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阅读《沁园春·雪》,回答问题。 沁园春·雪 毛泽东 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

阅读《沁园春·雪》,回答问题。

沁园春·雪

毛泽东

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

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

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

须晴日,看红装素裹,分外妖娆。

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

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

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

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1.词的开头“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的描写有什么作用?

2.上片内容主要由哪个字统领?它统领的内容有什么特点?

3.下片“惜”字包含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4.上下两片的表达方式有何不同?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1.这三句总写北国雪景,把读者引入一个冰天雪地、广袤无垠的银色世界。 2.上片内容主要由“望”字统领,它统领的内容展现了长城、黄河、山脉、高原这些最能反映北国风貌的雄伟景观,突出了祖国地域广袤、景象奇伟的特点,也显示了诗人博大的胸怀和雄伟的气魄。 3.一个“惜”字,定下对历史英雄人物的评论基调,“惜”中既褒奖肯定了“秦皇汉武”“唐宗宋祖”“成吉思汗”的雄才伟略和他们对历史的影响,又批判否定了他们长于武功短于文治的不足,饱含惋惜之情。 4.上片以描写为主,下片以议论抒情为主。借景抒情,融情于景,使主题更加鲜明突出,从而达到强烈感人的艺术效果。 【解析】 1.此题考查学生对诗歌重点诗句作用的分析理解能力。解答时,需要反复诵读诗歌,整体感知诗意,根据诗歌意象,体会诗人情感,在此基础上,按照题目要求,仔细品读开头的诗句,准确理解诗句的意思,结合语境,从内容和结构两方面来分析。“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这三句总写北国雪景,引发读者的想象。 2.此题考查学生理解重点词语的作用和诗歌内容的能力。这类题型,先读懂诗歌,理解诗歌的内容和主题,再把握作者的生平和写作背景,最后结合题目要求答题即可。仔细阅读诗歌可知,上片内容由“望”字统领,它统领的内容是“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山舞银蛇,原驰蜡象”,展现了长城、黄河、山脉、高原等雄伟景观,突出了祖国地域广袤、景象奇伟的特点,变出出诗人博大的胸怀和雄伟的气魄。 3.本题考查学生诗歌炼字赏析能力。首先在诗文中要找到该炼字,炼字一般为动词、形容词或特殊词(如叠词、拟声词、表颜色的词等)。结合下片的内容理解,一个“惜”字,既褒奖肯定了“秦皇汉武”“唐宗宋祖”“成吉思汗”对历史的贡献,又否定了他们长于武功而短于文治的不足,饱含惋惜、遗憾之情。据此分析作答即可。 4.此题考查学生对表达方式及其作用的理解能力。表达方式主要有五种:记叙、描写、抒情、议论、说明。结合题目的要求,分析判断词的上、下阕运用的表达方式,并体会运用这种表达方式有什么好处。分析可知,这首词上片以描写为主,描写祖国的大好河山;下片以议论抒情为主,表达诗人的雄才伟略。借景抒情,情景交融,更加鲜明地突出主题思想。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1)惟余莽莽          莽莽:______

(2)晴日            须:______

(3)分外妖娆          妖娆:______

(4)引无数英雄竞折腰  折腰:______

(5)略文采          输:______

(6)一代天骄          天骄:______

(7)只识弯弓射大雕    弯弓:______

(8)往矣            俱:______

 

查看答案

按提示默写句子。

(1)词中总写北国雪景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词中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化静为动描写北国雪景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

(3)词中由写景过渡到议论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言行不一致的人,是一种极不好的习惯。

B. 生活的最重要部分不是去生活,就是对生活的思考。

C. 充满功利色彩的教育,只能培养出只有小聪明而无大智慧。

D. 一个连教育都得不到尊重的民族是很难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

 

查看答案

请以“你是我________的人”为题写一篇文章。

(提示与要求)

(1)请你从“感激”“牵挂”“欣赏”“佩服”四个词语中选择一个,把题目补充完整。

(2)除诗歌外,可以大胆选择你最能驾驭的文体进行写作。

(3)文中不要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人名等,否则会被扣分。

(4)抄袭是一种不良行为,相信你不会照搬别人的文章,否则会影响你的成绩。

(5)考虑到内容的充实,文章不要少于500字。

 

查看答案

(甲)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选自《三峡》)

(乙)江水又东,迳西陵峡。《宜都记》曰:“自黄牛滩东入西陵界,至峡口百许里,山水纡曲,而两岸高山重嶂,非日中夜半,不见日月。绝壁或千许丈,其石彩色形容,多所像类。林木高茂,略尽冬春。猿鸣至清,山谷传响,泠泠不绝。”所谓三峡,此其一也。崧言:“常闻峡中水疾,书记及口传悉以临惧相戒,曾无称有山水之美也。及余来践跻此境,既至欣然,始信耳闻之不如亲见矣。”

(选自《水经注·江水》)

(注释) ①迳(jìng):取道,经过。②纡曲:迂回曲折。③形容:形态。④崧:指晋朝著名文人袁崧。⑤践跻:登临。

1.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

(1)略无阙处

(2)不见

(3)回倒影 

(4)素绿潭 

(5)山谷传

2.翻译下列句子。

(1)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2)林木高茂,略尽冬春。

3.(甲)文第三段写三峡春冬景色时,既描写了“________________”的静景,也描写了“_______________”的动景,动静结合,相得益彰。

4.(甲)(乙)两文都写到猿的叫声,简要说说两个语段中猿的叫声具有哪些共同特点。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