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的短文,完成下列小题
数字时代,我们的大脑被改变了
①我们知道,人类的大脑是可塑的,当人类生活方式改变时,大脑也可能发生变化。从远古人类首次发现如何使用工具开始,人类的大脑就受到迅速而明显的影响。数字时代,我们的生活方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当我们每天离不开网络、离不开手机时,我们的大脑是否也被改变了?
②科学家认为,对网络科技的深度依赖,改变了人类的思维方式。这在阅读时表现得最为明显。对书籍的深阅读与在网页上那种为了获取信息而进行的浅阅读是不一样的。美国技术专家尼古拉斯•卡尔在《网络也有黑暗一面》一书中写道:“过去几年中,我一直有一种不舒服的感觉,觉得某些人或某些东西正在改变我的大脑,我目前的思考方式与过去相比已经截然不同,当我阅读时,能最为强烈地感觉到这一点。持久地阅读一本书或一篇长文,曾经易如反掌,我曾耗费数个小时徜徉在长长的文字里,我的大脑能够抓住叙述的演进或论点的转折,从而进行思考。但如今不再如此,往往阅读两三页后我的注意力就开始漂移了,我感觉我一直在试图将自己任性的大脑拽回到书本。”
③对书籍的深阅读需要耐心,而数字阅读堪称“耐心杀手”。以微博为例,浏览一个微博页面只要几分钟,眼睛在每条微博上停留的时间只有几秒。不断地扫视、浏览、搜寻感兴趣的关键词、点击阅读——这个过程因为信息的丰富、多样而足够刺激,但显然不足以锻炼耐心。一本优秀的图书通常是有内在的逻辑框架的,只有进入这一逻辑框架,才能说是阅读。而网络内容特别是微博这样的社交媒体每一条都互不关联,跳跃性的阅读当然谈不上逻辑了。互联网在给人们提供信息盛宴的同时,也使我们的思维“碎片化”。
④数字时代,人类的大脑结构也被改变了。由于互联网和智能手机已经渗入到日常生活中,人们对触摸屏情有独钟。一些人因为在智能手机上面频繁敲敲打打而被戏称为“拇指族”。但是,就是这样一种看似简单的重复运动却在不断塑造着人们的大脑。 在一项实验中,瑞士苏黎世大学神经科学家邀请37位手机重度用户参与实验,其中26人用智能触屏手机,11人用普通按键手机。他们将电极连接在这些参与者头部,测试他们的拇指、食指和中指在使用手机时,大脑皮层的反应。科学家记录下这些参与者10天的活动。结果显示,大脑皮层中拇指控制相关区域活跃度更高的是用触屏手机的人,而使用按键手机的则没有明显变化。使用触屏手机的次数越多,大脑皮层相应区域更加活跃。在数字时代长大的“数字原住民”,因长时间用拇指上网和操控智能手机,从而改变了大脑形成神经通路的方式。
⑤数字时代,人们更加善于利用社交网络与人交往,但在现实生活中与人交往的能力却越来越弱。多动症、自闭症、抑郁症、躁动症和多任务癖好等现代疾病,与过度上网和玩视频游戏等有着密切的关系。
(摘自《百科知识》2015.03A,有删改)
1.下面对“深阅读”的特点阐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能够持久地徜徉在较长的文字里。
B. 能够抓住文本的脉络进行思考。
C. 能够进人文本的内在框架。
D. 能够有效抑制注意力的挪移。
2.关于“数字阅读”,下面理解不准确的一项是( )
A. 数字阅读是通过不断地扫视、浏览、搜寻感兴趣的关键词、点击阅读而获取信息。
B. 数字阅读过程中获得的信息丰富、多样而足够刺激;但信息之间几乎不关联。
C. 数字阅读在给人们提供信息盛宴的同时,也使人们的思维“碎片化”。
D. 数字阅读的跳跃性特点让人的注意力难以集中、思维不能持续。
3.下面对“数字时代如何改变我们大脑”的理解不准确的一项是( )
A. 数字时代是通过改变人类的生活方式来使我们的大脑发生改变的。
B. 数字时代通过改变阅读方式影响人们的思维方式,使我们的思维“碎片化”。
C. 数字时代的人们因为长时间用手机上网,从而改变了大脑形成神经通路的方式。
D. 数字时代的人们经常利用网络社交而使现实生活中与人交往的能力越来越弱。
下列各句标点符号使用不规范的一项是( )
A. 检验一个执政党的整体运作效果如何,就是看它“是束缚生产力的,还是解放生产力的”;看党员个体行为就看是否“合乎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最大利益,为广大人民群众所拥护”。
B. 走到一个十字路口,左拐;继续向前,走到第二个十字路口,还是左拐,跨过马路,就是图书馆。
C. 没有实力,信心不过是无源之水;没有信心,拼搏只能是无本之木。增强实力、树立信心,是我们击败困难的两样“法宝”。
D. 网络以其独特的作用影响着中国社会的发展与进步,但是网络也会滋生问题,网络诈骗、网络谣言等违法行为如同“雾霾”,给互联网生态造成极大污染。
