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文)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通过去敬老院看望老人的活动,使同学们认识到老年人其实需要更多的关爱。
B. 王大爷是个跳绳高手,每分钟能跳大约160个左右。
C. “一带一路”倡议得到沿线各国的理解、认同和支持,中国和这些国家的交流领域不断扩大。
D. 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习近平的故乡是陕西富平人。
下列句子不是比喻句的一项是( )
A. 春天像小姑娘,笑着,走着。
B. 对于一个刚由伦敦回来的人,像我,冬天要能看得见日光,便觉得是怪事。
C. 山上的矮松越发的青黑,树尖儿上顶着一髻儿白花,好像日本看护妇。
D. 理想是闹钟,敲碎你的黄金梦。
选出下列句中加点词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 )
A. 夜色如澜,璀璨的光环境与建筑整体完美融合,花枝招展。
B. 春光明媚春意浓,深谙“一年之计在于春”的人们早早开始规划下一年的行程。
C. 梨花一朵紧挨着一朵爬满了整个枝头,好像是争先恐后地展开艳丽的花朵自我欣赏似的。
D. 这位同志说话咄咄逼人,那气势可真让人受不了啊。
下列加点字的读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 酝酿(niànɡ) 贮蓄(zhù) 粗犷(kuànɡ) 澄清(dènɡ)
B. 花苞(bāo) 嘹亮(liáo) 应和(yìnɡ) 黄晕(yùn)
C. 莅临(wèi) 看护(kàn) 抖擞(shù) 卖弄(nònɡ)
D. 朗润(rùn) 婉转(zhuǎn) 水藻(zào) 静谧(mì)
“曲径通幽”不仅是画家笔下渲染的景致,还是园林设计师着力创造的效果;“曲径通幽”不仅是摄影者不断寻觅的景点,还是文人墨客追求的意境;“曲径通幽”不仅能给旅者“柳暗花明又一村”的美感,还能给被批评者带来豁然开朗的感受。
请你以“曲径通幽”为话题写一篇作文。
要求:立意自定,题目自拟,文体不限(诗歌除外),不少于600字。
读书如登山
李 裴
①深秋登黔灵山“瞰筑亭”,天高云淡,凉风习习,眼底尽收筑城美景,顿觉“山高人为峰”,慨叹孔夫子“登泰山而小天下”。由是想到“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 。读书岂不如登山?山脚、山腰、山顶风景各异,须千里之行始于足下,持登顶的毅力,饱览无限风光。
②读书之初,如登山上路。我上大学第一堂写作课,老师就出题:“书”。从“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高尔基),到“书籍是人类知识的总结,书籍是全世界的营养品”(莎士比亚);从“发奋识遍天下字,立志读尽人间书”(苏东坡),到“鸟欲高飞先振翅,人求上进先读书”(李苦禅),如意欲前往名山大川的激动,读书的理念深深刻在了脑海里,伴随着学习、工作和生活,凭兴趣读书转向了自觉读书。
③品味书籍,如登山途中。时而平缓、时而陡峭,有时驻足观望,有时边走边想;时而舒缓,时而峻急,有时沉思默想,有时豁然开朗,这是登山与品书的节奏和乐趣。读不同的书,就如登不同的山。童谣里纯真的生活气息,诗词里万事万物的生动情感,武侠作品想象力的拓展,言情小说里的柔肠百结,科普读物的启人心智,历史演义的波澜壮阔……洋洋大观,充塞于目,不绝于耳,仿佛与先贤哲人对话,越数千年时空交流。有一点可以肯定,书乃人类文化传承的载体、人类文明延绵的基石。
④领悟书籍,如登山临顶。随着读书的推进,对事物的认识和理解随之深入。古今多少事,尽在登高望远的观照之中,却也是读书润物细无声的沉淀,于潜移默化、不知不觉中提升自我。读懂一本书,就像攻下一座山。鲁迅的“投枪匕首”,马克思的“解剖刀”,毛泽东的“还看今朝”……林林总总,幕天席地,不解其意则如登山半途而归,不过虽有“山重水复疑无路”的疑惑,不懈坚持终会“柳暗花明又一村”。
⑤融入书籍,如登山归途。读书,是读如何做人、读道德规范、读人类文明,“成为一个有温度懂情趣会思考的人”。阅历多了,“横看成岭侧成峰”,察古知今、明辨事理,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在优秀文化传统中如鱼得水,沉浸在人类精神世界中,补足精神之“钙”,祛除行为之“垢”,筑牢思想之“魂”,浩浩然扬君子之风,卓卓然做有识之士。
⑥世上没有登不尽的山,只有读不完的书。书中有你不知道的知识,有你不了解的世界,有你要追寻的梦想。找一本好书,畅游在文字的山谷沟壑间,穿越层峦叠嶂,更于平凡之中见真知、日常之中见深奥,以之延伸人生长度,拓展人生宽度,增加人生厚度,实现人生价值。
(选自《决策探索·上半月》2015年第1期,有删改)
1.本文结构清晰,论述条理清楚。下列对本文结构划分恰当的一项是( )
A. ①②③//④⑤//⑥ B. ①//②③//④⑤⑥
C. ①//②③④⑤//⑥ D. ①②//③④⑤//⑥
2.文章的观点是什么?作者是从哪几方面来论述的?
3.第③段画线句子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有怎样的作用?
4.请说说第⑤段中画线句的含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