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农家院里的瓮 刘江滨 自父母先后去世,已离故乡八...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农家院里的瓮

刘江滨

自父母先后去世,已离故乡八九年了。尽管每年清明节都回老家到父母坟前祭拜,但只是在麦苗青青的田野朝着村庄远远瞭上几眼,从没进过村。前些天,也许是有了点岁数的缘故,突然想到生我养我的村庄看看。于是便趁着假期有了一次故乡行。

这个冀南平原的小村,变化之大可用“惊奇”二字来形容。临街所有的墙面都粉刷了白灰,整齐划一;原来坑坑洼洼、乱堆着柴火秫秸的街道消失了,代之以平展展的水泥路面,干净整洁;大多房子都是近年新盖的,门楼贴着彩色的瓷砖,漂亮气派,还有数座二层小楼矗立村间,惹人眼目。记忆中的村庄难觅踪影,让人怀疑是否走错了地方。

那天不算太冷,虽然不足够晴朗,天上的太阳依然放射着暖意。我去看望堂哥,进了院门,堂哥正坐在屋檐下晒太阳,闭着眼睛听收音机里的京戏,身旁放着小凳,上面有一杯茶正袅袅冒着水汽。我环视一下宽敞的院落,东南角摆放的七八只大瓮,粗粗笨笨的,十分突兀,闯入眼帘。

作为农村长大的孩子,我理解堂哥对瓮的感情,也了解瓮的过去。

瓮在农村曾是一件不可或缺的家什,存水、腌菜、储粮是它的三大功用。

改革开放以来,实行责任田,家家原有的瓮显然不够用了。为了省钱,许多农家用水泥砌成瓮。家里有粮,心中不慌,除了上交的公粮,余下一瓮一瓮的粮食成了农民心里的定心丸,腰杆子硬了,笑容挂在脸上,连走路都更显笃定。后来连公粮都不用交了,打下的粮食全部收到自家的瓮里。像堂哥这样,那些瓮就是他勤劳致富的奖励证书,是他光荣岁月的见证,怎舍得毁掉?

瓮还能当“储藏柜”,家里给老人孩子买的点心,买来的瓜果等,都可以存放到瓮里,既恒温保存,还能避免老鼠偷吃。老鼠的尖牙利齿能把木柜咬出洞,却拿陶瓷和水泥做的瓮一筹莫展。瓮还能当“保险柜”,农家主妇常常把钱用布包好塞到粮食里,至于是哪只瓮,埋有多深,这个秘密除了主人谁能知晓呢?

如今,瓮的这些功用成了昨天历史。家家都有自来水,龙头一开哗哗流淌,和城市一样,吃饭、洗衣、如厕全搞定,再也用不着水瓮了。现在可随时吃时令蔬菜甚至是反季蔬菜,不用大瓮腌菜了,即便喜欢腌菜,也是用瓶瓶罐罐腌一点,讲究精致和品位,只是作为爽口的小菜,谁还把咸菜作为主菜呢?

收麦收秋时节,粮商的联合收割机开到地里从收割到脱粒一气呵成,一手收粮,一手付钱,农民和城里人一样都吃上了“商品粮”,米呀面呀从农贸市场购买就成。如果说比城里人多了一层方便,就是可以把从田间收获的部分粮食放到面粉厂,用的时候只需扣除加工费就行啦。

瓮,这个傻大笨粗、分量沉重的物件,在今天已基本淡出了现实生活,慢慢从人们的视线里消失了。或许将来再从课本上读到“请君入瓮”“瓮中捉鳖”“瓮牗绳枢”等这些成语的时候,孩子们再也看不到实物了,只能从插图上想象它的模样。我在想,堂哥那些包括被儿子砸了一个口子的瓮,还能保存到几时呢?