下列各句中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一代一代传承的好门风,能让我们在这个迅速变化的时代里找到真正的人生价值。
B. 我们欣赏散文,既要细心领会作者对于自然和人生的感悟,又要认真品评作者表达这种感悟所用的形式。
C. 青年作为社教革中新锐而敏感的群体,其价值观变化最能反映社会变化,也最能影响社会发展进程。
D. 据悉,目前只有部分省份使用高考课标卷,该“阵容”包括由海南、吉林、河北、河南、陕西等省份组成,且队伍日趋壮大,加入的省份数量呈上升趋势。
依次填入下面横线处的词语,恰当的一组是( )
青春是一种令人羡慕的资本。凭着健壮的体魄,你可以起 一方蔚蓝的天空凭着顽强的毅力,你可以攀登上一座巍峨的高山。凭着旺盛的精力,你可以 出一片肥沃的土地;凭着超人的智慧,你可以 出一幅精美的画卷。
A. 支撑 描绘 开垦 B. 描绘 开垦 支撑
C. 支撑 开垦 描绘 D. 开垦 支撑 描绘
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的书写或注音有误的一组是( )
A. 膂力(lǚ ) 商酌(zhuó) 如释重负 不可思议
B. 愧作(zuò) 魁梧(wǔ) 栩栩如生 拈轻怕重
C. 鄙薄(bó) 桑梓(zǐ) 自出心裁 寻幽揽胜
D. 塑整(sù) 褴褛(lǚ) 荒谬绝伦 前瞻后顾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下面题目。
是谁爱着你的背影
邓迎雪
这个周末回家,临走时,母亲将我送到门口。
我走了一段,即将拐进小巷时,发现母亲竟然在身后跟了过来。我催她回去:“妈,快回吧,大门敞着呢。”她说:“没事,我就站在这路口。”
我知道,母亲是要站在路口看我远去的背影。带着一种温暖的滋味,我走进小巷,再回头看母亲,只见她站在原地,正一动不动地看着我的方向。因为隔着一段距离,我看不清她的表情,但我能感觉到她殷殷期望的眼神里满是留恋不舍。
近些年,母亲越来越显老了。孩子们像小鸟一样,离开她温暖的羽翼,有了自己的家,也有了各自的事业,陪伴她的日子少了许多。母亲不止一次地感叹:“还是你们小时候最好,天天在一起,现在你们姊妹几个天南海北四下分散,团聚一回可真不容易。”
每听见她这样说,我总不以为然,没品味出她话里面的孤单和失落。直到有一天,我猝不及防地发现,在我远去的身后,母亲追随的目光是那样爱意深沉。
那是个夏天,母亲住在弟弟家。有次我去看她,告别时,她又送到门外。直到我从五楼下到四楼,看不见我的身影,我才听见她关门的声音。
我出了楼,绕过一片绿地。快走到小区门口时,我偶然向后望去,忽然被身后的一幕惊呆了——只见弟弟家那个小小的窗框里,母亲正趴在窗口,向我望着,就像一只守在巢里的老鸟,眼巴巴地看着小鸟的远去。看见我回头,她向我不停地挥手,依稀又在说着什么。
那一刻,我心里酸酸的,眼泪不由得落了下来。如果不是我偶然回头,我哪里知道,就在我一路走去的时候,身后会有母亲浓得化不开的目光。
也是从那时起,我才发现母亲是多么痴恋和孩子在一起的时光,哪怕只是渐渐远去的背影,她也想多看几眼,不愿错过。
去年秋天,母亲患病住院。我在医院陪她。午后下起了雨,天色阴暗,母亲催我回去。她说:“我好好的,没有什么事,你妹妹也快来了,你快回去吧,别等雨下大了。”
我收拾东西回去,母亲送我上电梯。
很快,电梯从八楼下到一楼。我穿过病房楼大厅,走到院子里,看雨下得不大,我没有打伞。就在这时,电话忽然响了。只听母亲在电话里说:“你怎么不打伞呢,快把伞打起来,别冻感冒了。”
原来,母亲又在隔窗望着我的背影。
病房楼的电梯间没有窗户,想望向我出门的这个方向,需要出了电梯间,穿过病房长长的走廊。我能想象到,当电梯门关上的那一刹那,母亲是怎样拖着行动迟缓的腿,努力加快脚步,快速占领那个窗口。然后,老眼昏花地透过蒙蒙细雨,努力向外望着,只为了看女儿在院子里经过的那一分钟。
雨天里没有打伞,淋湿的是母亲的心。我连忙撑起了伞,在连绵不断的冷雨里一步步走得很稳。我知道身后有双爱我的眼睛,而母亲不知道的是,伞下的我,眼泪早已不知不觉地流了下来。
1.本文叙述了母亲注视着“我”背影的三个事件,请你按照时间顺序,用概括的语言补充下面表格。
①那个夏天, |
②去年秋天, |
③这个周末, |
2.请你结合全文,分析母亲的形象。
3.请你按照要求进行品析。
(1)“我才听见她关门的声音。”句中的“才”不可删去,理由是什么?
(2)结尾段“淋湿的是母亲的心”在表达上有何妙处?
4.文章两处画线的句子都写到“我”掉泪,请你结合文中内容分析泪水中蕴含着“我”怎样的复杂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