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爱莲说 ①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

爱莲说

①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②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1.下列语句中加点的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 可爱者甚(多)    B. 牡丹之爱,乎众矣(应当)

C. 不蔓不(长枝)    D. 亭亭净(种植)

2.下列句子中节奏划分错误的一项是(     )

A. 可爱者 /甚蕃    B. 濯清涟 /而不妖

C. 一讲学家设帐 /寺中    D. 衣冠简朴 /古风存

3.下列与“水陆草木之花”中的“之”字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 禽兽之变诈几何哉    B. 无丝竹之乱耳

C. 何陋之有    D.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4.对《爱莲说》内容和写法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选文以爱莲之情表达了作者不慕名利,洁身自好的生活态度,同时还表达了对追名逐利、趋炎附势的恶浊世风的鄙弃。

B. 文章浓墨重彩描绘了莲的气度,莲的风节,描写了莲花的超凡脱俗,寄托了作者对理想人格的肯定和追求。

C. 文中以,不蔓不枝,香远益清,行为端正的高尚品质。

D. 文章还运用了对比、反衬的手法,将牡丹的富贵和莲花的高洁相对比,表达了作者对雍容华贵的牡丹的赞美之情。

5.将文中画线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1)中通外直,不蔓不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菊之爱,陶后鲜有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爱莲说》在写作方法上是借助某种事物来抒发情感,我们称这种写法为:______________

7.《爱莲说》作者通过描写莲的形象,赋予莲以美好的品质,进而以花喻人,揭示作者__________________的品质。

 

1.D 2.C 3.A 4.D 5.(莲的茎秆)中部通达,外形笔直。不横生藤蔓,不旁生枝茎。 对于菊花的喜爱(或“爱好”),陶渊明以后就很少听到了。 6.借物抒情(托物言志 7.不慕名利洁身自好 【解析】 1.试题分析:考查实词的义项。D项加点的词解释有误。改为:亭亭净植(树立)。 2.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划分文言句子节奏的能力。文言语句的节奏划分一般以句意和语法结构为划分依据,一般来说,主谓之间应该有停顿,句中领起全句的语气词后应该有停顿,几个连动的成分之间也应该有停顿。所以划分句子节奏时,除了要考虑句子的意思,还要考虑句子的结构。此题较容易,根据文意即可推断出错误的选项C。改为:一讲学家/设帐寺中。此题要注意把主语部分与谓语部分划开。 3.试题分析:A项中的“之”与“水陆草木之花”中的“之”字意义和用法相同,都是结构助词“的”之意。BD项都是用在主谓之间,起取独作用的结构助词,不译。C项宾语前置的标志。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传递

(1)夜色凄冷,阵阵江风袭来,她不禁打了个寒颤。

(2)一年前,她禁不住好友的怂恿,拿出所有的积蓄和朋友合伙开了一家火锅店。生意本来红红火火,不料厨师的一次失误,导致两位顾客食物中毒。尽管她们第一时间为对方治疗,火锅店的声誉还是受到了影响,顾客开始越来越少。关键时刻,好友撤资,一走了之,她内心十分痛苦。

(3)风更大了,她走到自己的汽车前面,竟发现一个十一二岁的小男孩趴在车前睡着了,手里拿着一个脏兮分的蛇皮口袋,看样子是捡废品的。

(4)她轻轻摇醒小男孩:“你怎么趴在这里睡觉?”男孩揉揉眼睛问:“阿姨,您丢东西了吗?”她下意识地一摸口袋,手机居然不见了! 小男孩见状,拿出一部手机,笑着说:“这是您的吗?”原来,小男孩捡废品时,在汽车旁边发现了这部手机,为了物归原主,他耐心等待,竞睡着了。

(5)真是个好孩子! 他要捡多少废品才能换一部手机? 她非常感动,问道:“天晚了,你一个人在这儿不怕吗?”男孩笑着说:“没啥怕的,每天放学后我都来,为了赚学费呀!”

(6)原来,男孩的母亲是聋哑人,他还有一个妹妹,一家四口人的生活全靠父亲打零工维持。男孩为了减轻家里的负担,就利用放学的时间出来捡废品。她看了看他的蛇皮口袋,里面放着几个饮料瓶 子。她忽然想起来,放在汽车后备箱里的空饮料瓶还在。她赶快从后备箱里搬出来,又找出车内散落的旧报纸和杂志,全倒在男孩的蛇皮口袋里。男孩开心地笑了。

(7)风停了,她感到了一阵温暖。不久,重拾希望的她关了原先的店,筹钱开了一家新的火锅店。从那时开始,不管生意好坏,她都坚持资助小男孩上学,直到他大学毕业。男孩能自食其力了,他走过很多地方,尝试过很多工作,不管收入如何,他都会拿出一笔钱打到她的账户中。她把那些钱又重新汇给男孩,并打电话告诉他不必这样做,因为她出资援助他,完全是因为他的善良,根本不求回报。

(8)又过了几年,因房子要拆迁,曾经红火的火锅店生意再次变得冷清,最艰难的时候她甚至付不起房租。正在她心急如焚之际,小城电视台的记者忽然跑来采访她。原来当地的小学收到一笔捐款,捐款人正是她。她沉思了片刻,很快就明白,这件事的幕后策划者一定是男孩。这条新闻播出后,很多人被她的善良感动了,宁肯绕很远的路,也要到她的店里来吃饭,火锅店的生意很快又好转起来。

(9)重新赚到钱的她,十分感激所有帮助过她的人,继续资助贫困孩子。每次捐款,她总写下那个男孩的名字。其实,对她和男孩来说,写谁的名字已经不重要,重要的是,在他们手中,爱心如一簇小小的火苗,正在悄悄传递,它无法照亮整个世界,却温暖了很多人的心

(原文有改动)

1.选文中的小男孩是一个怎样的人?

