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文,完成下列小题。 秀美东湖 熊泽民 ①东湖不能不令人神往。她的秀美,令人...

阅读下文,完成下列小题。

秀美东湖

熊泽民

①东湖不能不令人神往。她的秀美,令人惊诧,又让人着迷。这实在是一个好去处。

②东湖的美赢在一个水字,水是辽阔的,且几十座山峰环绕而立,水借山势,山映水趣,湖光山色,构成东湖的奇妙胜景。古人游东湖也罢,今人游东湖也罢,都逃不脱一个水趣。让水在心头沐浴,水随心而舞蹈。水构成了一个奇特的世界。往水边一站,多让人快哉。这东湖的水啊,招来八方游客,吸引眸子无数。翩翩起舞,促膝而歌。让心在山水间放飞。

③水绿,花美,重重叠叠的花让东湖尽现胜意,你无法想象东湖有着怎样的花之海。近万株梅花、近5000株樱花,还有大片的荷花,每到盛开之时,美艳之极,令人目眩。实去看湖的,而掉入花的画屏里了。湖宜心,花怡情。让心随花舞。花凋谢了,心的怒放则不息。

④隐隐的,让人醉。东湖实在是一个绿色的海洋,穿行在这里,能见到雪松、水杉、樟树,有数字显示,东湖现有各类树木300万株。300万株啊,为东湖增添了多少秀色。树青青,水碧碧,树绿水秀。东湖在绿的枕椅上沉浮。

⑤东湖是一个真实的所在,很早就有人游东湖,宋人袁说友的《游武昌东湖》,写了他对东湖的感怀:“只说西湖在帝都,武昌新又说东湖。一围烟浪六十里,几队寒鸥千百雏。”这是我们见到的关于东湖的较早文字之一。东湖很早就是一个人们眼中的闲适之湖。它的静谧在经历了若干年之后仍然保持着。

⑥东湖一年四季游人如织,人们不仅仅冲着这里的山水,更冲着这里的山水文化积淀而来。毛泽东“才饮长沙水,又食武昌鱼”的诗句让人品味不已,还要到“听涛酒家”去品尝品尝,人们游东湖,免不了要在“沧浪亭”旁屈子纪念馆前躬行一番,还要吟诵几句他的《离骚》,甚至手舞足蹈,还要去看上两眼为纪念朱德元帅而建的“朱碑亭”,到“九女墩”行个注目礼,畅游所有的楚风物所,让楚韵长风灌满心胸。

1.通读全文,说说东湖的“美”体现在哪些方面。

2.下列对文章的分析和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第①段点明东湖景物的特征——秀美,照应标题,表达作者对东湖的向往之情并引出下文。

B. 第①段“这实在是一个好去处”中的“实在”一词强调了“东湖”是“好去处”毋庸置疑,表达了作者对东湖秀美景色的向往之情。

C. 第②段“让心在山水间放飞”中的“放飞”一词形象地写出作者的心与山水融为一体,流露出作者对东湖山水的喜爱之情。

D. 第④段“有数字显示,东湖现有各类树木300万株”中的“300万株”运用夸张手法写东湖各类树木之多,表现东湖实在是一个绿色的海洋。

3.文章第⑤段引用宋人袁说友《游武昌东湖》中的诗句,有什么用意?

4.东湖荷花,每到盛开之时,美艳之极,令人目眩。请欣赏下面一幅图,运用提供的三个备用词语,将其画面生动形象地描绘出来。要求至少运用一种修辞,不少于50个字。

备用词语:无可比拟  凝聚  翡翠

 

1.山映水趣,湖光山色;重重叠叠的花;树绿;丰富的山水文化积淀。 2.D 3.引用宋人袁说友《游武昌东湖》中的诗句是为了说明东湖是一个真实的所在,很早就有人游东湖;丰富了行文的内容,增强了文章的诗意美和艺术感染力。 4.示例:荷花的绿叶的美是无可比拟的,它浅浅的深深的绿叶上凝聚着星星点点的露水,在阳光的照射下,宛如透明的翡翠上滚动的几颗珍珠。 【解析】 1.本题考查学生提取并概括文章信息的能力。解题时要认真审清题干,确定信息筛选的标准,按照规定的范围、角度、逐句逐段,找准相关的信息部位,确定具体语句,准确表达。仔细阅读文章可知,东湖的“美”体现在多处:第(2)段中“山映水趣,湖光山色”;第(3)段中“重重叠叠的花”;第(4)段“树绿”;第(6)段“山水文化的积淀”。 2.此题考查学生对句意的理解分析。本题用选择题考查对文章重要语句的理解和分析,扩大了覆盖面,为阅卷的公正客观提供方便。我们应通过分析、比较、斟酌、排除的形式去选择最有把握的一个。D项表述错误,“300万株”并非夸张,而是实际的数量。 3.本题考查学生对记叙文中引用诗文、故事作用的了解能力。引用古诗文、故事、传说,既可以起到点题、揭示主旨、渲染气氛的作用,又给文章增添了不少文采。第⑤段引用宋人袁说友《游武昌东湖》中的诗句,意在说明“东湖是一个真实的所在,很早就有人游东湖”,增强文章的文学色彩。 4.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的能力。完成此题要仔细阅读题干,用给出的三个词语描写出东湖荷花盛开之时美艳之极、令人目眩的景象,注意修辞手法的要求和字数的限制。首先要了解文中对东湖荷花的描写,再理解给出的几个词语的意思,然后生动描写画面景象即可。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课文《林中小溪》选段,完成下列小题。

