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下面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 看他挑得那么认真,那么仔细,我也...

下面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 看他挑得那么认真,那么仔细,我也就不再坚持了。

B. 他一直在种树。种橡树、种山毛榉、还种白桦树。

C. 1913年我来时见到的废墟上,建起了干净的农舍,看得出人们生活得幸福,舒适。

D. 那是谁的地?是公家的?还是私人的?他说不知道。

 

A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对标点掌握和运用情况。这是学习语文的基础知识,平时要善于归纳整理各种标点符号的正确用法。此题解题时要细读语句,了解标点的正确使用方法。B项是几个并列的短语,应该把顿号改为逗号;C项应该把“幸福”后面的逗号改为顿号;D项应把“公家的”后边的问号改为逗号。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要达到“问责必严”这一要求和目标,必须揪住问题不放、针对问题“不求甚解”。

B. 他带领当地干部群众,将不毛之地变成郁郁葱葱的生态旅游海岛。

C. 我们应该对“欠薪”问题来个刨根问底,找出真正的症结,并对症施治。

D. 在“中国诗词大会”赛场,选手们自信满满,对答如流,精彩的表现折服了观众。

 

查看答案

找出下列各句中的错别字并改正。

(1)我在倒蹋的房屋旁边支起帐篷。_____

(2)这样过了一年,第一次世界大战暴发了。______

(3)以前那种猛烈而干躁的风,变成了飘着香气的微风。______

(4)狂风呼啸着穿过破房子的逢隙,像一只饥饿的野兽发出吼叫。_____

 

查看答案

请给下面加点的字注音。

______ 

______  

坍塌______    

______      

______    

______  

______    

______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文字,按要求作文。

父亲丢了块表,他埋怨着翻腾着,心急火燎的四处寻找,可半天也找不到。父亲离开后,儿子进屋,不一会就找到了表。父亲问:怎么找到的?儿子说:我就安静地坐着,一会儿,听到了滴答滴答的声音,表就找到了。

上述文字引发了你怎样的体验、感悟和思考?请根据材料,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

要求:

1)可以写自己的经历、感受,可以讲述身边的故事,也可以发表议论;

2)除诗歌外,文体不限,不少于600字;

3)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地名、校名。

卷面书写根据相关内容的书写评定,要求书写规范、工整、卷面整洁。

 

查看答案

忆读书

冰心

①一谈到读书,我的话就多了!

②我自从会认字后不到几年,就开始读书。倒不是4岁时读母亲教给我的商务印书馆出版的国文教科书第一册的“天、地、日、月、山、水、土、木”以后的那几册,而是7岁时开始自己读的“话说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的《三国演义》。

③那时我的舅父杨子敬先生每天晚饭后必给我们几个表兄妹讲一段《三国演义》,我听得津津有味,什么“宴桃园豪杰三结义,斩黄巾英雄首立功”,真是好听极了,但是他讲了半个钟头,就停下去干他的公事了。我只好带着对于故事下文的无限悬念,在母亲的催促下,含泪上床。

④此后我决定咬了牙拿起一本《三国演义》来,自己一知半解地读了下去,居然越看越懂,虽然字音都读得不对,比如把“凯”念作“岂”,把“诸”念作“者”之类,因为就只学过那个字一半部分。

⑤谈到《三国演义》,我第一次读到关羽死了,哭了一场,便把书丢下了。第二次再读时,到诸葛亮死了,又哭了一场,又把书丢下了,最后忘了是什么时候才把全书读到分久必合的结局。

⑥这时就同时还看了母亲针线笸箩里常放着的那几本《聊斋志异》,聊斋故事是短篇的,可以随时拿起放下,又是文言的,这对于我的作文课很有帮助。因为我的作文老师曾在我的作文本上,批着“柳州风骨,长吉清才”的句子,其实我那时还没有读过柳宗元和李贺的文章,只因那时的作文,都是用文言写的。

⑦因为看《三国演义》,引起了我对章回小说的兴趣,对于那部述说“官逼民反”的《水浒传》大加欣赏。那部书里着力描写的人物,如林冲--林教头风雪山神庙一回,看了使我气愤填胸!武松、鲁智深等人,都有其自己极其生动的风格,虽然因为作者要凑成三十六天罡七十二地煞勉勉强强地满了一百零八人的数目,我觉得也比没有人物个性的《荡寇志》强多了。

……

⑧《红楼梦》是在我十二三岁时候看的,起初我对它的兴趣并不大,贾宝玉女声女气,林黛玉的哭哭啼啼都使我厌烦,还是到了中年以后,再拿起这部书看时,才尝到“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一个朝代和家庭的兴亡盛衰的滋味。

⑨总而言之,我这一辈子读到的中外的文艺作品,不能算太少。我永远感到读书是我生命中最大的快乐!从读书中我还得到了做人处世的“独立思考”的大道理,这都是从“修身”课本中所得不到的。

⑩我自1986年到日本访问回来后即因腿伤,闭门不出,“行万里路”做不到了,“读万卷书”更是我唯一的消遣。我每天都会得到许多书刊,知道了许多事情,也认识了许多人物。同时,书看多了,我也会挑选,比较。比如说看了精彩的《西游记》就会丢下烦琐的《封神传》,看了人物栩栩如生的《水浒传》就不会看索然乏味的《荡寇志》,等等。对于现代的文艺作品,那些写得朦朦胧胧的,堆砌了许多华丽的词句的,无病而呻吟,自作多情的风花雪月的文字,我一看就从脑中抹去,但是那些满带着真情实感,十分质朴浅显的篇章,那怕只有几百上千字,也往往使我心动神移,不能自已!书看多了,从中也得到一个体会,物怕比,人怕比,书也怕比,“不比不知道,一比吓一跳”。因此,有某年的六一国际儿童节,有个儿童刊物要我给儿童写几句指导读书的话,我只写了九个字,就是:读书好,多读书,读好书。

(节选自冰心《忆读书》,略有改动)

1.仔细阅读文章,说说作者真正开始读书是几岁。

2.下面关于文章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______

A. 作者第一次读书是在其舅父杨子敬指导下进行的,是舅父教她怎样读《三国演义》的。

B. 在母亲的催促下,含泪上床,主要是说母亲催促她睡觉,而她还想读书,于是哭了。

C. 作者在一知半解读书时,把念作,把念作,是因为这两个字的读音与两字的读音相近。

D. 读过《聊斋志异》,对作者写作很有帮助。作文老师曾有柳州风骨,长吉清才的批语,其中的柳州长吉是指柳宗元和李贺。

3.下列句子在文章中表达了作者怎样的内心感受?

我只好带着对于故事下文的无限悬念……

我决定咬了牙……

4.根据作者的本意回答以下问题:作者为什么喜欢读《水浒传》?为什么不喜欢读《荡寇志》?为什么喜欢读《西游记》?为什么不喜欢读《封神传》?

5.《三国演义》《聊斋志异》《水浒传》《红楼梦》这四部书的作者分别是谁?从它们的体裁上看,《聊斋志异》与其他三部书有何不同?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