2.结合上下文说一说第(7) 段“风停了,她感到了一阵温暖 ”一句中加点词语“温暖”的含义。

3.分析结尾划线句在选文结构和内容上的作用。

4.请结合选文的内容,谈一谈你读了本文之后的感受。(30字左右)

 

查看答案

《我长大了》

小的时候想长大,于是盼着早些进入中学,早些成为大人。

终于考进了心目中理想的中学。带着一份喜悦对父母说:“爸、妈,我长大了,我进中学了。”父母一脸笑意:“不,孩子,成为中学生并不代表你成为大人。”

于是,我继续等着“长大”的到来。

在脸上发现了第一颗青春痘,带着一份期盼对父母说:“爸、妈,长大了,我有青春痘了。”父母一脸笑意:“不,孩子,青春痘并不证明你长大。” 渐渐,“长大”在繁忙的学业中也被淡忘。

后来,搬了家。家与车站有一段很长的路,于是邻家的孩子总是用自己的自行车捎我一段。

那是一个阴雨蒙蒙的清晨.雾气很重,路上很滑。一不小心,邻家孩子的自行车撞倒了人,我被重重地摔在地上。没有等我反应过来,邻家的孩子已扶起自行车逃之夭夭。我终于意识到发生了什么事,这样的事才是走了为好,但是,当我要起步时,却发现被撞的是位瘦小的老太太。 许多人围了过来。我有些惭愧,于是,我低着头帮老太太拾起散落在地上的菜。突然在人群中我竟发现了父亲那深邃的目光。

我开始害怕,今天闯这样的祸,回去会怎样呢?

我把老太太送回家,才发现她的儿女并不孝。老太太丝毫没有责备我的意思,她只是说她很寂寞。于是,我说,我会常常去看她。 我并不想敷衍她,我决定这么做。 然而,我不知道如何面对父母。

小心翼翼地回到家,准备先做“乖宝宝”,然后再坦白交代,想来会少些责骂。

晚饭桌上,气氛并不如想象的恶劣,而且桌上也多了几样我爱吃的小菜。

吃饭时,我小心地边吃边看着父亲。父亲很和蔼,不时夹菜给我。我等待着父亲的训斥,而父亲却只是询问了老婆婆的情况,嘱咐我一定要多陪陪老婆婆。

依然记得那天父母在睡前语重心长地对我说的话:“孩子,你懂得了什么叫责任。”我终于感觉到父母承认了我的长大;我也终于明白,长大并不像考上中学那么容易,也不像长青春痘那么简单。

长大,意味着承担责任。 的确,并不是所有长大的人都能够承担责任的;然而,能够承担责任的人却一定是长大了。

1.第一段“小时候想长大”中“想长大”的具体内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文中画线句子是_________描写,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文中说:“此时,已有很多人围拢来。我有些惭愧……”“我”为什么会“有些惭愧”?

4.家里“气氛并不如想象的恶劣”,而“我”想象中会有怎样的气氛?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想象?

5.“的确,并不是所有长大的人都能够承担责任的;然而,能够承担责任的人却一定是长大了。”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查看答案

(题文)综合性学习。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后面的问题。

某市中小学正大力开展国学经典诵读活动,让孩子们与经典相伴。

材料1某小学在校园环境文化的营造中,充分利用书香长廊、橱窗、墙壁、黑板报等空间,以多种艺术表现形式,渗透国学经典的文化元素,让孩子在耳濡目染中快乐成长。

材料2某学校提倡快乐学国学。校园内众多的楹联、教学楼墙上的《弟子规》、经典美文以及出自经典的指路牌(“三乐苑”“积步轩”)等等,都让学生随时能接触到经典。

材料3某中学让古诗文、名言警句上墙、上板报。只要走进校园,就可以看到孔子、孟子、老子等圣贤的经典名句把各个角落的橱窗装点一新,可以看到同学们以国学经典为内容的书法展,可以看到以国学经典为主题的板报,处处显现出同学们与传统文化的亲近。

(1)从以上材料可以得出一个什么结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请从孔子、孟子、老子三人中任意选取一人写出他的一句名言警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谈谈你对国学经典进校园的认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古代诗文按要求填空。

(1)此夜曲中闻折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李白《春夜洛城闻笛》)

(2)马上相逢无纸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岑参《逢入京使》)

(3)杨花榆荚无才思,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韩愈《晚春》)

(4)故园东望路漫漫,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岑参《逢入京使》)

(5)《登飞来峰》中表达不畏艰险、自信向上的诗句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己亥杂诗》写诗人虽然辞官,但仍关心国家的前途和命运的诗句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题文)对王维的《竹里馆》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以自然的笔调,描绘出清新的月夜,融情景于一体。

B. 独坐”、“弹琴”、“长啸”等动作体现了诗人宁静、淡泊的心境。

C. 表现了作者在朝做官时闲适的生活情趣。

D. 以琴啸的声音,反衬月夜竹林的幽静;以明月的光影,反衬深林的昏暗。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