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担当是引领人生的旗帜》,完成下列小题。
在短短两万多字的《论语》中,“君子”这个词竟出现了一百多次。大圣人孔子在为我们勾勒出人们心目中理想的君子形象的同时,也提出了君子最基本的人格标准:做一个有担当的人。担当精神,是我们核心素养中的一个重要部分。我们若想在成功的道路上走得更远,就应该培养自己的担当精神。
那么,我们怎样才能拥有担当精神呢?
担当是一种责任。玄奘西去印度,跋山涉水,历经千难万险,始终牢记取经的职责,行程五万余里,终于将佛教圣经带到了中国并发扬光大。(甲)由此可见,责任是我们拥有担当精神的首要条件,在历史的长河里,许多有志之士身处困境时,都是依靠责任感克服重重困难,担当起自己的责任的。
① 。鸦片祸国之际,林则徐以“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趋避之”的勇气挺身而出,披肝沥胆,虎门销烟;戊戌变法时,谭嗣同毅然拒绝他人劝他逃跑的建议,以“我自横刀向天笑”的勇气直面保守派的屠刀,以鲜血捍卫了自己的变法思想。由此可见,② 。
担当是一种境界。古往今来,有许多义士仁人,心怀天下苍生,向我们诠释着担当的境界。虽然遭遇贬谪,范仲淹依然保持“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境界;(乙)孔子曾经说过:“士而怀居,不足以为士矣。”意思是说,如果一个人整天只想着自己的小家庭,那么这个人就不可能成为真正的君子。由此可见,境界能使我们的担当变得更有价值,更有意义。当我们从“小我”的世界走出,拥有放眼天下的胸怀时,我们所做的一切就会被注入时间的防腐剂,流芳千古。
担当是生命水平高下的水银柱,是引领我们书写美好人生的旗帜。一代又一代,一辈又一辈,先人们用实际行动告诉我们:做人,必须要有所担当!
1.请概括出文章的中心论点。
2.根据文意,在文中两处空白处填上适当的句子。
3.从下面选择最恰当的两句分别填入文中(甲)(乙)处,最恰当的一项是( )
①司马迁因“李陵之祸”饱受摧残,但不忘自己的使命,依然坚持写作,创作出堪称“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的巨著《史记》。
②在痛苦失意中,李白并没有丧失信心,依然坚信“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③虽然茅屋被秋风吹破,境遇困苦的杜甫仍心怀天下,高呼“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
④虽然有高官厚禄的诱惑,庄子还是选择在濮水边悠然垂钓,享受山林中晴岚落日的美好。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③ D. ②④
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下列小题。
①红色是中华民族最喜爱的颜色。从古到今中国人始终挚爱红色。从色彩学的角度来看,各种颜色中,红色最鲜艳、夺目。因为它在可见光中波长最长,而且颜色最为纯正,具有极强的穿透力,因而最容易引起人的兴奋。这一极富视觉影响力的色彩,经过世代传承、沉淀、深化和扬弃,已经成为中国文化的底色,渗入中国文化的方方面面。
②在色彩方面,与其它国家古代建筑相比,中国古代建筑有着极其鲜明的特色,尽管色彩也很丰富,但红色始终是其重要特点。红色在建筑色彩中占有重要地位。宫殿、官署、庙宇的台基、墙都涂成红色,而且建筑物木结构部分也都以红色为基调。清代的紫禁城大面积使用红色作装饰,红色的墙壁、梁、柱、门窗等,通过与其它色彩对比来显示庄重与贵气。如使用大面积的红墙红柱与屋顶小面积的黄色琉璃瓦相搭配,交相辉映,提高了红色墙体的明度与纯度,使原本稳重的红色变得鲜亮、醒目。凸现皇权至高无上的地位与不可侵犯的威严与气势。
③在中国传统的剪纸、刺绣、漆器等工艺品中,红色也占据主导地位。民间刺绣就大多在红色底布上绣花。艺人们用自己生产的棉花纺成线织成布,再用传统的方法制成染料,将布染成红色,缝制成衣服、头巾、腰带、肚兜、被面……红色中掺杂着五彩丝线绣制的各色花型。在唐代,红地宝相花纹的织锦,用中国红作底,墨绿、赭石、白色起花;明代圆金地鸾凤牡丹纹缂丝团补的纹样设色,也用不同深浅的红与绿、蓝、橙组成若干对比色,显得五彩缤纷。
④红与中国喜庆文化的关系,更为密切。在中国老百姓眼里,红色就是喜悦之色,吉祥之色。重大节日或婚嫁、诞辰等喜庆之事,都离不开红色。过年家家贴上用红纸写的对联、福字,挂上红色的灯笼;小孩满月亲人给他穿上红色的肚兜,还要在额头上点上红点;每当家人到了本命年,亲人总要为他置办一身红色衣服或买上一条红腰带;在中国传统婚俗中,红的应用可谓到了极致了。红喜字、红盖头、红嫁衣、红花轿、红烛、红包等一切与喜事相关的东西都是红色的。人们这样使用红色,既可以充分渲染喜庆时刻的热烈气氛,同时也可借此抒发自己此刻内心的欢愉幸福,表达对亲人的美好祝福。
⑤红与中国革命文化也有着不解之缘。红色成为中国革命的代表色,革命战争时期产生的党旗、军旗、国旗、国徽等等无不与红色相关。而且红色由视觉产物逐渐转变为人们内在精神气质的表征,成为革命的代名词。富于激情、斗志昂扬的红色精神,更加丰富了“中国红”的精神内涵,使之愈加神圣而纯洁。
⑥中国红的色彩不是唯一的。它在中国各种形式的文化中,呈现出多元化趋势,或深或浅,或浓或淡;给人的印象时而庄重、朴素、典雅,时而欢快活泼、幸福祥和,时而又意气风发、激情昂扬,就像有着丰富感情的中国人一样,十分可爱。
1.中国人挚爱红色,除了因其______的特点,还在于它跟______和______存在密切关联,它呈现出______的趋势,存在于中国各种形式的文化中。
2.第②段中画线句子运用了何种方法,意在说明什么?
