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提示补写名句或填写课文原句。
①衣带渐宽终不悔,__________。
②__________,白露未晞。
③__________,愁云惨淡万里凝。
④古代诗文中有不少有异曲同工之妙的句子。比如杜甫的“落日心犹壮,秋风病欲苏”和曹操《龟虽寿》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范仲淹的《岳阳楼记》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与“宠辱不惊,闲看庭前花开花落;去留无意,漫随天外云卷云舒”。
(题文)下列加点的成语使用有错误的一项是( )
A. 杨绛先生为人谦逊低调,做学问孜孜不倦,钱钟书先生评价她:最贤的妻,最才的女。
B. 对于名著翻拍是否应尊重原著的问题,大家意见纷纷,莫衷一是。
C. 对于各种网络游戏,—些年轻人沉溺其中,乐此不疲,浪费了宝贵的青春时光。
D. 老张一家三代,十年来和睦相处,互敬互爱,真可谓举案齐眉。
下列标点符号使用有错误的一项是( )
A. 《惠崇〈春江晚景〉》选自《苏轼诗集》(中华书局1982年版)。
B. 大量事实证明:沉溺于网络会影响青少年的身心健康,所以我们要理性上网。
C. 中央电视台经济频道将组织完成以“健康生活”为主题的电视活动。
D. 什么地方我曾经看见这样一棵苍老的枸杞树呢?是在某处的山里么?是在另一个地方的花园里么?
阅读下面文段,根据拼音写汉字。
校园文学好比一缕春风,能吹化心湖的迷wǎng( );好比一hóng( )清泉,能滋润心灵的成长;好比一簇火花,能bèng( )发激情的光芒。校园文学根植于年轻学子,成长于心灵的碰撞与心路的跌dàng( )。
二选一(从以下两个作文题中选一个)
(1)人的一生中,哪些东西可以丢?哪些东西不能丢?
丢,有时会使人心疼令人惋惜;丢,有时又会让人畅快促人前行。
丢,可能是失去,也可能是获得......
请以“丢”为题写一篇文章。
(2)请以“我与手机的爱恨情仇”为题,写一篇记叙文。
要求:①卷面整洁,分段合理。
②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人名;
③不少于600字。
捡来的手机
①散步的时候,我在地上发现一部手机。没等我反应过来,儿子已经蹦过去一把捡起来。是款崭新的黑色手机,很漂亮。四处看看,还真不好说是谁丢的,决定等失主自己打电话过来联系。我觉得稀罕:“我还以为咱家只有丢手机的命呢。”
②看着捡来的手机,儿子问:“要是没有人打电话联系呢?”似乎猜到他的心思,我给他三条提议:第一,通过存在手机里的电话号码寻找失主。第二,次日把手机交给老师,由学校处理。第三,如果确实没人来找,这部手机就归他所有。
③儿子歪着脑袋想想:“第一条可以考虑。第二条无聊透顶。我们班同学有次和他妈妈在外面捡到手机,也不理别人打电话过来,硬是等第二天带到学校交给老师。联系到失主后,还要人家写感谢信。开校会时校长拼命表扬,还说这是学校的荣誉。绕来绕去就是为了让别人都知道。第三条……”他没继续说,我也不问。知道他心里的那个结:说起来全家前前后后丢了五部手机,都没能找回来。最可气的就是儿子的那款苹果绿的手机,那是他的儿童节礼物,喜欢得不行。用了还没半个月,落在出租车里,发现时那车都没走远,打过去居然关机。倒是他对把手机交给学校的那番评论,出乎我预料。很惊讶,也很欣慰。
④果然,儿子有些想不通:“为啥别人捡到我们的手机都不还,我们捡到了却要还给别人?”我想都没想:“我也想不通。我只是相信:人不能贪小便宜,贪小便宜的人肯定会吃大亏。也赚不到钱。我丢手机那次,打过去听到关机,气得我狠劲地诅咒那个拿我手机的人。被人诅咒可不是件好事,除非你问心无愧。做过亏心事,就算别人不知道,还有天在看着呢。”儿子不再言语。
⑤总算等到失主的电话,告诉他我们所在的位置。很快就看见一个瘦瘦高高戴着眼睛的小伙子急匆匆地从远处奔过来,估计是附近院校的学生。看他急成那个样子,真替他庆幸他遇到的是我们。儿子把手机递给他时,可能是没想到手机如此轻易地失而复得,他竟愣在那里不知所措。好不容易缓过神,只知道冲着我们不停地说:“谢谢这位叔叔,谢谢这位阿姨,谢谢这位小弟弟。”挥挥手和他道别,直到我们走远,他还呆呆地站在那里。儿子心情很好,拉着我们有说有笑,还不时模仿那丢手机的小伙子语无伦次的样子。
⑥快到家时,儿子忽然不好意思地说:“其实,刚捡到手机那会儿,我还在想:要是没人打电话过来联系就好了。”我牵紧他的手:“不管怎样,你真的很棒。你比好些成年人都做得好。最起码,你不仅善良而且不虚伪。”
⑦正是因为怀有世俗的心态,所以能够懂得高贵。
1.阅读选文,完成表格。
| 主要情节 | 儿子的态度或感情 |
1 | 捡到手机 | A |
2 | 谈论处置的方案 | B |
3 | C | 心情很好 |
4 | 回顾还手机的事情 | D |
2.说说文章第⑤段中“语无伦次”的含义和作用。
3.联系文章说说第⑥段中“善良”和“不虚伪”所指的分别是什么?
4.结合全文,说说你对文章最后一段的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