谁对你帮助最大就写什么人。我们人生收获了很多很多的感情、经历、感悟、经验、教训等。要写自己收获最大的一个方面,不能面面俱到。只有写自己的人生,才能写出真情实感。只有写身边的人,身边的事,才能有生活,有东西可写。总之,要把“你”给予“我”的巨大力量写出来。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后面小题。

泊秦淮

杜牧

烟筑寒水月笼沙,夜治秦淮近酒家。

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1.请从描写的角度简要赏析“烟笼寒水月笼沙”。

2.本诗和《赤壁》都是咏史诗,都借用了典故的写作手法,表达诗人的感情。请结合后两句和《赤壁》中“东风不与周郎便,钢雀春深锁二乔”两句进行分析。

 

查看答案

阅读文言文,完成后面小题

皇甫谧,年二十,不好学,游荡无度,或以为痴。尝得瓜果,辄进叔母任氏①。任氏曰:“《孝经》云:‘三牲之养,犹为不孝②。’汝今年余二十,目不存教,心不入道③,无以慰我。”因叹曰:“昔孟母三徙以成仁,曾父烹豕以存教,岂我居不卜④邻,教有所阙⑤,何尔鲁钝之甚也!修身笃学,自汝得之,于我何有!”因对之流涕。谧乃感激,就乡人席坦受书,勤力不怠。居贫,躬身稼穑,带经⑥而农,遂博综典籍⑦百家之言。沉静寡欲,始有高尚之志,以著述为务,自号玄晏先生。著《礼乐》、《圣真》之论。

(选自《晋书・皇甫谧传》)

(注释):①叔母任氏:指抚养他的任姓叔母。②三牲之养,犹为不孝:意为即使每天给父母吃牛、羊、猪(三牲)肉,仍称不上是孝子。③道:正道。④卜:此指选择。⑤阙:同“缺”。⑥经:此指儒家经典著作。⑦博综典籍:博览儒家经典著作。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含义。

(1)以为痴________

(2)谧乃感激________

(3)勤力不________

(4)自稼穑________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全都相同的一组是(  )

A. 先帝不臣卑鄙/著述为务

B. 我何有/三顾臣草庐之中

C. 带经农/执策临之

D. 感激/当立者公子扶苏

3.按要求作答。

(1)请将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目不存教,心不入道,无以慰我。

(2)用"/"给文中面线的句子断句。(限断一处)

昔 孟 母 三 徙 以 成 仁 曾 父 烹 豖 以 存 教?

4.结合本文及链接材料,试分析皇甫谧和宋廉成功的共同因素。

链接材料: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寒,现冰堡。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同舍生皆被绮绣,戴珠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若神人。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小题

温暖岁月的白发

杨晔

①午休,学生们去食堂吃饭。我在教室里闲坐,静静地看着后面的板报。不知何时几名女生来到身后。她们嘁喳地小声嘀咕,我没有理会。察觉到有人偶尔触碰我的后背,我回过头来,她们如水般的眼睛凝视着我,轻轻地告诉我有白头发了。

②我早已接受了镜中的自己鬓间偶染白丝,我捋了一下头发,淡然地说,“没关系,长着吧。”她们扑闪着葡萄般的眼睛,“老师,长白发是累的,还是我们气的?”

③“不是,”我摇摇头,“我不会生你们的气,也没感觉过累!”我定睛看了看黑板上的粉笔字,故作轻松地微笑着说:“是粉笔面落多了染的呗!”

④“老师骗人呢!”她们咯咯笑起来,“把白头发拔去吧!”她们央求着。

⑤我还真是不习惯别人碰自己的头发,“不用了。”

⑥“老师,我拔头发不疼的,我常给我妈妈拔白头发!”

⑦我不再拒绝,继续看着板报。我只是感觉自己被轻轻地碰了几下,她们递给我三根白头发,“还真是不疼呢,技术挺高!”我赞许道。

秋日暖阳透过窗户,照在后背上暖呼呼的。我们就在阳光下研究起这三根白发:一根全白了,如银丝般;一根黑白各半;最后一根最有意思,根部黑色,然后渐黄,末端是白色的。

⑨最后有名女生提出要收留我的白发,我递给她,她居然宝贝般小心翼翼夹在了书里。

⑩我清晰记得那天板报的内容:“尊敬的老师,您付出的辛苦刻在我们的眼里,你挥洒的心血流在我们的心里,我们唯有以刻苦求学回报师恩!”

