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是一种“遇见”
赵 畅
①我以为,读书其实是一种“遇见”。打开书本的刹那,就开启了一扇去往不同时空的大门,碰见各种各样的人,听说形形色色的事,接触不同年代留下来的思想精华。
②如果说,“遇见”是读书与生俱来的产物,那么,选择怎样的“遇见”,读书人理应有属于自己的主动权。苏东坡说得好:“书富如入海,百货皆有。人之精力,不能兼收尽取,但得所欲求者尔。”那么,什么才是“所欲求者”?我想,除了要选择那些契合自己的兴趣爱好和功课长进的书籍外,关键一定要按优中选优、精中选精的原则,去选读那些经受过时间和一代又一代读者淘洗的经典。须知,读一本经典抵得上读几十本、上百本普通之书。而对于那些平庸的书籍,我们还是少读或者不读为妙。那样的“遇见”,只是重复,只会无端损耗你去选择读一本经典的时间和精力,因此太不值得。
③读书的“遇见”,又并非不动脑筋地匆匆而过,而是一种主观能动的行为。换言之,一定要避免人云亦云的做法,要“运用脑髓,放出眼光”,善于从无疑处读出有疑。诚如孟子所云:“尽信书,则不如无书。”据说,梁启超先生对所读之书是不愿轻易相信的。他作《王荆公》,为搞清楚王安石新政的真相,不仅反复研读王临川全集,还参阅宋人文集笔记凡数十种。所以,当与《宋史》互相参证时,他始发现其中的一些以讹传讹抑或故意诋毁、污蔑的谬误,然后,他“一一详辨之”,以还原历史真相。这种实事求是的“遇见”方式,不仅是对历史负责,也是对自己的治学态度负责。
④从书本中来,到生活中去,则是一种以“遇见”叠加“遇见”而解疑释惑的有效方法。延伸或者跳出书本的平面“遇见”,而到现实的自然与社会中去做立体的“遇见”,其效果或许会更精彩、更生动。历史地理学家葛剑雄教授,就对读书与旅行之间的关系有着独到的理解。他说:“我是搞历史地理的,旅行有时会带来契机,长期解不开的谜解开了。我曾和凤凰卫视拍过《告别三峡》的纪录片,就看到当地一个盐场,卤水直接从山里流出来,这种卤水看着普通,其实咸得不得了,直接放在锅里煮就成了盐。这里的盐场一直到20世纪六七十年代还在用,后来才停掉。我研究移民史,巴人曾迁到这里煮卤产盐,巴人为什么一度很强势,地盘能扩展那么大?他们控制着盐是一个很重要的因素。”原本,葛剑雄教授在读书中无法解开的疑窦,想不到因为一次拍纪录片的“遇见”,终于茅塞顿开。从这个意义上说,在现实自然与社会中的立体“遇见”,无疑是对书本知识一种必不可少的重要补充和佐证。
⑤想起杨绛先生说过:“读书好比串门儿——隐身的串门儿。要参见钦佩的老师或拜谒有名的学者,不必事先打招呼求见,也不怕搅扰主人。翻开书面就闯进大门,翻过几页就登堂入室,而且可以经常去,时刻去,如果不得要领,还可以不辞而别或者另请高明,和他对质。”这无疑是对“读书是一种遇见”最生动的诠释。而一个会“串门”、常“遇见”的读书人,更让“读书是为了遇见更好的自己”成为可能,水到渠成。
(选自《人民日报》2017年10月9日,有删改)
1.下列对文章的分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读书是一种“遇见”是比喻的说法,意在告诉人们选择什么样的书来读,读书过程中要有自己的思考判断,读书要和生活紧密联系起来。
B. 第⑤段画线句子引用杨绛的观点启发我们多读书,读好书,努力做一个会“串门”、常“遇见”的读书人,遇见更好的自己。
C. 本文运用举例论证、道理论证、比喻论证等多种论证方法进行说理,事例典型,论据充分,增强了文章的说服力。
D. 文章结构严谨,思路清晰,第①段点明论点,第②③④段分析说理,结尾段引用杨绛的观点来总结升华读书是一种“遇见”的内涵。
2.下列的材料可以作为第②段补充论据的一项是( )
A. 黄庭坚说:“士大夫三日不读书,则义理不交于胸中,对镜觉面目可憎,向人亦语言无味。”
B. 郑板桥说:“读书以过目成诵为能,最是不济事。”
C. 孔子说:“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D. 别林斯基说:“阅读一本不适合自己阅读的书,比不阅读还要坏。我们必须会这样一种本领,选择最有价值、最适合自己所需要的读物。”
3.结合选文的内容,谈谈自己在浩如烟海的图书中如何读书。
诸葛亮论赏罚
赏罚之政①,谓赏善罚恶也。赏以兴功,罚以禁奸,赏不可不平,罚不可不均。赏赐知其所施,则勇士知其所死;刑罚知其所加则邪恶知其所畏故赏不可虚施罚不可妄加,赏虚施则劳臣怨,罚妄加则直士恨。
(选自《诸葛亮集》)
(注释)①政策。
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 谓赏善罚恶也 /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
B. 赏赐知其所施 / 施八尺屏障
C. 赏虚施则劳臣怨 / 劳其筋骨
D. 罚妄加则直士恨 / 大王加惠
2.请用三条“ / ”给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
刑 罚 知 其 所 加 则 邪 恶 知 其 所 畏 故 赏 不 可 虚 施 罚 不 可 妄 加
3.从文中可以看出诸葛亮在治国方面有哪些特点呢?
