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下列词语中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 A. 迸溅(bèng) 勾当(gō...

下列词语中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

A. 溅(bèng)   当(gōu)     首低眉(hàn)

B. 空(lòu)     (hèng)    短叹(xū)

C. 猎(shǒu)    (miù)     坦荡如(dǐ)

D. 落(yǔn)     (lí)      寻章句(zhāi)

 

B 【解析】试题分析:这道题目考查学生对汉字字音字形的掌握情况,是语文学习中最基础的知识。​学生在平时的学习中要多读、多记、多写,才能够准确无误书写出来。A项“勾当”应读作“gòu”;C项“狩猎”应读作“shòu”;D项“阴霾”应读作“mái”。故选B。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从下面两个题目中,任选一题作文。字数不少于600字,文中不出现可能泄漏考生自己信息的真实地名、校名和人名。

(1)命题作文

请以“手机响了”为题写一篇文章,文体不服(诗歌除外)。

(2)情境作文

阅读下面的文字,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义体不限(诗歌除外)。

一个晴朗的傍晚,放学了,爸爸在校门口等着接我回家,我扑进爸爸怀里,说:“我都一天没见到太阳了!”爸爸说“阳光一直都在呀……”

 

查看答案

恩施是民歌的海洋,恩施民歌是中华民族文化宝库中最动人的音符之一。2500年前的春秋时期,名曲“下里巴人”就盛传于巴山楚水;2012年中央电视台“民歌中国”栏目曾多次播出“恩施民歌”专题。优秀的文化需要保护、传承和推介。为了让恩施民歌这朵奇葩常开不败,学校开展“恩施民歌”主题探究活动,请你完成以下三个任务。

(1)请你从地位或内容方面,用简明的语言为恩施民歌名曲《龙船调》写一段推介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请将下面《清江河》歌词选段仿写完整。

清江河水清又长,        清江河水清又长,

五里沙洲十里浪。        五里沙洲十里浪。

妹摇桨来哥撒网,        ______________

滩上滩下忙又忙。        歌满江来鱼满舱。

(3)结合题(2)中《清江河》选段和下面《筛子关门眼睛多》选段,说说恩施民歌有哪些主要特点。

男:对河对面斜对门,      女:铜盆淘米用手搓,

看到我小妹长成人。       事事难为我情哥。

早盼爹妈来下聘,         本想留郎吃顿饭,

晚盼父母请媒人。         筛子关门眼晴多。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比较阅读下面两段文言文,完成后面小题

(甲)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因。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兑命》曰:“学学半。”其此之谓乎?

(选自义务教育深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七年级上册)

(乙)君子之学必好问,问与学,相辅而行者也非学无以致疑非问无以广识。好学而不勤问,非真能好学者也。理明矣,而或不达于事;识其大矣,而或不知其细;舍问,其奚决焉?

(选自《孟涂文集》)

(注释)①奚:怎么

1.解释下列加点词的意思。

(1)不知其______

(2)然后能自______

(3)君子之学必______

(4)问,其奚决焉______

2.请用“/”给(乙)文中画线文字断句,限划两处。

相辅而行者也非学无以致疑非问无以广识。

3.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

(2)好学而不勤问,非真能好学者也。

4.(甲)(乙)两段文字的中心论点分别是什么?(用原文作答)

5.(甲)(乙)两段文字的论证方法有哪些相同之处?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古诗,完成后面小题

望岳

杜甫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1.描述颈联“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呈现的画面。

2.通读全诗,概括诗人表达的情感。

3.品味颔联中“钟”字或“割”字的妙处。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说明文,完成后面小题。

①盥洗,这是每个人日常起居最先做的功课。早在西周时期,我们的祖先便已形成了这一习惯。《礼记·内则》云:“鸡初鸣,咸盥漱。”说明古人有早起盥洗、漱口的习惯。那时筷子还没有被广泛使用,就餐时人们往往共享一个盛饭器,以手抓饭,所以饭前也需要洗手。除此之外,盥洗还是古代仪礼之一,用水使手洁净,以示对神对人的恭敬。那么,古人又是怎样盥洗的呢?有哪些细节可值得我们后人借鉴?

②古汉语“盥洗”一词,所指的范围较广,当然主要是指洗脸和净手,与我们今天使用的词义相近。不过,古人把盥洗用其归在礼器一类,故具有相应的礼仪性质。这一点,又与我们现在的生活习惯有着很大的不同。“盥”字甲骨文,是一上下结构的会意字。上面,是手的象形,下面,为一有水的盆。两者相合,像一只手放在盆里承水冲洗。造字表意就是在盆里洗手。金文与甲骨文字形相近,但又有所不同。上面,由原一只手变成两只手,而盆里的水则由水滴变成,像有水从上倒下,两手接水冲洗;下面(皿)是接水的容器。

③《说文解字》曰:“盥,澡手也。从臼、水,临皿。”徐中舒《甲骨文字典》云:“盥字的甲骨文字形从爪,在皿中,象于皿中澡手之形。”“盥”字初文反映其本义仅指洗手,后来词义扩大,洗脸洗手均称为“盥”,如盥栉指梳洗,盥沐指洗脸,而现代的盥洗室,是既可洗手也可洗脸,爱美女性还可用来化妆的。

④从“盥”的甲骨文和金文字形,我们可大致知道古人是怎样洗手的。那时洗手的器皿主要有两件,且是配套的:一件叫匜(yí),用来往手上浇水;一件是盘,用来接洗手洒下来的水。匜和盘都是盥洗用具,前者注水,后者承水,两者相互配套。先秦时期,匜、盘多以青铜制作,十分精美,这在先秦乃至秦汉的墓葬中常有发现。匜最早出现于西周中期,流行于西周晚期和春秋时期,其形制有点类似于现在的瓢,底部常铸有三足或四足。青铜器中的盘最早出现于商代早期,到战国时才逐渐消失。

1.请给上文拟写一个恰当的标题。

2.第③段中划线部分除了运用作诠释、举例子外,还运用了哪种说明方法?段中运用这种说明方法的作用是什么?〔3分)

3.第①段中“那时筷子还没有被广泛使用”中的“广泛”一词能否去掉?为什么?

4.仿照示例,从“歪、体”两个字中任选一字加以解说。

示例:“盥”字,上面是手的象形,下面表示有水的盆,意思是在盆里洗手。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