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文默写。
(1) 佳节又重阳,______________,半夜凉初透。(李清照《醉花阴》)
(2) _________________?为有源头活水来。(朱熹《观书有感》)
(3) 野芳发而幽香,________________。(欧阳修《醉翁亭记》)
(4) ______________,长河落日圆。(王维《使至塞上》)
(5) 砥砺奋进的五年,13亿多人民的智慧和力量形成时代的洪流,意欲开拓更伟大的征程,正所谓“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用王湾《次北固山下》中的诗句填空)
(6) 回首历史,正是因为无数共产党人前赴后继,抱着“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的坚定决心,才迎来今天幸福美满的生活。(用文天祥《过零丁洋》中的句子填空)
(7) “龙”是中华民族共同敬奉的图腾神,我们都是“龙的传人”。请写出带“龙”字的连续的两句古诗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
A. 随着诗人余光中溘然长逝于台湾的消息传来,在中国大陆又掀起了一股“余光中热”。
B. 我们要宣传贯彻认真学习党的十九大精神,推动各项事业全面发展。
C. 两会期间,培育良好的家风家教,成为代表委员关注的重要话题。
D. 一份《中国中小学写作业压力报告》称,中国学生日均写作业时长达2.82小时,是全球平均时长的近3倍多。
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 )
A. 在人迹罕至的北极,奇异的天象令人心旌摇荡,难以忘怀。
B. 孩子向家长倾吐心声时,家长应洗耳恭听,这是家庭沟通中特别需要注意的地方。
C. 到了秋天,北雁南飞,活跃在田间‘草心示心心昆虫也都销声匿迹。
D. 这位乡村医生虽是自学成才,却有妙手回春之术,能治多种疑难杂症。
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答题。
浩翰的大森林,充沛的空气负氧离子含量,湿地面积占全国自然湿地总面积的1/8——怎不让人心旷神饴?广袤辽阔的黑土地、世界知名的黄金奶源带、7 600万亩绿色有机食品认证面积——有谁能不心生向往?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黑龙江省依托整体性生态化优势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做大做强绿色生态农业,向生态要红利、向绿色要发展,以炽热的情怀,奋力书写新时代的幸福篇章。 ‘
(1)请将文中画线的句子用楷书准确、规范地抄写在田字格内。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2)给文段中加点的字注音。
广袤 炽热
(3)找出并改正文段中的两个错别字心
每个人都是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因为有我,亲情多了一丝温暖,友情多了一份关爱,旅途多了一处风景……
请以《因为有我》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可以大胆选择你最能驾驭的文体进行写作。不少于600字。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
记叙文阅读
回忆陈寅恪先生
季羡林
我同寅恪先生的关系,应从清华大学算起。我于1930年考入国立清华大学,入西洋文学系。西洋文学系给选修课留下的时间是很富裕的,除了选修课以外,学生还可以旁听或者偷听其他课程。
就在这个时候,我旁听了寅恪先生的“佛经翻译文学”。参考书用的是《六祖坛经》,我曾到城里一个大庙里去买过此书。寅恪师讲课,同他写文章一样,先把必要的材料写在黑板上,然后再根据材料进行解释、考证。他的分析细致入微,如剥蕉心,愈剥愈细、愈剥愈深。他仿佛引导我们走在山阴道上,盘旋曲折,山重水复,最终柳暗花明,豁然开朗,把我们引上阳关大道。读他的文章,听他的课,简直是一种享受。
除了上课以外,同寅恪师的接触并不太多。在校内林荫道上,在熙往攘来的人流中,会见到寅恪师去上课。他身着长袍,朴素无华,肘下夹着一个布包,里面装满了讲课时用的书籍和资料。不认识他的人,恐怕大都把他看成是琉璃厂某一个书店的到清华来送书的老板,绝不会知道,他就是名扬海内外的大学者。他同当时清华留洋归来的大多数西装革履、发光鉴人的教授,迥乎不同。
离开了水木清华,我同寅恪先生有一个长期的别离。我在济南教了一年国文,就到了德国哥廷根大学。到了那里,我才开始学习梵文、巴利文和吐火罗文。在我一生治学的道路上,这是一个至关重要的转折点。我从此告别了歌德和莎士比亚,同释迦牟尼和弥勒佛打起交道来。
1945年,在我来到哥廷根十年之后,得知寅恪先生在英国医目疾。我连忙写了一封长信,向他汇报我十年来学习的情况,并将自己在哥廷根科学院院刊及其他刊物上发表的一些论文寄呈。出乎我意料地迅速,我得到了先生的复信,也是一封长信,告诉我他的近况,并说不久将回国。信中最重要的事情是说,他想向北大校长胡适、代校长傅斯年、文学院院长汤用彤几位先生介绍我到北大任教。我真是喜出望外,谁听到能到最高学府去任教而不引以为荣呢?于是我立即回信,表示同意和感谢。
这一年的深秋,我回到了阔别十二年的北京(当时叫北平)。按北大当时的规定,从海外得到了博士学位回国的人,只能任副教授,经过几年的时间,才能转为正教授。我当然不能例外,而且心悦诚服,没有半点非分之想。然而过了大约一周的光景,汤先生告诉我,我已被聘为正教授,兼东方语言文学系的系主任。这真大大地出乎我意料。由此也可以看出老一辈学者对后辈的提携和爱护。
在我同先生来往的几年中,我们当然会谈到很多话题。谈治学时最多,政治也并非不谈,但极少。寅恪先生绝不是一个“闭门只读圣贤书”的书呆子。他继承了中国“士”的优良传统:天下兴亡,匹夫有责。从他的著作中也可以看出,他非常关心政治。他研究隋唐史,表面上似乎是满篇考证,骨子里谈的都是成败兴衰的政治问题,可惜难得解人。我们谈到当代学术,他当然会对每一个学者都有自己的看法。但是,他几乎没有对任何人说贬低的话。对青年学人,他只谈优点,一片爱护青年学者的热忱,真令人肃然起敬。
1.通读全文,简要概括“我”与陈寅恪先生交往的两件事。
2.第段中作者说:“读他的文章,听他的课,简直是一种享受”,这是为什么?
3.第段主要运用了什么写作方法,有什么作用?
4.第段为什么详写“我”回国后在北大任教的情况?
5.陈寅恪先生是一个怎样的人?请用简洁的语言加以概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