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语境,给下面一段话中加点的字注音。
襄阳 是一个诗的城市,秀丽的山川孕( )育出诗的灵气,朴实的人民培育出诗的魂魄,悠悠的汉水邂( )逅一身澄澈婉约的唐风宋雨。
下面句子中有两个错别字,请改正后用正楷字将整个句子抄写在米字格中。
宏扬襄阳文化,震兴襄阳经济。
|
|
|
|
|
|
|
|
|
|
|
|
|
|
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在日常生活中,人们常常会说“麻烦你了”“给您添麻烦了”。可能是打扰了人家,这样说是表达歉意;或许是得到了他人的关照和帮助,这样说是出于礼貌,表示谢意。
人与人交往中,看似简单地说了一句话,其实隐含着为人处世的道理。
你是否有麻烦别人或别人麻烦你的经历?讲述你的故事或见闻,分享你的感悟,写一篇600至800字的文章。
(要求)
①题目自拟,立意自定。
②不得写成诗歌。
③不得抄袭、套作。
④文中不得出现你所在学校的校名,以及教职工、同学和本人的真实姓名。
根据要求完成下面小题。
前不久,刻苦学习因为一场关于法律的争论而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作为一名学生。特别是一名中学生,刻苦学习不仅是一种品质,也是一种义务。学校决定以“我刻苦,我骄傲”为主题,开展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
1.通过你的观察与思考,你认为一个刻苦学习的人会有哪些表现?请使用不同的成语分条表述,不少于四条。
如:刻苦学习的人,珍惜时间,争分夺秒。
2.在一次讨论会上,有同学问“中学生为什么要刻苦学习”。请用100—120字的篇幅做一个积极的、正面的回答。注意语言的简明、连贯、得体。
书卷里的沧桑
姜仲华
①一天,在旧书摊淘书,看到一本书脊破损、纸张发黄的《十日谈》,翻开扉页,竟有三个落款,出自三人之手。最下边的落款,时间也最早:“ 念正版精装久矣,是日偶获,喜不自胜!1992.6.2于西安市新华书店。吴文东”。
②是拙朴稳重的蓝黑笔迹,文笔典雅蕴藉,看得出这位吴老兄的古文功底不错。我推想他发现此书之时定然如获至宝,把书拿在手里摩玩不已,脸上是绽开的笑意。第二个落款是:“1997年10月3日下午,于济南中山公园旧书市闲逛。漫步公园中,狂风大起,游人寥落,心境也如此萧瑟。刘一龙”。
③字是毛笔小行草,潇洒流畅,一看就知临过字帖。这是一位富有诗意的人,当时的情景如在目前,他孤独,他惆怅,在寂寞噬咬他心灵的时候,他遇见了这本书,而且不知出于何故买下了它。第三个落款是竖着签的,蓝色圆珠笔,字迹娟秀,大概是个女子:“杨爱珍买于衡水一中门口,二00三年三月十一日 囊中羞涩,不忍错过”,看得出,这位女子是一位爱书如命的人。
④我忽然生发出一些感慨:哦,距书的第一位主人吴文东买书已十五年了,吴文东是谁?此刻在哪里?他是否还记得这本书?是否知道此时别人在远方的街头,读他的笔迹?忽而想起几句诗:人生到处知何似?应似飞鸿踏雪泥。泥上偶然留指爪,鸿飞哪复计东西!
⑤这诗用这本旧书的辗转漂泊上,多么贴切——人的字迹,如飞鸿在雪泥上留下的指爪;题字者忘记此书,正是“鸿飞哪复计东西”!诗中含着的那种对生命的无法预知、无法把握的悲凉,正切合了这本书的旅行轨迹,切合了在它背后的一位位主人。
⑥西安——济南——衡水——齐河,这本书漂泊于天南地北之间,风尘仆仆,辗转流徙。它以怎样的方式从西安到了济南?又以怎样的方式到了衡水,又辗转到齐河?知道这些的只有这本书。它漂泊到我手上,至少是第四站。一个个主人的落款,是它游历人间的通关文牒吗?漂泊的命运,书不能自主,也无奈啊。
⑦我不由追问,他们都挚爱这本书,又为什么使它流落旧书摊,就像当初的密友,他年相忘于江湖?或许是意外,或许还有一种原因:时过境迁,爱已不再。感情的迁移变化,让本来很近的心变得陌生,很浓的情变得冷淡,何况一本书呢?
⑧人心是一个世界,这里的一切像客观世界一样,有新旧交替,在成长,在淡化,在新生,在苍老,在流迁,在遗忘。人对自己的情感也会陌生,也会无奈,不明白为什么热爱的会冷淡下来,无力挽留自己的情怀,就像无力挽留一个季节。
⑨我捧着书,情怀有了些许凉意。这些遗落在扉页上的心情偶然被我拾到,交付给谁?
⑩街上人们熙熙攘攘,来来往往,似有序,似无序,其实也在漂泊,人知道自己漂向哪里吗?看似知道,其实不知道——不知道以后在哪里停泊,更不知道在哪里搁浅。如水的秋风哗哗地翻起书页,我的心被风吹得有些苍老。
⑪携书回家,坐在窗前,默默摩娑三个题款,似与那三位主人签名的手相握,似有余温缕缕传到指尖。这也算握手,尽管我们一生不相识,但喜欢过、拥有过同一本书。我抚摸过他们的手迹,欣赏过他们的心曲,也是一种缘份啊。合上书,手上那种似有似无的余温令我惘然。
⑫我在三个落款旁的空白处,郑重地写下名字和日期,心想,我和这本书的缘分是多少年?我不知道;能做的,只是珍惜这匆匆的、相连相属的岁月。
(选自《思维与智慧》,有删改)
1.阅读第①—③段,简要概括三位落款者的笔迹风韵与他们看到书时的不同心境。
2.揣摩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看似知道,其实不知道——不知道以后在哪里停泊,更不知道在哪里搁浅。
3.文中作者由书的漂泊写到了人生的方向,有什么深刻的含义?
4.谈谈你对下面这句话的理解。
人心是一个世界,这里的一切像客观世界一样,有新旧交替,在成长,在淡化,在新生,在苍老,在流迁,在遗忘。
默写。
①______________,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曹操《归虽寿》)
②谁道人生无再少?_________________,休将白发唱黄鸣。(苏轼《浣溪沙》)
③二者不可得兼,________________也。(《孟子》两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