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答。 站在古村,一种厚重的文化扑面而来,只是静静地① (...

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答。

站在古村,一种厚重的文化扑面而来,只是静静地①    (A.端详 B.打量),所有的青瓦已声泪俱下,两千多年的时光,②    (A.记忆 B.记载)着你艰难而清贫的足迹。宋、明、清的烟雨,在这里留下水墨,在这里留下传奇,在这里留下华彩。斑     甲    (A.bó B.pó)的墙上,日影与山色,化成一帘旖旎的春光,化成精神世界里的万盏华灯。你,如一本线装的古诗集,散发出清新淡雅的意韵                       。你在    乙    àng)然的春意中熠熠生辉。

(1)为文中甲处加点字选择正确读音,只填序号;根据乙处的拼音写出正确的汉字。

甲处 _______          乙处 ________

(2)为文中①、②处选择符合语境的词语填在横线上,只填序号。

__________          ② __________

(3)仿照文中画线句子,再续写一个句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 A 盎 (2) A B (3)示例一:如一首婉转的歌曲,吟唱出抑扬顿挫的旋律。示例二:如一幅秀丽的山水画,绘出浓墨重彩的色调。 【解析】 试题分析:(1)此题是对字音与字形的考查。注意易错音的积累,掌握汉语拼写规则,规范拼音书写,不要写成英语字母。作答根据拼音提示写出相应汉字题时,除了根据具体的语境,还要注意同音字、形似字的辨析,避免混淆。本题注意“盎”的字形。(2)考查词语的辨析与使用。①端详:仔细地看,侧重看清、知道每一个细节。打量:仔细地察看,多用于人或物。根据语境和句意,应该选用“端详”。②“记忆”多用于人,而“记载”是把事情写在书册上。根据语境选用“记载”。据此选择作答。(3)考查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仿写时应做到以下几点:①句式一致。要分析例句的结构特点,把例句中每一句话分割成几部分,确定保留与变化部分。②修辞相同。如果所给例句运用了某种修辞,仿写的句子一定要与例句所使用的修辞相同。③字数大体相等。仿写时字数要尽可能与所给例句一样多。④语意连贯。所写句子要符合整段文字的内容,感情色彩、语体风格应保持一致。 本题作答要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用歌颂“古村”的语言进行仿写。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下列文学文化常识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 《世说新语》是魏晋南北朝时期“志怪小说”的代表作。

B. 《故乡》《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都是鲁迅的作品,选自《朝花夕拾》。

C. 在古代文学作品中,借代是很常见的手法,例如“千里共婵娟”中“婵娟”代指“月亮”,“留取丹心照汗青”中“汗青”代指“史册”。

D. “迁”是表示中国古代官吏调动的常用词语。表示升官之意,常用“左迁”一词。

 

查看答案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所谓伊人,______________。(《诗经·蒹葭》)

(2)采菊东篱下,______________________。(陶渊明《饮酒》)

(3)可怜身上衣正单,______________________。(白居易《卖炭翁》)

(4)_____________________,只有香如故。(陆游《卜算子 咏梅》)

(5)会当凌绝顶,______________________。(杜甫《望岳》)

(6)_________________,天涯若比邻。(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7)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北冥有鱼》)

(8)《雁门太守行》中运用典故,表达了诗人忠君报国的爱国主义情怀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陋室铭》中描写陋室环境清幽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时光在不停的流逝,我们在不断的成长,请你以《成长的脚步》为题,写一篇文章,分享我们成长中的点点滴滴。

要求:600字以上;内容具体;感情真挚。

 

查看答案

综合性学习

语文是一门基础学科,学习语文的过程是一个漫长的积累过程,想学好语文,不可能一蹴而就。最近,班上开展了以“如何学好语文”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

1.你们小组就“如何学语文”展开调查,请你设计四个具体的调查问题。

2.你的同学王晓雨不重视语文学科学习,觉得语文学习看不到成效,不如把时间多花在数学和英语上。请你偕一段话,说服王晓雨,要他重视语文学科的学习。(字数100-120)