岳阳楼记
①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具兴。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属予作文以记之。
②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前人之述备矣。然则北通巫峡,南极潇湘,迁客骚人,多会于此,览物之情,得无异乎?
③若夫淫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日星隐曜,山岳潜形;商旅不行,樯倾楫摧;薄暮冥冥,虎啸猿啼。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
④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⑤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
⑥时六年九月十五日。
1.解释下列加点词语在句子中的意思。
(1)南极潇湘(_____)
(2)而或长烟一空(_____)
(3)微斯人,吾谁与归(_____)
2.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成璧。
(2)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3.下列对文章的分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本文是应友人滕子京之请而作,既表明了作者对滕子京政绩的肯定与期望,也表达了作者希望与古仁人同道的自勉。
B. 本文集记叙、描写、抒情、议论等表达方式于一体,在句式上骈散结合,读来声调铿锵,富有节奏,给人以美的享受。
C. 第③④段在写法上很相似,都是先抒情后写景,用对比手法使“迁客骚人”一悲一喜的览物之情形成强烈的反差。
D. “进亦忧,退亦忧”照应前文的“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表达了作者忧国忧民、以天下为己任的思想抱负。
阅读下面材料,按要求作答。
2018年2月25日,中国在平昌冬奥会闭幕式上接过了奥运会旗帜,就此正式开启了第24届冬奥会的奥运周期。4年之后的下届冬奥会将在中国的北京和张家口举行。在闭幕式上,中国献上了“北京8分钟”的精彩表演,它将中国的传统元素和创新融合在一起。这场表演的主角是两只“熊猫信使”,它们和多名艺术家一起在闭幕式上为世人奉献了美妙的演出。与此同时,24块移动屏幕展现了中国的美好形象、科技成果、传统舞蹈、知名企业以及2022年冬奥会标志。中国利用最先进的科技成果向世界展示了现代而创新的形象,并为成功举办2022年冬奥会助力。
(1)请用一句话概括以上材料的内容,不超过25字。
__________________
(2)根据对联常识,将下面六个短语组合成一副对联。
国泰民兴 四海 舞平昌 同圆梦想 冬奥 奔北京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下列对病句的修改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通过阅读《红星照耀中国》,使我们明白了学习共产党员爱国主义精神和艰苦奋斗的重要性。(删去“通过”或“使”)
B. 我们班的“学霸”不但经常热情地帮助学习困难的同学,而且学习很好。(将“经常热情地帮助学习困难的同学”与“学习很好”互换位置)
C. 大学毕业生不再局限于传统的就业观念,而在毕业去向选择上呈现多元化、网络化、娱乐化的三大模式。(将“模式”改为“趋势”)
D. 微商之所以会热门的重要原因,是因为大家习惯性地刷朋友圈,它便能随时出现在大家的视野中。(删去“因为”)
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A. 富有创造性的人总是孜孜不倦地汲取知识,使自己学识渊博。
B. 他讲着,掀动浓厚的眉毛,睁开圆大的眼睛,射出犀利的光芒。
C. 七月流火的盛夏,没有一丝凉风,闷热难当,然而运动场上却是一派火热的景象,运动员们练得热火朝天。
D. 王俊凯在《经典咏流传》中唱的《明日歌》家喻户晓,北京理工大学的校长也曾在毕业典礼中提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