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语段,完成下列小题。 至于启卷,必先几案洁净,藉以茵褥①,然后端坐看之,...

阅读下面语段,完成下列小题。

至于启卷,必先几案洁净,藉以茵褥,然后端坐看之,或欲行看,即承以方版,未尝敢空手捧之,非惟手汗渍及,亦虑触动其脑。每至看竟一版,即侧右手大指面衬其沿,而覆以次指面,捻而夹过,故得不至揉熟其纸。每见汝辈多以指爪撮起,甚非吾意。今浮图、

老氏尤知尊敬其书,岂以吾儒反不如乎?汝当谨志之。

(注)①[茵褥]被褥。②[脑]书脑,即书的订处。③[揉熟]揉坏。④[浮图、老氏]指佛教徒、道教徒。

1.下列句中加点词语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 ①忘路远近                ②鸣而不能通其意

B. 出,得其船            已知吾知之而问我

C. 不知有汉                ②不可久居,记之而去

D. ①藉茵褥                ②今于欲子之梁国而吓我邪

2.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句子。

非惟手汗渍及,亦虑触动其脑。

3.选文是司马光训诚儿子的一段话,能体现出司马光对书有着怎样的态度呢?

 

1.D 2.这不只是担心手上的汗水浸到书页上去,也担心碰到书的装订处。 3.一是担心书籍受到污损,体现出司马光对书的爱惜;二是司马光的语言和动作体现出他对书的敬重。 【解析】 1.试题分析:考查对文言词语一词多义的理解。A项中的“之”分别是“助词,的”和“语气助词,无实义”;B项中的“既”的意思分别为“已经”和“既然”;C项中的“乃”分别是“竟然”和“于是,就”;D项中的“以”都是“介词,用”的意思。故选D。 2.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翻译文言语句的能力。解答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找出关键实词、虚词,查看有无特殊句式。句中的“惟、及、虑、脑”几个词是赋分点。翻译时要做到“信、达、雅”。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面语段,完成下列小题。

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之。复前行,欲穷其林。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出,得其船,便扶路,处处志之。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述,不复得路。

1.下列句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 ①渔人甚                    ②父焉,借旁近与之

B. ①有良田美池桑竹之            予作文以记之

C. ①此中人                    ②卒中往往

D. ①便扶路,处处志之            吾不为斯役,则久已病矣

2.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句子。

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3.如何辩证地看待作者虚构出的理想社会?

 

查看答案

学校开展建设书香校园活动,请你任选一个角度为《简·爱》写一段推荐语,以激发同学们的阅读兴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用一句话概括下面材料的主要内容。

伴随看“寻找最美声音读书读报”大型公益活动的开展,书香漂流活动正式拉开帷幕。包括滨海公因在内的55个漂流书籍点参与活动,覆盖中小学校、企业车问、社区活动中心和部队基地等城区多地,充分将公共文化资源和服务空间延伸到城市的各个角落,用书页和文字把人们联系在一起,营造了全民阅读的氛围。书香漂流活动还推出了“全民阅读·志愿风采”微信图书借阅平台,利用“互联网+阅读”进一步浓厚阅读气氛。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下列句中加点词语运用正确的一项是(  )。

A. 在他们的感觉里,时间似乎已经过去了数千亿光年

B. 他在北京大学上了10年学,从本科利到博士,期间,获得过9次奖学金。

C. 这件小事把他的虚伪暴露得淋漓尽致

D. 他这次一下子拿出100多万元帮助乡亲们修路,真是大方之家

 

查看答案

根据提示,用古诗文填空。

__________________,天光云影共徘徊。(朱熹《观书有感》)

②荷笠带斜阳,______________。(刘长卿《送灵澈上人》)

③自古逢秋悲寂寥,___________________。(刘禹锡《秋词》)

④天街小雨润如酥,____________________。(韩愈《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

⑤不应有恨,________________?(苏轼《水调歌头》)

______________,必先苦其心志(孟子《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⑦树树皆秋色,____________。(王绩《野望》)

_________________,月涌大江流。(杜甫《旅夜书怀》)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