捡来的手机
①散步的时候,我在地上发现一部手机。没等我反应过来,儿子已经蹦过去一把捡起来。是款崭新的黑色手机,很漂亮。四处看看,还真不好说是谁丢的,决定等失主自己打电话过来联系。我觉得稀罕:“我还以为咱家只有丢手机的命呢。”
②看着捡来的手机,儿子问:“要是没有人打电话联系呢?”似乎猜到他的心思,我给他三条提议:第一,通过存在手机里的电话号码寻找失主。第二,次日把手机交给老师,由学校处理。第三,如果确实没人来找,这部手机就归他所有。
③儿子歪着脑袋想想:“第一条可以考虑。第二条无聊透顶。我们班同学有次和他妈妈在外面捡到手机,也不理别人打电话过来,硬是等第二天带到学校交给老师。联系到失主后,还要人家写感谢信。开校会时校长拼命表扬,还说这是学校的荣誉。绕来绕去就是为了让别人都知道。第三条……”他没继续说,我也不问。知道他心里的那个结:说起来全家前前后后丢了五部手机,都没能找回来。最可气的就是儿子的那款苹果绿的手机,那是他的儿童节礼物,喜欢得不行。用了还没半个月,落在出租车里,发现时那车都没走远,打过去居然关机。倒是他对把手机交给学校的那番评论,出乎我预料。很惊讶,也很欣慰。
④果然,儿子有些想不通:“为啥别人捡到我们的手机都不还,我们捡到了却要还给别人?”我想都没想:“我也想不通。我只是相信:人不能贪小便宜,贪小便宜的人肯定会吃大亏。也赚不到钱。我丢手机那次,打过去听到关机,气得我狠劲地诅咒那个拿我手机的人。被人诅咒可不是件好事,除非你问心无愧。做过亏心事,就算别人不知道,还有天在看着呢。”儿子不再言语。
⑤总算等到失主的电话,告诉他我们所在的位置。很快就看见一个瘦瘦高高戴着眼睛的小伙子急匆匆地从远处奔过来,估计是附近院校的学生。看他急成那个样子,真替他庆幸他遇到的是我们。儿子把手机递给他时,可能是没想到手机如此轻易地失而复得,他竟愣在那里不知所措。好不容易缓过神,只知道冲着我们不停地说:“谢谢这位叔叔,谢谢这位阿姨,谢谢这位小弟弟。”挥挥手和他道别,直到我们走远,他还呆呆地站在那里。儿子心情很好,拉着我们有说有笑,还不时模仿那丢手机的小伙子语无伦次的样子。
⑥快到家时,儿子忽然不好意思地说:“其实,刚捡到手机那会儿,我还在想:要是没人打电话过来联系就好了。”我牵紧他的手:“不管怎样,你真的很棒。你比好些成年人都做得好。最起码,你不仅善良而且不虚伪。”
⑦正是因为怀有世俗的心态,所以能够懂得高贵。
1.阅读选文,完成表格。
| 主要情节 | 儿子的态度或感情 |
1 | 捡到手机 | A |
2 | 谈论处置的方案 | B |
3 | C | 心情很好 |
4 | 回顾还手机的事情 | D |
2.说说文章第⑤段中“语无伦次”的含义和作用。
3.联系文章说说第⑥段中“善良”和“不虚伪”所指的分别是什么?
4.结合全文,说说你对文章最后一段的理解。
现代文阅读
被压扁的沙子(节选)
①1961年,一位名叫S.M.斯季绍夫的原苏联科学家发现,如果二氧化硅(即非常纯的沙子)处于超高压的状态,那么它的原子相距很近,从而变得极为致密。一立方英寸被压扁的沙子比一立方英寸普通的沙子要重得多。这种被压扁的沙子因此被称为“斯石英”。
②斯石英并不十分稳定,原子之间靠得太近以至于它们又出现相互排斥的趋势,最后又变为普通沙子。然而,由于原子之间结合得极为致密,所以这种反弹变化进行得非常缓慢,从而使斯石英可保持数百万年。
③金刚石的形成与此相同。金刚石中的碳原子被挤压得异常紧密,它们同样存在一个向外扩散并且恢复为普通碳的趋势。在通常条件下,这也需要数百万年。
④如果你把温度升得足够高,就可使这种变化加快。增温可以增加原子的能量,使它们之间能够相互分离,返回到原始状态。因此,如果在850℃的温度下把斯石英加热30分钟,它将变为普通沙子。(你也可以在真空中对金刚石加热,从而把它恢复到原始碳的状态,但谁愿意这样做呢?)