⑪我还记住了那名女生的一句话,“我常给我妈妈拔白头发!”如果不是心灵的亲近,我们不会让他人触碰自己的发丝,我们也同样不会触碰他人的头发。我感谢那缕被岁月吻过的头发让我感受了师生真情。

⑫回到办公室,记忆的藤蔓延伸到了十年前,那时我不到三十。有一天学生突然讶异地喊道,老师,你有白头发了!”我很是生气.眉头锁紧用表情否认。为了证明没有说谎,他马上取来镜子,让我看得一清二楚。当确实看到几丝白发时,我一下子就落泪了,甚至哭出声来。我很是悲伤,上班才几年就长白头发了。学生惊慌起来,急忙取来面巾纸。女生们边给我擦眼泪边说:“老师,只有三根,别的地方真没有白头发了!”有的学生把发现白头发的男生推到一边,暗暗责怪他多嘴。我擦干眼泪,有些不好意思地笑了。孩子们如释重负,围着我说:“老师您很年轻的,头发很漂亮,很黑的!”

⑬自那以后,直到他们毕业,不再有人提醒我长了白头发。偶尔有同学控制不住指着我的头发要说什么,马上就会被眼神或手势制止。我知道他们不想让我伤心。可是每当我在教室聚精会神批作业或备课时,我都感觉到背后有人,而且偶尔碰我一下。我其实看见了她们悄悄地拿着小剪刀来到我身后。我故作不知,心里却洋溢着感动,因为我的心灵感受到了她拿着精致的剪刀从我的发际划过。她们不想让我知道,可我怎能不察觉,我又怎能拂去她们的好意?

⑭有人愿意悄悄地为你剪去白发,难道不是一种幸福吗?时光流转浸染青丝,沉淀的永远是真情。如今我已坦然面对穿过黑发的白丝。那白发是提早被岁月吻过的青丝。而那剪去白发的纯情,却温暖了我的整个心灵。

(选自《思维与智慧•上半月》2015年第1期)

1.白发怎么能“温暖岁月”?结合选文内容说说你的理解。

2.文中面线句子属于什么描写?有什么作用?

3.十年前和十年后的“我”对持白发的态度有何不同?为什么会有选样的变化!

4.联系上下文。品味下列句子的妙处。

(1)最后有名女生提出要收留我的白发,我递给她,他居然宝贝般小心翼翼夹在了书里。

(2)有人原意悄悄地为你剪去白发,难道不是一种幸福吗?

5.结合通文及下列材料,读请你对“师生情”的理解。

材料一  我交出所梦的讲义去,他收下了,第二生天便还我,并且说,此后每一星期要送给他看一回。我拿下来打开看时,很吃了一惊,同时也感到一种不安和感激。原未我的讲义已经从头到末,都用红笔添改过了,不但增加了许多脱漏的地方,连文法的相误, 也都一一订正。这样一直继续到教完了他所担任的功课,骨学,血管学,神经学。

村料二  每逢放假的时候,我们就更不用离开她。我还记得,放假前我默默地站在她的身边,看她收拾这样那样东西的情景。蔡老师!我不知道信当时是不是察觉,一个孩子站在那里,对您是多么的依恋!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小题

再读“中国白”

①瓷是我国的重要发明和创造,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我国的瓷,按颜色可分为青瓷和白瓷,按功能则包括器皿和瓷塑。“中国白”,是人们对德化白瓷的美誉;瓷塑,是“中国白”的代表性艺术创作。然而,创作界、理论界、收藏界似乎对“中国白”及其艺术创作,仍有不少误读和误解。如何正确解读“中国白”?

②“中国白”,首先是瓷,不是陶。“陶瓷”虽是合称,但实际上陶与瓷是两种不同的物质。陶与瓷的差别多多,主要表现在:材料之别,陶土与瓷土;烧成温度不同,低温与高温;陶常不施釉,瓷施釉;胎体致密度,陶低而瓷高,等等。“中国白”符合上述所有瓷之要素,是典型的瓷。

