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题目。 材料一:中新网长沙9月7日电 9月7日是“杂交水稻之父...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题目。

材料一:中新网长沙9月7日电  9月7日是“杂交水稻之父”、中国工程院院士袁隆平89岁(虚岁)生日。这位耄耋之年的老人并未与家人一起庆祝,而是奔赴在田间地头,察看他最心爱的杂交水稻。

当日,袁隆平不辞辛劳,带领在湖南长沙参加首届国际稻作发展论坛的海内外稻作专家,驱车来到距离长沙市区约32公里的长沙县春华镇金鼎山村国家杂交水稻综合实验基地参观。

材料二:1930年出生的袁隆平自小亲历过饥饿的苦难,长大后便决心要解决粮食增产问题。从偏远湘西的最初探索,到成立科研小组带头攻关,再到籼型杂交水稻三系配套成功,这位“农民科学家”始终没有停下自己逐梦的脚步,用一颗种子改变了世界。

材料三:袁隆平带领团队培育出的超级杂交水稻,让水稻产量由亩产300公斤上升到1000公斤以上,为解决中国人的温饱和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作出了重要贡献。如今,杂交水稻已推广到全世界20多个国家和地区。“一是禾下乘凉梦,二是杂交水稻覆盖全球梦。”袁隆平说,希望在成为“90后”之前实现希望在成为“90后”之前实现杂交水稻大面积示范亩产1200公斤及耐盐碱海水稻的培育,届时“心满意足,就可以退休了”。

(1)请用一句话概括材料一新闻的主要内容。

(2)早在2004年,袁隆平就被评选为中央电视台“感动中国2004年度人物”,请结合材料内容,为袁隆平重新设计一段颁奖词。

 

(1)袁隆平田间地头过生日。 (2)合乎题意即可 【解析】 (1)考查概括新闻的主要内容的能力。通读材料一,梳理脉络,分清层次,综合考虑,提取要点,找到关键信息,用自己的语言概括即可。如第一段要两个信息,其一是“9月7日是“杂交水稻之父”、中国工程院院士袁隆平89岁(虚岁)生日”,其二是“这位耄耋之年的老人并未与家人一起庆祝,而是奔赴在田间地头,察看他最心爱的杂交水稻”,将这两点稍加整合,即可得出袁隆平田间地头过生日的结论。 (2)颁奖词的语言要准确、生动。所谓准确,是指颁奖词的用语要能很好地叙述特定评奖对象的事迹。所谓生动,是指用语要追求用词的生动性,要做到这两点。可适当选用一些有意蕴富有立体感的动词或形容词,也可以使用一些整句或修辞手法。内容方面,一定要根据三则材料把袁隆平的主要事迹与精神描述出来,以体现他获奖的当之无愧。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记叙文阅读

自行车之歌

苏童

①我父亲的那辆自行车是六十年代出产的永久牌,黑色车身,造型憨厚坚固。从我记事到八十年代离家求学,我父亲一直骑着它早出晚归。星期天的早晨,我总是能看见父亲在院子里用纱线擦拭他的自行车。现在我是以感恩的心情想起了那辆自行车,因为它曾经维系着我的生命。

②童年多病,许多早晨和黄昏我坐在父亲的自行车上来往于去医院的路上。曾经有一次我父亲用自行车带着我骑了二十里路,去乡村寻找一个握有家传秘方的赤脚医生。我难以忘记这二十里路,大约十里是苏州城内的那种石子路、青石板路,另外十里就是乡村地带如海浪般起伏的泥路了。我像一只小舢板一样在父亲身后颠簸,而我父亲就像一个熟悉水情的水手,也尽量让自行车的航行保持通畅。

③多少中国人对父亲的自行车怀有异样的亲情!多少孩子在星期天骑上父亲的自行车偷偷地出了门!去干什么?不干什么,就是去骑车!我记得我第一次骑车在苏州城漫游的经历。我去了市中心的小广场,小广场四周有三家电影院,一家商场。等我从商场出来,突然感到十分恐慌:我发现广场空地上早巳成一片自行车的海洋,每辆自行车看上去都像我们家的那一辆。我拿着钥匙在自行车堆里走过来走过去,头脑中一片晕眩,我觉得许多半新不旧的“永久”自行车的坐垫和书包架上,都散发出我父亲和我自己身上的气息。

④1980年我中学毕业前夕,父亲给我买了一辆自行车。他说:你假如考不上大学,这车就给你上班用。但我考上了。我父母又说:车放在家里,等你大学毕业了,回家工作后再用。后来我大学毕业了,却没有回家乡工作。于是我父母脸上流露出一种失望的表情,说:那就只好把车托运到南京去了,反正还是给你用。

⑤一个初秋的下午,我从南京西站的货仓里找到了从苏州托运来的那辆自行车。车子的三角杠都用布条细致地包缠着,是为了避免装卸工的野蛮装卸弄坏了车子。我摸了一下轮胎,鼓鼓的,托运之前一定刚打了气,这么周到而细致的事情一定是我父母合作的结晶。         。因为我知道,从这一天起,生活将有所改变,我有了自行车,就像听到了奔向新生活的发令枪,我必须出发了。