1.对文段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 斯石英是原苏联科学家斯季绍夫在1961年发现的。
B. 斯石英比沙子要重。
C. “斯石英并不十分稳定”的依据是斯石英是沙子组成的。
D. 第三段中“金刚石的形成与此相同”中的“此”指的是斯石英的原子之间靠得太近。
2.第四段括号中的话所起的作用是( )
A. 说明金刚石是由碳构成的。
B. 说明金刚石的珍贵,变成碳太可惜了。
C. 补充说明增温可以加速斯石英返回原始状态。
D. 补充说明金刚石可以分解成碳,而斯石英只能分解成沙子。
3.第四段第一句中“如果”能不能换成“只要”?为什么?
卖炭翁(节选)
卖炭翁,伐薪烧炭南山中。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
卖炭得钱何所营?身上衣裳口中食。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
夜来城外一尺雪,晓驾炭车辗冰辙。牛困人饥日已高,市南门外泥中。
1.卖炭翁“卖炭”是为了换得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
2.下列对诗歌内容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 “伐薪烧炭”强调了卖炭翁劳动生活十分艰辛。
B. “何所营”交代了卖炭翁穷困不堪的生活状况。
C. “可怜”表现了作者对卖炭翁艰难处境的同情。
D. “愿天寒”突出了卖炭翁不怕天寒地冻的精神。
古诗文阅读和鉴赏。
(甲)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乙)人有卖骏马者,比①三旦立于市,人莫知之。往见伯乐曰:“臣有骏马欲卖之,比三旦立于市,人莫与言,愿子还②而视之,去而顾之,臣请献一朝之贾。”伯乐乃还而视之,去而顾之,一旦③而马价十倍。
(选自《战国策》)
(注)①比:接连,连续。②还:通“环”,环绕。③一旦:一天。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才美不外见
(2)执策而临之
2.下面句中“之”的意义和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策之不以其道
A. 祗辱于奴隶人之手
B. 燕赵多慷慨悲歌之士
C. 臣有骏马欲卖之
D. 臣请献一朝之贾
3.把下面的文言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1)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
(2)比三旦立于市,人莫知之。
4.理解填空。
(甲)文中千里马被埋没的直接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根本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乙)文中卖马人能“一旦而马价十倍”是利用了人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心理。
5.当今社会,商家请名人做广告已成潮流。请结合(甲)(乙)两文相关内容,简要谈谈“名人效应”的利或弊。
诗词默写
(1)根据课本,下列古诗文默写正确的一项是(________)
A. 天之沧沧,其正色邪?
B. 挥手自兹去,啸啸斑马鸣
C.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州冷
D.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2)根据课本,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长夜沾湿何由彻。(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②与君离别意,__________________。(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风雨不动安如山。(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④___________________,端居耻圣明。(孟浩然《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⑤___________________,胡为乎中露。(《诗经•式微》)
⑥谁见幽人独往来,_______________。(苏轼《卜算子 黄州定慧院寓作》)
(3)理解性默写。
①《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抒发作者崇高理想和美好心愿以及作者忧国忧民情怀的诗句是: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②《题破山寺后禅院》中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与陆游“山穷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有异曲同工之妙。
综合性学习按要求答题。
我校“阳光读写推介会”后,学校开展“名著推荐墙”活动,要求同学们将所读名著浓缩为一句话,推荐给其他同学。请你从以下备选名著中选择一部,仿照示例,完成推荐。
示例:《水浒》——梁山好汉嫉恶如仇,除暴安良,显英雄本色。
备选名著:《傅雷家书》《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名人传》《平凡的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