③“雕塑”与“陶瓷”一样,也是个复合词。在艺术创作上,雕与塑同样是两个不同的概念。一般来讲,雕是指去掉竹木、玉石等“完整”材料上多余的部分以造型,塑则是指将泥土等“非完整”材料通过“堆”等方式进行造型。因此,前者可谓“减法”造型,后者则是“加法”造型。瓷塑,是塑而非雕,是典型的“加法”造型。“中国白”之造型艺术,称为“白瓷塑”远比“白瓷雕”精准得多。从这个角度讲,在德化瓷塑创作界盛行已久的“捏、塑、雕、镂、贴、接、推、修”等八大技法,不仅显得牵强附会,而且已经造成概念混乱,理应予以厘清。

④“中国白”的传统烧造技艺,早在2006年已经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与其他诸多传统陶瓷烧造技艺一样,“中国白”的传统烧造技艺,也可区分为“烧”之技艺与“造”之技艺。“中国白”在泥胎上完成瓷塑之“造”,柔软的瓷泥无疑大大降低了其技术难度和技术含量。即是说,仅就瓷塑之“造”而言,“中国白”的技艺特点并不十分突出。但是“中国白”的“烧”之技艺,却值得大大炫耀,因为它合理地处理好了在高温烧制下瓷土18%左右的收缩率问题。德化瓷塑题材多样,泥胎各个部位薄厚严重不均匀。因此,能否熟练掌握烧制中的收缩率,是决定“中国白”艺术创作成败的关键,尤其是写实创作。“中国白”能在中国陶瓷史上独树一帜,正得益于其数千年“烧”之技艺的不断精进和完善。

⑤在中国传统文化里,玉,不仅被赋予特殊的审美价值,还被神圣化和人格化。“以玉比德”“君子无故,玉不去身”,都是明证。而一定意义上讲,瓷,可以在更大范围满足更多国人尤其是普通民众对玉之审美追求和情怀寄托。这或许正是瓷何以最早被中国人发明和创造,并得以快速成长和发展的主要原因之一。从历史角度论,白瓷要比青瓷晚得多,但是中国瓷“似玉,非玉,而胜于玉”的审美价值和精神价值创造,则是由青瓷和白瓷共同完成的。甚至,白瓷还在一些方面胜过了青瓷。比如,在瓷塑上,白瓷远比青瓷为美。这是阅读“中国白”不可忽视的重要内容。但凡接触过高品质“中国白”的人,无论是器皿,还是瓷塑,无不为其瓷质致密、胎釉洁白、如脂似玉、晶莹剔透的审美境界所感动、所征服。

1.请给第一段末尾补充一个问句,写在下面的横线上。

2.根据选文内容填空。

选文第②到⑤段从“中国白”的成分、创作形式、________________四个方面依次说明了白瓷的知识。

3.阅读下面材料,结合本文内容,写出你的探究结果,

材料一:  丝绸之路起始于古代中国,是连接亚洲、非洲和欧洲的古代地上商业贸易路线,最初的作用是运输古代中国出产的丝绸、瓷器等商品,后未成为东方与西方之间在经济、政治、文化等诸多方面进行交流的主要道路。

材料二: 瓷器出入欧洲,英国人直接用“中国货”指称来自中国的瓷器,使得“中国”与“瓷器”成为密不可分的双关语。

4.下列时原文有美内容的根据与分析,正确的项是(    )

A. 选文说明的对象是“中国白”,它具有瓷质致密、胎釉洁白、如脂似玉、晶莹剔透的特点。

B. 第①段介绍“中国白”时,采用了时间顺序。

C. 用传统的“捏、塑、雕、镂、贴、接、推、修”等八大枝法,也是能介绍“中国白”的烧造技艺的。

D. 瓷器最早被中国人发明和创造,并得以快速成长和发展的原因之一,是因为它跟玉一样大范围满足国人尤其是普通民众对玉之审美追求和情怀寄托。

 

查看答案

班级要开展以“走近陶洲明”为专题的语文学习活动,请完成下面的任务。

[活动一  识记者言]请根据所给的拼音,把汉字正确、规范、工整地填写在字格内。

Bù  qī  qī  yú pín  jiàn,不汲汲于富贵。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活动二 了解名人为了本次专题学习活动,语文老师准备组织九年级全体同学,于6月8日下午2点,在报告厅开展一次“陶渊明与酒”的讲座,请你代表九年级组写一则通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活动三  读懂名人]  有小组在活动中发现刘禹锡与陶洲明在安贫乐道方面有相似之处,就用拟写对联的方式表达自己的理解,请帮他们将下面的对联补充完整:

上联:  刘禹锡陋室读经,苔痕上阶绿。

下联:  陶渊明南山种豆,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