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甲] 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是故学然后知不足...

[甲] 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兑命》曰:“学学半。”其此之谓乎?

(节选自《礼记•学记》)

[乙] 君子学必好问。问与学相辅而行者也非学无以致疑非问无以广识。好学而不勤问,非真能好学者也。理明矣,而或不达于事;识其大矣,而或不知其细。舍问,其奚决焉?

(节选自《孟涂文集》)

1.解释下列语句中加点的字词。

(1)不知其_______________        (2)学半 _______________

(3)而不达于事 _______________      (4)问,其奚决焉 _______________

2.下列对[乙]文中画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问/与学相辅而行者也/非学无以致/疑非问无以广识

B. 问与学/相辅而行者也/非学无以致疑/非问无以广识

C. 问与学相辅/而行者也/非学无以致疑/非问无以广识

D. 问与学相辅而行/者也非学/无以致疑非问/无以广识

3.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

(2)好学而不勤问,非真能好学者也。

4.回答下列问题。

(1)甲文阐述的观点是“_____________”;乙文阐述的观点是“_____________”。

(2)说说甲乙两文的论述对你的学习有什么启发。

______________________

 

1.味美教(教的意思)有时(有的)除了(不,没有) 2.B 3.(1)知道了自己的不足,这样以后就能自我反省。(2)喜爱学习却不多问,不是真的喜爱学习的人。 4.(1)教学相长君子学必好问(2)切合内容,言之成理即可。示例:学是第一位的,只有不断学习,才能获得知识,才能知不足,才能不断完善自己;学习中需要互动和交流,教与学是可以相互促进的。 【解析】 1.考查文言实词。先要大致了解文章内容,弄清句子的意思,根据句意和对文言常用词的掌握来判断字词义。解释时要注意辨析词义和用法的变化,根据语境判断字词义。此题都是古今异义词,如“旨”:味美。所以千万不要以今释古。理解好上下文内容是作答的关键。 2.本题考查学生划分文言句子节奏的能力。划分句子节奏时,除了要考虑句子的意思,还要考虑句子的结构。此题较容易,根据文意即可推断出正确答案为B项:问与学/相辅而行者也/非学无以致疑/非问无以广识。译为:“问”和“学”是相辅相成地进行的,不“学”就不能提出疑难,不“问”就不能增加知识。此题要注意标志性的虚词“也”和句式结构的对称。 3.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句子的翻译能力。翻译文言语句是文言文阅读的必考题。直译讲究字字落实,特别是关键词语的意思必须要呈现出来。文言语句的翻译首先要知道文言词语的意思,把词语放到语境中,根据上下文推断也不失是一种较好的方法。注意“然后”“自反”“好”等字词的翻译。“好学而不勤问,非真能好学者也”判断句的翻译。 4.(1)在准确理解词意、句意、段意的基础上,梳理各句之间的内在联系,依据题干要求提取重要信息。如甲文阐述的观点可提取“教学相长”一句作答;再如乙文阐述的观点可提取“君子学必好问”一句作答。 (2)要答好此题,首先要阅读好甲乙两篇文言文,理解全文,扫清文字障碍,疏通文意,并要注意议论抒情的语句,充分把握内容,然后归纳出两文的中心,看看两文分别都表明一个什么主要观点。然后由这个观点生发出去,再联系现实生活和自己的实际,确定一个论点后进行论述。如甲文可从教与学是相互促进的角度写启示;乙文可从“问”和“学”是相辅相成的角度写启示。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这首送别诗抒发了对朋友远行的留恋和慰勉之情,也表达了作者乐观旷达的胸怀和奋发有为的抱负。

B. 首联写景气势宏大,“望”字将送别的地点与友人“之任”的地方“蜀州”联系起来了。

C. 颔联是对友人的劝慰:彼此处境相同,感情一致。一股同病相怜的悲伤之情油然而生。

D. 尾联承上作结:在即将分手的路口,我们无需像平常送别的青年男女那样伤心落泪。

2.简述你对颈联“海内存知已,天涯若比邻”诗句蕴含哲理的理解。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文段,完成文后各题。

在2017年9月举行的第四届中国语言资源国际学术研讨会上,不少专家呼吁社会各界积极参与,推动语言资源保护。保护语言的多样性,已经全社会成为共识。

没有乡音,何处遣乡愁?一句句方言,连缀着一份份情感,也联结着太多人关于故乡的记忆。在长期的使用中,方言早已衍化为一种身份识别的“符号”,成为拉近人们情感、凝聚文化认同的重要途径。在急(  )变化的全球化与城市化进程中,如果方言与故乡的过往一并diāo(   )零,乡愁也就成了无根的浮萍。      是出于情感传承,还是从文化传承等角度考虑,方言     应当受到保护。

(根据互联网内容改编)

(1)根据拼音写汉字,给加点字注音。

diāo______零      急______

(2)在文段的横线上填上恰当的关联词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文段中画线的句子有语病,请修改后把正确的句子抄写下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下列关于文学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记”和“说”都是古代的文体。“记”只叙事不发表议论,如陶渊明《桃花源记》和柳宗元《小石潭记》;“说”既可以说明事物,也可以发表议论,如韩愈《马说》。

B. 《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收录了从西周到春秋时期的诗歌305篇,分为风、雅、颂三个部分。

C. 杜甫是我国唐代的伟大诗人,他的诗作在总体上反映了唐王朝由盛转衰的变化过程,号称“诗史”。

D. 在我国古代文学作品中,常常用“桑梓”“婵娟”“黄发”“垂髫”来分别代指家乡、月亮、老人、小孩。

 

查看答案

古诗文默写

(1)关关雎鸠,在河之洲。____________,君子好逑。 (《诗经 关雎》)

(2)蒹葭萋萋,_______________。 (《诗经 蒹葭》)

(3)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______________。 (《诗经 蒹葭》)

(4)床头屋漏无干处,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5)安得广厦千万间,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6)____________________,心忧炭贱愿天寒。 (白居易《卖炭翁》)

(7)此地一为别,__________________。 (李白《送友人》)

(8)潭西南而望,_________,明灭可见。 (柳宗元《小石潭记》)

(9)《关雎》中描写青年男子相思之苦、长夜难眠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桃花源记》中描写桃花源优美环境的句子:土地平旷,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文化是一个地方的根与魂。文化蕴藏在城乡的每个角落,滋养着每个人的心灵。下面是一些广西的历史文化名人,你认为谁最具影响力?请推荐其中一位并简要说明理由。

备选:刘永福 王力 邓颖超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