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 一棵小白杨 朱金平 ①“一棵呀小白杨,长在哨所旁。根...

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

一棵小白杨

朱金平

①“一棵呀小白杨,长在哨所旁。根儿深、干儿壮,守望着北疆……”

②一路听着这首耳熟能详的军旅歌曲,我们的越野吉普车向着西北边陲的小白杨哨所奔去。那个在歌声中被传唱了多年的北疆哨所,最标准的名称是:塔斯提边防连。

③远远望去,矗立在一座山岗上的小白杨哨所,在逶迤高耸的雪山映衬下显得那么不起眼。

④身着迷彩服的哨所四班长王克怀,见面就给我们敬了一个标准的军礼。

⑤十八岁那年,新兵训练刚结束,他就和十八位新战友乘坐一辆卡车,唱着那首脍炙人口的《小白杨》,向边防线上的小白杨哨所驶去。哨所矗立在一座陡峭的山顶上,四周的积雪还没有融化,卡车喘着气怎么也上不去。大家下车使劲去推,车子还是爬不动,无奈中他们又返回了营部。三天后,他们再次出发,谁知融化的冰雪在山下通往哨所的小路上划出一道七八米宽的口子,冰块和着泥水汹涌奔流,载着他们的卡车又打道回府了。一周之后,他们才终于越过一路坎坷,登上了哨所。此时,连队在冬天里已被冻裂的水管还没来得及维修,他们上来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到十里外的河里挑水回来用。洗脸、洗衣服,都是冰凉的雪水,小伙子们的手很快就被冻肿了。大雪封山,连队官兵吃不上新鲜蔬菜。面对这样艰苦的环境,王克怀起初一颗火热的心似乎被冰水浇凉了。

⑥连队组织新兵来到那棵小白杨下进行革命传统教育,要求大家向哨所的前辈学习,以苦为荣、乐守边疆。王克怀看到那棵名闻天下、参天而立的小白杨,浑身充满了力量。

⑦打枪,是每个军人的基本功。但边防连主要的职责是站岗、巡逻、执勤,对打枪的要求并没有步兵连那么高。可王克怀不这么想:既然来当兵,就要当一个精武的兵。2014年5月,边防团组织各连进行步枪射击考核,王克怀与战友一起进行一百米射击考核。随着一阵枪响,报靶员抑制不住内心的激动,举靶高喊:“王克怀,五十环!”小白杨哨所自1962年组建以来,在正式考核时还没有人打出过五十环。考核组长、团政委带人现场反复验靶,确认王克怀这一成绩。领导当即给王克怀戴上了大红花,一片喜悦的红云飞过小伙子的脸颊。

⑧作为一个优秀班长,王克怀认识到“一花独放不是春”。他把自己的射击经验耐心地教给班里的全体战士。他带领的四班在上级组织的一次次射击比赛中名列前茅。

⑨几年后,王克怀当爸爸了。为了能靠爱人更近一点,他的妻子放弃了收入不菲的工作,带着孩子搬到离哨所六十多公里远的县城,与人合租了一套民房住下。这样,母子俩几个月就能和王克怀见上一次面。

⑩三岁多的儿子,也在不知不觉中,受到父亲和军营的熏陶,对哨所有种天然的亲密感。一天早上,刚来哨所的儿子,听到起床的哨音,像爸爸一样,咚地一下跳下床,光着一双小脚就冲出门,要跟着爸爸出操,妈妈再拉也不行。于是,在连队出操的队伍后面,跟着一根“小尾巴”,嘴里还喊着“一二一”的口令。

王克怀的父亲是一个从不流泪的铁汉子,当看到儿子在那样艰苦的环境里驻守边防的一个个镜头,不禁老泪纵横:“没想到这娃子,在部队里变得那么能干、那么有出息……还是部队锻炼人,出息人啊!”

离开哨所前,我们去参观那棵小白杨。

1982年,连里一个战士探亲带回十棵小白杨,栽种在哨所旁,最终成活了这一棵。如今,这棵小白杨已经长成大白杨。其洁白的身躯挺立在天地间,一根根枝杈向上蓬勃地伸展着,显得那么伟岸、质朴、纯洁。

这棵高大的白杨树旁,还生长着一棵个头稍矮的白杨。指导员说这是那棵白杨树根上冒出来的子母树。

看着眼前普通而实在是不平凡的小白杨,《小白杨》优美的歌声仿佛在耳边再次响起,“一棵呀小白杨,长在哨所旁。根儿深、干儿壮,守望着北疆……”

(摘编自2017年5月10日《人民日报》)

1.王克怀从一名新兵成长为一名优秀班长,其间经历了怎样的心理变化?请简要概括。

2.体会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表达效果。

考核组长、团政委带人现场反复验靶,确认王克怀这一成绩。

3.文章写王克怀儿子的举动,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

4.文章以“一棵小白杨”为标题,有什么寓意?请结合全文简要概述。

 