(摘编自2018年03月24日《人民日报》)

1.下列对本文的分析和鉴赏,正确的一项是(    )

A. 作者离别故乡八九年,从没有回到生他养他的村庄,岁数大了,趁清明回老家拜祭,才有了一次故乡行。

B. 文章的第三段写堂哥晒太阳、听京戏、品茶,没有写迎接寒暄的场面,暗含着亲情的疏远,二人在情感上产生隔膜。

C. 文章的标题“农家院里的瓮”是全文的线索。文章围绕“瓮”展开,作者借助“瓮”在农家地位的变化表达了复杂的情感。

D. 文章通过过去和现在“瓮”的功用的对比,突出了“瓮”的过时,表达了“落后的东西必然要被先进的设备代替”的主旨。

2.阅读文中画线的句子,按要求回答问题。

(1)“我环视一下宽敞的院落,东南角摆放的七八只大瓮,粗粗笨笨的,十分突兀,入眼帘”句子中,加点词的含义是什么?请简要概括。

(2)“孩子们再也看不到实物了,只能从插图上想象它的模样”句子中,加点词有什么作用?请简要说明。

3.堂哥为什么会对瓮怀有浓厚的感情?请简要概括。

4.第二段写冀南平原的小村有什么用意?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

5.文章的写作对象是“瓮”,“瓮”在文中的意蕴非常丰富,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

 

1. C 2. (1)“闯”是猛冲,突然直入的意思,说明瓮在院落中十分显眼,表现了堂哥对瓮的感情之深,也暗示了曾经“瓮”在农家的重要地位。(2)“只能”一词说明了“瓮”已基本搬出了现实生活,慢慢从人们的视线里消失了,表达了作者对农村的传统习俗的消失的担忧。 3. 过去“瓮”有存水腌菜储粮的三大功用。“瓮”就是他勤劳致富的奖励证书,是他光荣岁月的见证。 4. ①文章第二段写出了冀南平原小村的整齐划一、干净整洁、漂亮气派的特征,突出了其变化之大;②承上启下,上承文章第一段“故乡行”,引出后文对堂哥“惬意”的生活以及“瓮”的叙写;③村庄的变化暗示“瓮”在农家地位的变化。 5. ①“瓮”过去的三大功能:存水、腌菜、储粮,代表着农村的落后;②“瓮”现在在农村被淡忘,代表着农村的富裕;③“瓮”还能保存到几时,表达作者对农村的传统习俗的消失的担忧。 【解析】 1.试题分析: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与分析。A项,“趁清明回老家拜祭”错误,文中说“尽管每年清明节都回老家到父母坟前祭拜”和“前些天”,“前些天”不一定是“清明”;B项,“其中暗含着亲情的疏远,二人在情感上产生隔膜”错误,目的是写“生活的惬意”,农民精神面貌的变化;C项正确;D项,主旨理解错误,反映的“农村的变化”。据此,答案为C。 2.试题分析:理解词语在文章中的作用。解题时要解释词语本义,结合文章解释在文中的含义,指出其在表情达意上的作用。分析时要做到“词不离句,句不离段”。答题格式:“××”一词原指……,在这里指……,起到了……的作用。(1)“闯”是猛冲,突然直入的意思。在句子中是说“瓮”在院落中十分显眼,进门就看见,暗示了曾经“瓮”在农家的重要地位,表达了堂哥对“瓮”有着深厚的感情。(2)“只能”是唯一能够的意思,在这里是说“瓮”已从人们现实生活中慢慢消失了,留下的只是图片上的记忆了,写出了农村的变化,表达了作者对农村的传统习俗的消失的担忧。据此理解作答。 3.试题分析: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在整体感知文章内容的基础上,筛选文章中相关的信息概括作答。本题依据文章第5、6段内容,从其功用和“瓮”在堂哥心目中的地位和现实意义角度去分析作答。 4.试题分析:考查环境描写的作用。自然环境描写(景物描写)的一般作用:①交代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背景等;②渲染……气氛; ③烘托人物的……心情(命运);④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⑤为下文叙写……做铺垫。文章第2段写冀南平原的小村干净整洁、漂亮气派的特征,突出了其变化之大,暗示了文章的主旨;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上承文章第一段“故乡行”,引出后文对堂哥“惬意”的生活以及“瓮”的叙写,推动了故事情节的发展,为下文叙写“瓮”在农家地位的变化做铺垫。据此理解作答。 5.试题分析: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本文是一篇借物抒情的散文,作者通过“瓮”的叙写,突出表现了农村的变化,同时,也表达作者对传统习俗的消失的担忧。本题作答可依据“瓮在农村曾是一件不可或缺的家什,存水、腌菜、储粮是它的三大功用”“瓮还能当‘储藏柜、保险柜’”“如今,瓮的这些功用成了昨天历史”“瓮,这个傻大笨粗、分量沉重的物件,在今天已基本淡出了现实生活,慢慢从人们的视线里消失了”“孩子们再也看不到实物了,只能从插图上想象它的模样”等语句理解分析概括作答。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甲〕嗟夫!予尝求……,吾谁与归?(选自范仲淹《岳阳楼记》)

