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头里的春暖花开
葛 闪
⑴洛宁十一岁,是云南山区的一名小学生,皮肤微黑,身形孱弱,沉默寡言,喜欢独处,是同学们眼中最“怪”的同学,平时课堂内外,谁都不愿意和他交朋友。同样,他也是我到偏远山区支教以来,见过的最不合群的学生。
⑵几个月前,洛宁上学的时候,背上背负的,除了一个书包,凭空多了一个口袋。口袋里面,不知道装着什么东西,鼓鼓囊囊的,看来颇有重量。要不然,洛宁背着的时候,脸上怎会有吃力的表情?
⑶上课的时候,洛宁就把口袋轻轻放在课桌下面。下课的时候,洛宁就把口袋背上,在小小的操场上转圈。到底是什么东西,居然能让洛宁整天将它负在背上?班上的学生都想打破这个砂锅,揭开谜底。
⑷也有同学去摸过,硬梆梆的,有棱有角,从手感上判断像是石头。但是,洛宁总不会傻到把石头当作宝贝整天背着吧。不管是学生们,还是做老师的我,每当向洛宁问起这件事情的时候,洛宁总是不发言语,只是低着头耸着被冻得红彤彤的鼻子。其实,有同学曾经试过去打开口袋,但平时很老实的洛宁,就会像是一头发怒了的小狮子,让大家不得不罢手。
⑸又过了一段时间,时值严寒,洛宁的口袋也变大了,里面的东西也装得更多了。似乎口袋里面的东西,是遵循着一定的时间规律而变大变多的。
⑹洛宁口袋里的秘密,终究没有敌得过同学们的好奇心。那次,洛宁没有拗得过好几个同学的强行“合力”,被按在了桌上。口袋被打开时,滚落出的一块又一块冰冷坚硬的石头,让同学们都惊呆在原地——任是谁也没有想到,洛宁整天背负着的口袋里,装的居然真是石头?
⑺眼前这个瘦弱到让人心疼的孩子背后,却有着任是谁听了也会落泪的背景:6岁那年,洛宁的父亲患病离世,这对本就贫困的家庭无异是雪上加霜。天塌了,洛宁母亲就用瘦弱的肩膀撑起了这个家:她每天上山砍柴到集市上去卖,还要替别人做挣不了几个钱的手工活,还要割猪草喂养唯一的一头猪,还要洗衣做饭。洛宁很懂事,只要从学校回家,就争着为母亲打理一切。日子本来可以这样即使贫苦却也不失幸福地度过,但命运就这么无情残酷——去年的一天,洛宁的母亲遭遇车祸:命是捡了回来,人却瘫痪了。
⑻几天后,我买了点东西,趁着上午没课的空当,独自来到了洛宁的家里。一来,看望一下洛宁的母亲;二来,我更想从他的母亲口中得知,到底是什么原因,竟然会让洛宁整天背着石头上学?
⑼我告诉她洛宁优异的学习成绩和近来的情况。当我向她提及洛宁背石头上学的奇怪之举,她的眼泪顿时簌簌落了下来:原来,自从她瘫痪后,洛宁除了在学校,其余的时间都在家中服侍母亲。小伙伴喊他去河边看老黄牛,他没有时间;邀他去田野里放风筝里,他抽不开身。因为他要接替母亲的“工作”——砍柴,烧水,做饭,洗衣服,喂猪……一天,她因为渴急了,把手伸向离床头不远的热水瓶,结果却烫伤了自己。洛宁放学回家,看到被烫伤了的母亲,心像被无数把刀狠狠地剜了一般,痛入骨髓。他怕在以后的日子里,若是自己不在家,母亲不知道还会发生其他什么事情。于是,洛宁当即便决定:以后的每一天,他都要背着母亲上学。尽管母亲再怎么劝阻,洛宁还是坚定自己的想法。从那时起,他便开始背着石头上学了。
⑽我的心里陡然被濡湿了。但我同时亦很奇怪,洛宁想背着母亲上学来照顾她,但他的背上,却怎么永远是一袋石头?
⑾洛宁母亲看出我心中的疑惑,止住了泪水,哽咽着告诉了一个任是谁都想不到的爱的秘密:洛宁母亲体重八十六斤,洛宁瘦小的身躯又如何负重?但他却想出了一个方法,起初,背着少量的石头,随着对重量的适应,然后再不断地添加石头。直到,他能适应超过八十六斤的重量为止。
⑿八十六斤,是洛宁母亲的体重,亦是爱的重量!