1.刚到哨所,面对艰苦环境,火热的心变凉了;在小白杨树下接受革命传统教育后,感到充满力量;射击考核获得优异成绩,心怀喜悦。 2.“反复”是一遍又一遍的意思。这一射击成绩是哨所从未有过的,难以相信,因此多次验证,加以确认。 3.儿子的举动是受到父亲和军营的熏陶,侧面表现部队能锻炼人,出息人。 4.指塔斯提哨所;既指优秀战士王克怀,又指普通而不平凡的中国军人;象征边防战士扎根边疆、无私奉献、牢记嘱托的精神。 【解析】 1.本题考查人物心理变化的梳理。要求学生在整体感知文本内容的基础上,根据事情的发展过程,找出文中对人物情感描写的相关语句,即可概括出人物情感变化的过程。文章在第⑤段,写王克怀刚到哨所,“面对这样艰苦的环境,王克怀起初一颗火热的心似乎被冰水浇凉了”;接着第⑥段写王克怀在小白杨树下接受革命传统教育后,“看到那棵名闻天下、参天而立的小白杨,浑身上下又充满了力量”;特别是在射击考核获得优异成绩后,“一片喜悦的红云飞过小伙子的脸颊”。就这样王克怀逐渐适应了这里,成长为一名合格的班长。 2.本题考查学生对文中关键词语含义的理解。要求学生在理解词语本意的基础上,分析出其语境义。“反复”指的是一遍又一遍的意思。在句子指王克怀的射击成绩经过了一遍又一遍的测试,侧面表现了他射击技术的优秀。 3.本题考查学生对侧面描写。侧面描写是指在文学创作中,作者通过刻画人物或环境的描绘来表现所要描写的对象,以使其鲜明突出,即间接地对描写对象进行刻画描绘。文章中写王克怀儿子,“在不知不觉中,受到父亲和军营的熏陶,对哨所有种天然的亲密感”,表现是表现孩子对军队的喜爱,实则侧面表现父亲对他的影响力大,“部队能锻炼人,出息人”。 4.本题考查学生的对题目的理解,题目的作用一般是:(1)象征意义;(2)语带双关;(3)作者感情的出发点;(4)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5)文章线索;(6)文眼;揭示文章中心;(7)吸引读者、新颖。然后结合本文分析,从表现来看,“一棵小白杨”指的就是塔斯提哨所生长的那棵白杨树;结合全文的写作内容来看,“白杨树”象征着王克怀这样的驻守在边疆的优秀战士;象征着边防战士们所具有的无私奉献的精神。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①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学而》)

②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学而》)

③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为政》

④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为政》

⑤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雍也》)

⑥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雍也》)

⑦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述而》)

⑧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述而》)

1.《论语》是_______家的经典著作之一,与《______》《中庸》《孟子》并称为“四书”。

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学而习之

(2)人谋而不忠乎

(3)人不其忧

(4)知之者不如之者

3.下列句中的“而”字用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

A. 学而时习之

B. 人不知而不愠

C. 吾十有五而志于学

D. 曲肱而枕之

4.翻译下列句子。

(1)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2)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5.语段内容可以分为三类:A学习态度、B学习方法、C道德修养。说说下列句子各属于哪一类?

(1)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_____

(2)三人行,必有我师焉。_____

(3)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_____

 

查看答案

文韬中学将举行成长的足迹系列活动,请你参加。(9分)

1)请你设计一个活动,仿照示例,写出活动名称。(2分)

示例:聆听名人故事

2)请你以文学社社长的身份给著名女作家秦文君打电话,邀请她于620下午两点到学校礼堂作关于成长的主题报告。请写出你的电话内容。(4分)

3)下列篇目选自《朝花夕拾》,请任选一篇,结合文中具体内容,说说鲁迅早年的生活经历,对他的成长产生了怎样的影响。(3分)

《阿长与〈山海经〉》    《父亲的病》     《藤野先生》

 

查看答案

根据下面文段的内容,回答后面问题。

照例还有一个同乡会,吊烈士,骂满洲;此后便有人主张打电报到北京,痛斥满政府的无人道。会众即刻分成两派:一派要发电,一派不要发。我是主张发电的,但当我说出之后,即有一种钝滞的声音跟着起来:“杀的杀掉了,死的死掉了,还发什么屁电报呢。”这是一个高大身材,长头发,眼球白多黑少的人,看人总像在渺视。他蹲在席子上,我发言大抵就反对;我早觉得奇怪,注意着他的了,到这时才打听别人:说这话的是谁呢,有那么冷?

①文段选自_________(书名),作者是_____

②文中的“他”指的是 _____,他是一个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人。

 

查看答案

名句默写。

(1)__________,思君不见下渝州。

(2)强欲登高去,________

(3)《<论语>十二章》中强调只要善于学习,到处都有老师的句子是:___,_____

(4)《<论语>十二章》中孔子论述认真思考和努力学习相互依存关系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下列标点符号运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我似乎能感觉得到,她就是那个来对我启示世间的真理、给我深切的爱的人——安妮·莎莉文老师。

B. 后来,我们的声音便低下去、静下去了,只有他还大声朗读着。

C.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选自《朝花夕拾》(《鲁迅全集》)第二卷,人民文学出版社1981年出版)。

D. 我不知道为什么家里的人要将我送进书塾里去了,而且还是全城中称为最严厉的书塾。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