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伯牙善鼓琴,锺子期善听。伯牙鼓琴,志①在登高山,锺子期曰:“善哉,峨峨②兮若泰山...

伯牙善鼓琴,锺子期善听。伯牙鼓琴,志①在登高山,锺子期曰:“善哉,峨峨②兮若泰山!”志在流水,锺子期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伯牙所念,锺子期必得之。

伯牙游于秦山之阴逢暴雨止于岩下心悲乃援琴而鼓之。初为霖雨之操,更造崩山之音。曲每奏,锺子期辄穷其趣。伯牙乃舍琴而叹曰:“善哉,善哉!子之听夫!志想象犹吾心也。吾于何逃声哉?

(选自《列子·汤问》)

(注释)①志:志趣、心意。②峨峨:高耸的样子。③洋洋:宽广的样子。④卒:通“猝”,突然。⑤操:琴曲名。

1.下列对句中加点词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 伯牙善琴        鼓:弹奏    B. 锺子期必之      得:懂得

C. 锺子期穷其趣    辄:就    D. 伯牙乃琴而叹曰  舍:舍得

2.为文中画波浪线的语句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伯牙游于泰山之阴卒逢暴雨止于岩下心悲乃援琴而鼓之

A. 伯牙游于泰/山之阴/卒逢暴雨止/于岩下心悲/乃援琴而鼓之

B. 伯牙游于泰/山之阴/卒逢暴雨/止于岩下/心悲/乃援琴而鼓之

C. 伯牙游于泰山之阴/卒逢暴雨/止于岩下/心悲/乃援琴而鼓之

D. 伯牙游于泰山之阴/卒逢暴雨止/于岩下心悲/乃援琴而鼓之

3.下列选项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A. 伯牙给锺子期弹奏了两首曲子,后者都听懂了。

B. 《霖雨X《崩山》更是让伯牙知道了锺子期的音乐造诣。

C. “曲每奏,锺子期辄穷其趣”说明锺子期是伯牙真正的知音。

D. “吾于何逃声哉”说明伯牙对锺子期感到害怕了。

4.将第三大题文言文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志想象犹吾心也。吾于何逃声哉?

 

1.D 2.C 3.D 4.您心里想的和我想的一样。我如何能隐匿自己的心声呢? 【解析】 1.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实词含义的能力。理解词语的含义时要注意文言词语的特殊用法,如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和古今异义,能结合具体语境来准确辨析即可。涉及的词语都是常见的文言实词。解答时要联系上下文,根据语境做出判断。舍:放下。故选D。 2.本题考查文言文断句的能力,断句前,先要通读全文理清文段思路,尤其是把握文章中涉及的人物及关系。也可借助文段的一些特征巧妙断句,比如借助虚词,借助句式,借助对话词“曰”、“云”等,根据句子的结构成分等,读出含义,然后断句。本句翻译为:伯牙在泰山的北面游览,突然遇到暴雨,在岩石下;心里伤感,于是取过琴而弹了起来。故选C。 3.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的理解和把握,要求学生能够大致翻译全文,了解文本的大意。然后逐个分析选项。D项:“吾于何逃声哉”意思是:我从哪里让我的琴声逃过你的耳朵呢?”而不是:伯牙对锺子期感到害怕了。 4.本题考查学生翻译句子的能力。解答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要找出关键实词、虚词,查看有无特殊句式,如判断句、倒装句(宾语前置、状语后置)、被动句、反问句等。运用“留”“删”“调”“换”“补”的方法,直译为主,意义为辅。重点字词:“逃”隐匿;“声”,心声。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你吃的食物里有没有激素

在古代,人们把青的梨子采摘下来,放在屋子里熏香,梨子就会很快变甜变熟;采了生的猕猴桃,老人们也会说,把它们跟苹果放在一起,会软得更快。

几千年前,古埃及人在无花果结果之后,会在树上划出一些口子,认为这样可以让果实更大、成熟更快。而在中国的农村,许多核桃树上布满了伤痕,都是人们故意砍的,人们甚至不知道为什么要这么做。

到了近代,科学家们发现,古人或许是“歪打正着”了。这些做法是合理的,而其中的原因竟然都是乙烯,也就是后来人们所说的“植物激素”中的一种。

1901年,他在种豌豆的时候发现,室内的豌豆会长得更短、更粗,而且横向生长。经过大量的实验,他最后发现,是照明气体中的乙烯刺激了豌豆苗的生长。十几年后,另一位科学家发现,乙烯可以使果实提前落下,于是它“催熟”的能力从此得以确认。又过了十几年,一位英国科学家在成熟的苹果中分离出了乙烯。

从此,乙烯作为一种“植物激素”引起人们的巨大兴趣。

随着乙烯的面纱被揭开,那些“传统智慧”也就得到了合理的解释。熏香时能产生一定的乙烯,从而促进青梨的成熟;成熟的苹果会不断释放乙烯,也就能促进猕猴桃的软化;砍伤无花果树和核桃树促进结果的原因,竟然是伤害会让无花果树或者核桃树释放出大量乙烯。