[]与群臣论止盗。或请重法以禁之,上哂之曰:“民之所以为盗者,由赋繁役重,官吏贪求,饥寒切身,故不暇廉肚耳,肤当去奢省费,轻徭薄赋,选用廉吏,使民衣食有余,则自不为盗,安用重法邪?”自是数年之后,海内升平,路不拾遗,外户不闭,商旅野宿焉。                 

注①〔上〕皇上,这里指唐太宗,②〔不暇〕顾不上。③〔徭〕古时统治者强制人民承担的无偿劳动。④〔升平〕太平。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

①处江湖之远则忧_____ 

②自数年之后_______

2.下列句子与成语中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 予尝古仁人之心    不甚解

B. 然则何时而耶      怏怏不

C. 或请重法以禁    鸿鹄

D. 不暇廉耻耳         温知新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2)安用重法邪?

4.用文中的句子回答下列各题。

(1)甲文表达了作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忧乐观

(2)乙文中唐太宗认为防止盗窃的三种办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从乙文中可以看出,作为国君,唐太宗做到了“__________”。(用甲文中的语句回答)。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古诗,完成下列小题。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

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从诗的题目看,这首诗是白居易在扬州的酒宴上酬答刘禹锡的作品。

B. 这首诗的首联,叙写作者被贬到荒凉之地二十三年来的人生经历。

C. 这首诗的颔联,运用两个典故分别表达作者对亡友的怀念和回乡后恍如隔世的感慨。

D. 这首诗的颈联,对仗工整,蕴含哲理,成为脍炙人口的千古名句。

2.这首诗尾联中的“长精神”表现了作者怎样的人生态度?

 

查看答案

(题文)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答。

一个人在外不管吃什么苦,受什么累,心里念念不忘的,就是“回家”。

那个远方的家,也许,在大山深处,通往家门的路崎岖不平;也许,在城市的一隅(     ),隔着距离看城市的  甲  (A、荣华  B、繁华);也许,那个家在一个普通 的不能再普通的小乡村。

想起那条和记忆相连的路,心里的温暖就会  乙  (A、泛滥  B、泛散)。那条路,也许有风,有雪,有尘土飞扬,可在每个收拾好行náng      准备启程的人心里, 那条路上有始终最美的风景。

(1)给加点的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

①一隅__________   ②行náng_______

(2)给甲、乙两处选择正确的词语填空。(只填序号)

甲:_____________       乙:_____________

(3)文中画线句子有一处语病,请将修改后的句子写在横线上。

修改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下列文学常识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沁园春·雪》的作者是毛泽东,“沁园春”是词牌名。

B. “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这是诗人余光中以饱含深情的文字抒发的对土地的炽恋之情。

C. 《岳阳楼记》《醉翁亭记》都是“唐宋八大家”的作品。

D. 词有多种词牌,句式长短不一,又称为“长短句”。

 

查看答案

(题文)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戍鼓断人行,_____________________。(杜甫《月夜忆舍弟》)

(2)秋草独寻人去后,___________________。(刘长卿《长沙过贾谊宅》)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肯将衰朽惜残年!(韩愈《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

(4)______________________,客行悲故乡。(温庭筠《商山早行》)

(5)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此事古难全。(苏轼《水调歌头》)

(6)《岳阳楼记》中范仲淹赞扬滕子京政绩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岳阳楼记》中表现范仲淹远大政治抱负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李白在《行路难(其一)》中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诗来表达实现人生理想的坚定信念。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