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文章,回答问题。
痴心石
①许多年前,当我还是一个十三岁的少年时,看见街上有人因为要盖房子而挖树,很心疼那棵树的死亡,就站在路边呆呆地看。树太大了,不好整棵地运走,于是工地的人拿出了锯子,把树分解。就在那个时候,我鼓足勇气,很不好意思地问,可不可以把那个剩下的树根送给我。那个人笑着看了我一眼,说:“只要你拿得动,就拿去好了。”我说我拿不动,可是拖得动。
②父母看见当时发育不良的我拖回来那么一个大树根,不但没有嘲笑和责备,反而帮忙清洗、晒干,然后将它搬到我的睡房中去。
③以后的很多年,我捡过许多奇奇怪怪的东西回家,父母并不嫌烦,反而特别看重那批不值钱但是对我有意义的东西。我和父母,其实很少一同欣赏同样的事情。他们有他们的天地,我,埋首在中国书籍里。
④我的父母并不明白也不欣赏我的那些怪癖,可是他们包涵。我也并不想父母能够了解我对于“美”这种主观事物的看法,只要他们不干涉,我就心安。
⑤有一次,我答应了跟父母和小弟全家去海边。结果前一天晚上又去看书,看到天亮才睡下。全家人在次日早晨等着我起床一直等到十一点,母亲不得已叫醒我,又怕我不跟去会失望,又怕叫醒了我要丧失睡眠,总之,她很为难。半醒了,我只挥一下手,说:“不去。”醒来发现父亲留了条子,叮咛我一个人也得吃饭。
⑥中午起床,奔回不远处自己的小房子去打扫落花残叶,弄到下午五点多钟才再回父母家中去。妈妈迎了上来,责问我怎么不吃中饭,我问爸爸在哪里,妈妈说:“嗳,在阳台水池里替你洗东西呢。”我拉开纱门跑出去喊爸爸,他应了一声,也不回头,用一个刷子在刷什么,刷得好用力的。过了一会儿,爸爸又在厨房里找毛巾,说要擦干什么的,他要我去客厅等着。
⑦一会儿,爸爸出来了,妈妈出来了,两老手中各捧着一块石头。
⑧爸爸说:“你看,我给你捡的这一块,上面不但有纹路,石头顶上还有一抹淡红,你觉得怎么样?”妈妈说:“我挑挑拣拣,才得了一个石球,你看它有多圆!”我注视着这两块石头,眼前立即浮现年迈的父母弯着腰,佝着背,在海边的大风里辛苦翻石头的画面。
⑨看着比我还要瘦的父母,看着这两块没有任何颜色可以配上的、世间最朴素的石头,一时里,我想骂他们太痴心,可是开不了口,只怕一讲话声音马上哽住。父母的爱——一生一世的爱,都藏在这两块不说话的石头里给了我。
(节选自《三毛文集》,有删改)
1.下列对文章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文中第①②段写的是少年时拖树根回家的故事,这与标题“痴心石”无关,应该删除。
B. 品读第③段画线句,这些语句表现了父母对“我”的个性和爱好的尊重,是痴爱的表现。
C. 第④段加点词“包涵”的含义是:父母对于“我”的那些怪癖,认为情有可原,而选择了理解与尊重。
D. 第⑨段画线句中,作者说“可是开不了口”的原因是:“我”深深感受到父母的爱,“我”怕一开口就会泪流满面。
2.面对父母的浓浓爱意,作者却在第⑨段中说“一时里,我想骂他们太痴心”,这是为什么?
3.品读下列语句,分析作者表达的情感。
(1)爸爸说:“你看,我给你捡的这一块,上面不但有纹路,石头顶上还有一抹淡红,你觉得怎么样?”
(2)我注视着这两块石头,眼前立即浮现年迈的父母弯着腰,佝着背,在海边的大风里辛苦翻石头的画面。
4.作者用“痴心石”作为文章题目的原因是什么?
5.文中的父母理解、尊重孩子的“怪癖”,对此,你肯定很有感受,请结合你的生活实际,谈谈自己的看法。
按要求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1)____________,双袖龙钟泪不干。(岑参《逢入京使》)
(2)草树知春不久归,________。(韩愈《晚春》)
(3)____________,寒光照铁衣。(《木兰诗》)
(4)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____________。(周敦颐《爱莲说》)
(5)香远益清,亭亭净植,____________。(周敦颐《爱莲说》)
(6)____________,往来无白丁。(刘禹锡《陋室铭》 )
(7)《陋室铭》中揭示全文主旨的一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竹里馆》中写夜静人寂、明月相伴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木兰诗》中侧面描写木兰战功显赫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陋室铭》中与“时人莫小池中水,浅处无妨有卧龙”意思相近的一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下面诗歌,完成后面小题
春夜洛城闻笛
李白
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
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1.“折柳”中的“柳”与“________”字谐音,所以古人常借“柳”表达____________之情
2.古人写诗非常讲究炼字,常有一字传神的妙处,请赏析诗中“暗”和“满”的表达效果。
阅读下面两段文言文,完成后面小题
(甲)陈康肃公善射,当世无双,公亦以此自矜。尝射于家圃,有卖油翁释担而立,睨之,久而不去。见其发矢十中八九,但微颔之。