划伤果树是为了让它自己产生乙烯,用外加的乙烯处理也能促进植物的生长——这就是“植物激素”促进生长的原理。在现代农业中,使用的是一种叫做乙烯利的东西,它被植物吸收之后转化成乙烯,从而产生“激素”效应。这种方式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所以,当你听说“激素催熟果实”的时候,不要以为那是“黑心农民”的非法操作。实际上,世界上许多国家都用它来提高作物产量、缩短周期。

经常看到记者揭露“黑心商贩”用“化学商品”把生的葡萄或者香蕉变熟的“黑幕”。其实,葡萄和香蕉这样的水果如果完全成熟之后才采摘,就根本无法进行长途运输和长期保存。为了突破时空的限制,在产地把这些果实提前采摘,运送到远方或者保存到另一个季节,拿出来施以乙烯利,让它们从沉睡中醒来,就可以进一步“成熟”。且不管这样得到的水果是否跟在树上成熟的一样美味,这至少让远方的人们或许在不同的季节吃上这些水果。

人们总是担心这种能够催熟水果的“激素”会促进人的发育。想想,它本来就是植物生长中会自然产生的气体,如果人工施用的能够让人“早熟”,那么天然的也一样——人体并不能分辨出乙烯是否天然产生。

实际上,任何激素都需要与特定的受体结合才能产生作用,植物的激素只对植物才有刺激作用。

相对于植物激素,人们更关心动物激素。这个问题更加复杂。一方面,许多动物激素对人是有活性的,注意避免进入人体;另一方面,一些动物激素在合理使用的情况下并不会对动物的肉或者奶产生不利影响。比如让奶牛受孕,催产的激素并不会增加牛奶产量,也不会留存在牛奶中。而真正能增加牛奶产量的牛生长激素,对人并没有激素活性。

总之,不管是植物激素还是动物激素,我们需要关注的是其使用是否合法,而不是听到“激素”就本能地反对。那些经过科学论证的激素在合理使用的前提下,不仅对生产者有利,对于消费者也是有利的——归根结底,生产成本的降低会导致商品价格的降低。

1.对本文作者的写作目的的概括最准确的一项是(   )

A. 告知读者我们吃的食物里是有激素的。

B. 告知读者“植物激素”乙烯可以促进植物的成熟。

C. 告知读者不管是植物激素还是动物激素,只要使用合法,对生产者和消费者都是有利的。

D. 告知读者能够催熟水果的“激素”会促进人的发育。

2.下列选项中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 人们故意在核桃树上砍出伤痕是为了让核桃树释放出大量的乙烯。

B. 用乙烯利催熟的葡萄和香蕉的味道与在树上成熟的是不一样的。

C. 植物的激素只对植物才有刺激作用,对人的发育都没有影响。

D. 许多动物激素对人是有活性的,需要避免进入人体,比如牛生长激素。

3.下列情境中,与文章内容不符合的一项是(   )

A. 小丽买的猕猴桃还有点生涩,好友文文对她说:“把猕猴桃和苹果放在一起,过几天就熟了。”

B. 小强爱吃香蕉,妈妈说:“香蕉从树上摘下来时都是生的,人们用植物激素把它催熟,这些激素对人体是有危害的,你还是别吃了。”

C. 许多人都认为食品里的激素会影响人体发育。小明对妈妈说:“不是所有食品里的激素对人体都有危害,只要使用合法就行了,妈妈你别太担心了。”

D. 豆豆到新疆去旅游,来到吐鲁番品尝到新摘下来的葡萄,豆豆开心地说:“还是自然成熟的葡萄好吃呀!”

 

查看答案

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或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   )

A. 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不闻爷娘唤女声,闻黄河流水鸣溅溅

B. 为:孤岂欲卿治经博士邪市鞍马

C. 以:蒙辞军中多务屠暴起,刀劈狼首

D. 若:卿言多务,孰关山度

 

查看答案

对下列语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初,权吕蒙曰     谓:称谓

B. 孤岂欲治经为博士邪  卿:这里是古代君对臣的爱称

C. 愿为鞍马          市:买

D. 爷娘闻女来,出相扶将郭:外城

 

查看答案

下列各句标点符号使用不规范的一项是(   )

A. 刘老师啊,你在哪里?我深深地、深深地思念你……

B. 地处太平洋上的瑙鲁共和国,是一个面积狭小、人口稀少的岛国,被称为“无土之国”。

C. 中国画以“画中有诗,诗中有画”的独特风格,闻名世界。

D. 人生需要学习,也需要雕琢。这正如《礼记》中所说:“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

 

查看答案

下列各句中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国庆长假,武汉地铁总客运量超2300万人次,同比去年高出600万人次。

B. 美国一项研究显示,文身,尤其是大面积的文身会改变身体的排汗方式,甚至影响健康。

C. 通过这次包粽子过端午的活动,可以丰富我们对传统文化的认识。

D. 网络外卖、共享单车,乃至日常办公中的水电煤的耗费,环保影响不是直接的、显性的,但不意味着环保问题不存在。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