⒀回来的山路上,我任由泪水肆意奔流。我在想,那口袋里的石头,冰冷坚硬的棱角,定然是无数次碰疼了洛宁的后背、压痛洛宁孱弱的肩膀了吧。我仿佛看到这样一幕画面……
⒁只因为,他后背上的那一袋石头并不冰冷坚硬,而是因了一份爱,时时春暖花开!
1.细读第⑺节,洛宁命运的“无情残酷”表现在哪里?
2.第⑾节中洛宁的母亲“哽咽着告诉了一个任是谁都想不到的爱的秘密”,结合全文,用自己的话说说这“爱的秘密”是什么?
3.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文字很有表现力,请结合文章内容加以品析。
⑴当我向她提及洛宁背石头上学的奇怪之举,她的眼泪顿时簌簌落了下来。
⑵洛宁放学回家,看到被烫伤了的母亲,心像被无数把刀狠狠地剜了一般,痛入骨髓。
4.第⒀中“我”从洛宁家出来,任由泪水肆意奔流,“我”仿佛看到这样一幕画面……请结合你对文章的理解,将这幅画面描写出来。(不少于50字)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小题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
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1.下列关于本诗中几处文化常识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
A. “巴山楚水”泛指白居易被贬后曾迁徙任职过的朗州、连州等地区。
B. “闻笛赋”指西晋向秀的《醉赠刘二十八使君》。
C. “烂柯人”是指晋人王质。
D. “歌一曲”指白居易的《思旧赋》。
2.作者在颈联中以“沉舟”“病树”自比,抒发了怎样的复杂情绪?
醉翁亭记
环滁皆山也。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作亭者谁?山之僧曰智仙也。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1.解释下列加点词语在句子中的意思。
(1)蔚然而深秀者(________)
(2)晦明变化者(________)
(3)宴酣之乐(________)
2.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
(2)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
3.下列对文章的分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是全文的核心命意,为写景抒情定下了基调。“醉”是表象,“乐”是实质。
B. 作者写“宴酣之乐”,侧面显示出政治清明,表达出“与民同乐”的政治理想,文意又深了一层。
C. 文章最后一段写日暮醉归,作者将描写、叙事、抒情和议论很好地结合在一起,突出了全文的主旨。
D. 本文大量运用骈偶句,加强了韵律美。同时,全文用了21个“也”字和25个“而”字,增添了散文的韵味,读来只觉得神采飞扬,摇曳生姿。
下列关于文学文化常识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鲁迅,原名周树人,伟大的教育家、思想家、革命家。我们学过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藤野先生》都出自他的散文集《朝花夕拾》。
B.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一词共分上下两片,上片问“月”,创造了一幅神话般的美丽境界;下片问“天”,表达了作者苏轼的旷达胸襟和对亲人的怀念。
C. “唐宗宋祖,稍逊风骚”中的“风骚”指的是文学才华。其中“风”原指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诗经》中的《国风》;“骚”原指《离骚》。
D. “而立”代称三十岁,“而立之年”指遇事能明辨不疑的年龄;“不惑”代称四十岁,“不惑之年”指有所成就的年龄。
根据上下文,回答问题。
那些曾温暖过我们心灵的人,湿润过我们眼睛的事,那些不容亵dú( )的快乐日子,从尘封的记忆里拣出来细细擦拭,总会有些令人涕( )泗横流。四季总是在生命里 甲 (A.轮回 B.轮流),无论是轻松放开还是 乙 (A. 深沉 B. 沉吟)不已,生活从来不会为谁稍稍停歇过,它终将继续下去。从容淡定地对待我们的生活吧,过去的就让它成为过去,只要把握现在的分分秒秒,才能让生活更精彩。
(1)给加点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
亵dú (_____) 涕 (______) 泗横流
(2)从文中甲乙处选择符合语境的词语填入横线,只填序号。
甲 ___________ 乙_________
(3)文中画线句有一处语病,请将修改后的句子写在横线上。
原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修改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或书写有误的一项是( )
A. 沉湎(miǎn) 衣钵 钟灵毓秀(yù) 不可思议
B. 嗥叫(háo) 锤炼 大气磅礴(bò) 如释重负
C. 无垠(yín) 玄虚 悲天悯人(mǐn) 眼花缭乱
D. 惬意(xiá) 慨叹 正宗谪传(dí) 功名利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