康肃问曰:“汝亦知射乎?吾射不亦精乎?”翁曰:“无他,但手熟尔。”康肃忿然曰:“尔安敢轻吾射?”翁曰:“以我酌油知之。”乃取一葫芦置于地,以钱覆其口,徐以杓酌油沥之,自钱孔入,而钱不湿。因曰:“我亦无他,惟手熟尔。”康肃笑而遣之。
(《卖油翁》)
(乙)郑人有欲买履①者,先自度其足,而置之其坐。至之市,而忘操之。已得履,乃曰:“吾忘持度。”反归取之。及反,市罢,遂不得履。人曰:“何不试之以足?”曰:“宁信度,无自信也。”
(《韩非子·郑人买履》
(注释)①履:鞋。
1.下列语句中加点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睨之,久而不去 睨:斜着眼看
B. 尝射于家圃 尝:经常
C. 先自度其足 度:用尺子量
D. 何不试之以足 以:用
2.下列各句中“之”的用法和例句中“之”字用法一致的一项是( )
例句:康肃笑而遣之。
A. 置之其坐。
B. 菊之爱,陶后鲜有闻。
C.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
D. 无丝竹之乱耳。
3.下列对两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卖油翁》强调陈尧咨善射、当世无双、十中八九的目的是为后文写陈尧咨“笑而遣之”作铺垫。
B. 《卖油翁》是一篇短小精悍的文言文,通过卖油翁自钱孔沥油而钱不沾湿告诫因“善射”而自矜的陈尧咨的故事,说明了技艺专长全在熟能生巧的道理。
C. 《郑人买履》通过“宁信度,无自信也”一句,反应郑人不自信、拘泥于教条的心理。
D. 《郑人买履》讽刺了因循守旧、固执己见、不知变通、不懂得根据客观实际采取灵活对策的蠢人。
4.找出下列句子中的通假字,并解释。
(1)无他,但手熟尔
(2)反归取之
5.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见其发矢十中八九,但微颔之。
(2)至之市,而忘操之。
阅读下文,完成后面小题
“人家说了再做,我是做了再说。”
“人家说了也不一定做,我是做了也不一定说。”
作为学者和诗人的闻一多先生,在30年代国立青岛大学的两年时间,我对他是有着深刻印象的。那时候,他已经诗兴不作而研究志趣正浓。他正向古代典籍钻探,有如向地壳寻求宝藏。仰之弥高,越高,攀得越起劲;钻之弥坚,越坚,钻得越锲而不舍。他想吃尽,消化尽我们中化民族几千年来的文化史,炯炯目光,一直远射到有史以前。他要给我们衰微的民族,开一剂救济的文化药方。1930年到1932年,“望闻问切”也还只是在“望”的初级阶段。他从唐诗下手,目不窥园,足不下楼,兀兀穷年,沥尽心血。杜甫晚年,疏懒得“一月不梳头”。闻先生也总是头发零乱,他是无暇及此的。饭,几乎忘记了吃,他贪的是精神食粮;夜间睡得很少,为了研究,他惜寸阴、分阴。深宵灯火是他的伴侣,因它大开光明之路,“漂白了四壁”。
不动不响,无声无闻。一个又一个大的四方竹纸本子,写满了密密麻麻的小楷,如群蚁排衙。几年苦历,凝结而成《唐诗杂论》的硕果。
他并没有先“说”,但他“做”了。作出了卓越的成绩。
“做”了,他自己也没有“说”。他又由唐诗转到楚辞。十年艰辛,一部“校补”赫然而出。别人在赞美,在惊叹,而闻一多先生个人呢,也没有“说”。他又向“古典新义”迈进了。他潜心贯注,心会神凝,成了“何妨一下楼”的主人。
做了再说,做了不说,这仅是闻一多先生的一个方面,——作为学者的方面。
1.下列各项中最能概括选文中心意思的一项是( )
A. 闻一多研究古籍的热情非常高,成就非常大。
B. 闻一多要给我们衰微的民族开一剂救济的文化药方。
C. 作为学者的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的特点。
D. 赞美闻一多先生刻苦勤奋的学习研究精神。
2.对下列句子中运用的修辞方法判断有误的一项是( )
A. 深宵灯火是他的伴侣。(比喻)
B. 写满了密密麻麻的小楷,如群蚁排衙。(拟人)
C. 说得真痛快,动人心,鼓壮志,气冲斗牛,声震天地!(对偶)
D. 他潜心贯注,心会神凝,成了“何妨一下楼”的主人。(引用)
3.下列各项中对选文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选文融记叙、描写、抒情于一体,如”他从唐诗下手,目不窥园,足不下楼, 兀兀穷年,沥尽心血”一句,就是在记叙、描写中洋溢着赞美之情。
B. 文中大量使用对称句式和四字词语,使语言富有节奏感和音乐美,读来朗朗上口。
C. 作者善于合理安排材料详略,如:详写最为艰辛的《楚辞校补》的写作过程,而略写比较顺利的《唐诗杂论》《古典新义》的写作过程。
D. 选文不仅描写的语言是形象的,叙述和议论的语言也是形象的。如用“钻探”而不用“研究”,既生动形象,又含义丰富。
按顺序排列下面的语句,组成语意连贯的一段话,排序正确的一项是( )
①一夜枕上听雨,辗转不能成寐,清晨推窗望去,雨却停了。
②院子中,一丛绿树被染得浓阴如墨。
③初到江南,就碰上了梅雨季节。
④朦胧的墨绿中,清晰地闪着点点火红的花朵,给这雨后空朗的清晨增添了不少的生气。
⑤浓云尚未散开,低低压着房檐。
⑥空中还飘着若有若无的雨丝,天地间弥漫着一层层湿漉漉、静悄悄青黛色雾霭。
A. ③①②④⑤⑥ B. ②④⑤⑥①③
C. ③①⑤⑥②④ D. ⑤⑥③①②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