我从自己的“花园”回到小溪边上,看到一件了不得的林中事件:一棵巨大的百年云杉,被小溪冲刷了树根,带着全部新、老球果倒了下来,繁茂的枝条全都压在小溪上,水流此刻正冲击着每一根枝条,还一边流,一边不断地互相说着:“早晚……”

小溪从密林里流到空地上,水面在艳阳朗照下开阔了起来。这儿水中蹿出了第一朵小黄花,还有像蜂房似的一片青蛙卵,已经相当成熟了,从一颗颗透明体里可以看到黑黑的蝌蚪。也在这儿的水上,有许多几乎同跳蚤那样小的浅蓝色的苍蝇,贴着水面飞一会就落在水中;它们不知从哪儿飞出来,落在这儿的水中,它们的短促的生命,就好像这样一飞一落。有一只水生小甲虫,像铜一样亮闪闪,在平静的水上打转。一只姬蜂往四面八方乱窜,水面却纹丝不动。一只黑星黄粉蝶,又大又鲜艳,在平静的水上翩翩飞舞。这水湾周围的小水洼里长满了花草,早春柳树的枝条也已开花,茸茸的像黄毛小鸡。

小溪怎么样了呢?一半溪水另觅路径流向一边,另一半溪水流向另一边。也许是在为自己的“早晚”这一信念而进行的搏斗中,溪水分道扬镳了:一部分水说,这一条路会早一点儿到达目的地,而另一部分水认为另一边是近路,于是它们分开来了,绕了一个大弯子,彼此之间形成了一个大孤岛。然后又重新兴奋地汇合到一起,终于明白:对水来说没有不同的道路,所有道路早晚都一定会把它带到大洋。

1.用简洁的语言概括选段的内容。

2.为什么有些并没有美感,甚至使人觉得讨厌的东西,如苍蝇、甲虫之类,在作者笔下却显得可爱呢?

3.“也许是在为自己的‘早晚’这一信念而进行的搏斗中……”句中“这一信念”指什么?

4.如何理解“对水来说没有不同的道路,所有道路早晚都一定会把它带到大洋”这句话?

 

查看答案

阅读古诗,完成下列小题。

惠崇《春江晚景》二首(其一)

苏 轼

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

1.本诗是苏轼为惠崇《春江晚景》图所写的题画诗,惠崇为宋初僧人,擅长画水乡,人称“惠崇小景”。苏轼也是只见其画,未识其人。惠崇的《春江晚景》图没有流传下来,请你描绘其画面。

2.“春江水暖鸭先知”是传诵千古的名句,试自选角度,作简要赏析。

 

查看答案

同格中学九(2)班开展“气象物候”专题实践活动,请你参与并完成下列任务。

(1)阅读下面材料,概括“云”这一现象形成的条件。

材料一:大气中悬浮着各式各样的微小尘粒,包括燃烧产生的烟粒、飞溅起的海水细沫蒸发后留在空中的盐粒,以及各种尘埃。这些尘粒中,有的易溶于水,有的不溶于水但能被水所润湿。它们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极易吸附水汽,成为水汽凝结的核心,具有促进水汽的凝结作用。因此,在气象学上把这些尘粒称为凝结核。

材料二:地球上江、河、湖、海以及陆地表面土壤、植物所含的水分,在光照、温度和风的作用下不断蒸发,变成水汽后进入大气层。水汽随着上升气流升入空中后,温度逐渐降低,到了一定高度,就会达到饱和或过饱和状态,在凝结核的作用下凝结成小水滴或凝华成小冰晶。无数的小水滴、小冰晶聚集在一起便形成了云。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阅读下面诗句,结合所学的地理知识,探究诗中蕴含的物候现象及其原因。

二月江南花满枝,他乡寒食远堪悲。(孟云卿《寒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时值早春,天气仍然较冷,同学们都穿着厚厚的衣服,可小飞只要“风度”,不要温度,宁可冒着感冒的危险,也不愿多穿衣服。作为小飞的同学,你想对他说些什么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名著阅读。

如果哪一座城市发生风潮或者叛乱,引起剧烈的政争,或者拒绝像平常一样纳贡效忠,那么国王有两种方法可以使他们服从。第一种办法比较温和,就是把飞岛浮翔在这城市及其邻近地域的上空,这样就剥夺了他们享受阳光和雨水的权利,因而居民们就会遭受饥饿和瘟疫等灾难;同时,如果他们罪有应得,上面就可以投掷大石块打击他们,把他们的房屋打成粉碎。他们无法自卫,只好爬进岩穴或地洞里去躲避。如果他们依然执迷不悟,或者还想反抗,国王就要拿出最后的办法来。

(1)上述语段选自英国讽刺作家江奈生·斯威夫特的《格列佛游记》,其中“国王最后的办法”指什么办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选段描述了飞岛国王镇压叛乱等做法有什么讽刺意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诗文默写。

(1)_____________,大雪满弓刀。(卢纶《塞下曲》)

(2)晓战随金鼓,_____________。(李白《塞下曲六首(其一)》)

(3)那柔曼如提琴者,_____________;那清脆如弹拨者,_____________;那厚重如倍司轰响者,_____________;那雄浑如铜管齐鸣者,定是激流直下陡壁,飞瀑落下深潭。(谢大光《鼎湖山听泉》)

(4)《送元二使安西》中“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和《凉州词》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两个关同在甘肃,它们因唐代大诗人王维、王之涣的千古名句而声名远播,被人吟咏至今。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