 

查看答案

阅读《冬天》,完成后面小题

冬天

朱自清

①说起冬天,忽然想到豆腐。是一“小洋锅”(铝锅)白水煮豆腐,热腾腾的。水滚着,像好些鱼眼睛。一小块一小块豆腐养在里面,嫩而滑,仿佛反穿的白狐大衣。锅在“洋炉子”上和炉子都熏得乌黑乌黑,越显出豆腐的白。这是晚上,屋子老了,虽点着“洋灯”,也还是阴暗。围着桌子坐的是父亲跟我们哥儿三个。“洋炉子”太高了,父亲得常常站起来,微微地仰着脸,觑着眼睛,从氤氲的热气里伸进筷子,夹起豆腐,一一地放在我们的酱油碟里。我们有时也自己动手,但炉子实在太高了,总还是坐享其成的多。这并不是吃饭,只是玩儿。父亲说晚上冷,吃了大家暖和些。我们都喜欢这种白水豆腐,一上桌就眼巴巴望着那锅,等着那热气,等着热气里从父亲筷子上掉下来的豆腐。

②又是冬天,记得是阴历十一月十六日晚上,跟S君P君在西湖里坐小划子。S君刚到杭州教书,事先来信说:“我们要游西湖,不管它是冬天。”那晚月色真好,现在想起来还像照在身上。本来前一晚上“月当头”,也许十一月的月亮真有些特别吧。那时九点多了,湖上似乎只有我们一只划子。有点风,月光照着软软的水波,当间那一溜儿反光,像新砑的银子。湖上的山只剩了淡淡的影子。山下偶尔有一两星灯光。S君口占两句诗道:“数星灯光认渔村,淡墨轻描远黛痕。”我们都不大说话,只有均匀的桨声。我渐渐地快睡着了。P君“喂”了一下,才抬起眼皮,看见他在微笑。这已是十多年前的事了,S君还常常通着信,P君听说转变了好几次,前年是在一个特税局里收税了,以后便没有消息。

③在台州过了一个冬天,一家四口子。台州是个山城,可以说在一个大谷里。只有一条二里长的大街。别的路上,白天简直不见人,晚上一片漆黑。偶尔人家窗户里透出一点灯光,还有走路的拿着火把,但那是少极了。我们住在山脚下。有的是山上松林里的风声,跟天上一只两只的鸟影。夏末到那里,春初便走,却好像老在过着冬天似的;可是即便真冬天也并不冷。我们住在楼上,书房临着大路;路上有人说话,可以清清楚楚地听见。但因为走的人太少了,间或有点说话的声音,听起来还只当远风送来的,想不到就在窗外。我们是外路人,除上学校去之外,常只在家里坐着。妻也惯了那寂寞,只和我们爷儿们守着。外边虽老是冬天,家里却老是春天。有一回我上街去,回来的时候,楼下厨房的大方窗开着,并排地挨着她们母子三个,三张脸都带着天真微笑地向着我。似乎台州空空的,只有我们四人;天地空空的,也只有我们四人。那时是民国十年,妻刚从家里出来,满自在。现在她死了快四年了,我却还老记得她那微笑的影子。

④无论怎么冷,大风大雪,想到这些,我心上总是温暖的。

(节选自《朱自清名作欣赏》,有删节)

1.文章以“冬天”为题,串起三个感人心怀的片断,请你仿照示例用简洁的语言进行概括。

①父子四人围坐 “洋炉子”边吃水煮豆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文章题为“冬天”,写的却是自己与父亲兄弟、朋友、妻儿的往事,是不是文不对题?请结合内容和中心谈谈你的理解。

3.作者心中的冬天是怎样的冬天?请结合文章的内容进行分析。

4.品读第③段文字,你认为作者为什么感觉“似乎台州空空的,只有我们四人;天地空空的,也只有我们四人”。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