⑥那辆自行车我用了五年,是一辆黑色的凤凰牌自行车,与我父亲的那辆“永久”何其相似。自行车国度的父母,总是为他们的孩子挑选一辆结实耐用的自行车,他们以为它会陪伴孩子们的大半个人生。但现实既令人感伤又使人欣喜,五年以后我的自行车被一个偷车人骑走了。我几乎是怀着一种卸却负担的轻松心情,跑到自行车商店里,挑选了一辆当时流行的十速跑车,是蓝色的,是我孩提时代无法想象的一辆漂亮的威风凛凛的自行车。

⑦这世界变化快——包括我们的自行车,我们的人生。许多年以后我仍然喜欢骑着自行车出门,我仍然喜欢打量年轻人的如同时装般新颖美丽的自行车,有时我能从车流中发现一辆老“永久”或者老“风凰”,它们就像老人的写满沧桑的脸,让我想起一些行将失传的自行车的故事。

⑧我曾经跟在这么一辆老“凤凰”后面骑了很长时间,车的主人是一个五十来岁的男人,他的身边是一个同样骑车的背书包的女孩,女孩骑的是一辆目前非常流行的橘红色山地车,很明显那是父女俩。两辆自行车在并驾齐驱的时候仿佛也在交谈——

⑨黑色的老“凤凰”说:你走慢一点,想想过去!

⑩橘红色的山地车却说:你走快一点,想想未来!

   (有删改)

1.第②段划线句子有什么表达效果,请联系上下文分析。

2.文章第⑤段空缺处原有一段描写,下面给出的哪一个选项更适合填入?请结合文章内容,作出判断并简述理由。

A我骑上我的第一辆自行车离开了车站的货仓,初秋的阳光洒在南京的马路上,仍然热辣辣的,我的心也是热的。

B我骑上我的第一辆自行车离开了车站的货仓,初秋的清风拂过我的脸颊,轻轻地踩着踏板,我的心也是轻松的。

3.如何理解第⑥段画线句“但现实既令人感伤又使人欣喜”?请结合文章内容,简要说明。

4.文末用⑧⑨⑩三个段落写一对陌生父女,这样结尾有什么作用?请结合全文进行赏析。

 

查看答案

“个子清瘦,中等身材,骨骼小而结实,尽管胡子又长又黑,外表仍不脱孩子气,又大又深的眼睛富于热情”,以上是斯诺在书中对__________的描述。

 

查看答案

《红星照耀中国》是美国著名记者埃德加·斯诺的不朽经典名著,曾易名为__________。它通过一个外国人的所见所闻,真是记录了自1936年6月至10月在中国以__________为中心的陕甘宁边区进行实地采访的所见所闻,客观地向全世界报道了__________,使西方人全面地料及到中国共产党人的真实生活。

 

查看答案

课外文言文阅读

龙井题名记

秦观

元丰二年,中秋后一日,余自吴兴来杭,东还会稽。龙井有辨才大师,以书邀余入山。比出郭,日已夕,航湖至普宁,遇道人参寥,问龙井所遣篮舆,则曰:以不时至,去矣。

是夕,天宇开霁,林间月明,可数毫发。遂弃舟,从参寥策杖并湖而行。出雷峰,度南屏,濯足于惠因涧,入灵石坞,得支径上风篁岭,憩于龙井亭,酌泉据石而饮之。自普宁凡经佛寺十五,皆寂不闻人声。道旁庐舍,灯火隐显,草木深郁,流水激激悲鸣,殆非人间之境。行二鼓,始至寿圣院,谒辨才于朝音堂,明日乃还。(选自《淮海集》)

(注)①秦观:宋代著名词人。文中“辨才”“参寥”两位僧人都是他的朋友。②会稽:今浙江绍兴。③龙井:地名。在今杭州市西风篁岭上,附近产茶。④普宁:与下文“寿圣院”都是寺名。⑤篮舆:竹轿。⑥雷峰:与下文“南屏”“灵石坞”都是山名。⑦惠因涧:山涧名。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

(1)以邀余入山:

(2)出郭,日已夕:

(3)足于惠因涧:

(4)不时至,去矣:

2.翻译文中划线句子。

(1)是夕,天宇开霁,林间月明,可数毫发。

(2)行二鼓,始至寿圣院,谒辨才于朝音堂,明日乃还。

3.作者为什么有“殆非人间之境”的感叹?请结合第二段画线内容简要分析。

 

查看答案

诗歌赏析

山房春事(其二)

唐·岑参

梁园日暮乱飞鸦,极目萧条三两家。

庭树不知人去尽,春来还发旧时花。

(注)梁园,西汉梁孝王刘武所建,方圆三百多里。梁孝王曾在园中设宴,一代才人枚乘、司马相如等都应召而至。

1.请简要分析诗歌三四两句运用的表现手法和表达效果。

2.这首诗最后两句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感情?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