3.借助文中相关知识,合理解释下面的现象。
每当到了党的生日、国庆节、春节时,报纸的名称和头版重要文章的标题都使用红字,而且有的报纸还在头版的周边出现一些红色的小灯笼或几束红色的鞭炮等图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六年,楚使柱国昭阳将兵而攻魏,覆军杀将得八城。移兵而攻齐。陈轸为齐王使,见昭阳,再拜贺战胜,起而问:“楚之法,覆军杀将,其官爵何也?”昭阳曰:“官为上柱国,爵为上执珪。”陈轸曰:“异贵于此者何也?”曰:“唯令尹耳。”陈轸曰:“令尹贵矣!王非置两令尹也,臣窃为公譬可也。楚有祠者,赐其舍人卮酒。舍人相谓曰:‘数人饮之不足,一人饮之有余。请画地为蛇,先成者饮酒。’一人蛇先成,引酒且饮之,乃左手持卮,右手画蛇,曰:‘吾能为之足。’未成,人之蛇成,夺其卮曰:‘蛇固无足,子安能为之足。’遂饮其酒。为蛇足者,终亡其酒。今君相楚而攻魏,破军杀将得八城,又移兵,欲攻齐,齐畏公甚,公以是为名居足矣,官之上非可重也。战无不胜而不知止者,身且死,爵且后归,犹为蛇足也。”昭阳以为然解军而去。
(《战国策》)
注:柱国、令尹都为官名。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
①楚使柱国昭阳将兵而攻魏(________)
②引酒且饮之(________)
③终亡其酒(________)
④犹为蛇足也(________)
2.下列各句与例句中“为”的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臣窃为公譬可也
A. 吴广为都尉(《陈涉世家》) B. 其名为鲲(《庄子》一则)
C. 不足为外人道也(《桃花源记》) D. 为天下唱(《陈涉世家》)
3.用“/”标出下面句子的两处朗读停顿。
昭 阳 以 为 然 解 军 而 去
4.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蛇固无足,子安能为之足。
(2)天之苍苍,其正色邪?(《庄子》一则)
5.人们对本文中昭阳退兵的做法,历来褒贬不一,请说说你的看法和理由。
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下列小题。
夜泊水村
陆游
腰间羽箭久凋零,太息燕然未勒铭。
老子犹堪绝大漠,诸君何至泣新亭?
一身报国有万死,双鬓向人无再 。
记取江湖泊船处,卧闻新雁落寒汀。
1.首联中“燕然未勒”运用了______的艺术手法,意思是______。
2.联系律诗的相关知识,诗中横线应填入的字是( )
A. 黑 B. 白 C. 青 D. 活
3.这首诗主要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综合实践活动。
某班开展了“节气物候变化”的实践活动。完成了关于“春分”这一节气的研究,初步得出以下研究成果:
①春分是反映四季变化的节气之一,春分又称为“日夜分”,故有“春分秋分,昼夜平分”的说法。
②到了春分,雨水开始明显增多,春分前后,我地的平均气温已稳定通过10度,达到气候学上所定义的春季。
③春分后,进入早稻的播种时期,越冬作物也进入春季的生长。此时的气候温和,雨水充沛,阳光明媚,早已蜜蜂喧哗,晓燕穿梭,百花盛开,到处一派生机盎然。
(1)(领悟节气)根据研究成果和配图,简要概括春分的特点。
(2)(农谚解读)请你结合研究成果,谈谈你对农谚“春分秋分,昼夜平分”的理解。
(3)(病句辨识)在研究成果的第③项有一个病句,请指出错误类型并修改正确。
名著推荐与阅读。
根据我所看见的事实来说,“耶胡”似乎是最不可教导的动物,它们除了能拖拉、扛东西以外,再没有什么本领可言了。我认为这种缺陷主要是由于它们性情别扭而懒惰,它们狡猾、狠毒、阴险而且记仇图报,它们身体强壮、结实,但是性情懦弱,结果弄得骄横、下贱而残忍。
上面的选文出自名著______,作者是英国的______,“耶胡”的主人是______,他们身上具有______的美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