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列小题。 最后一趟生意 吉姆·拉蒙特 漫天的沙尘渐渐退去,...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列小题。

最后一趟生意

吉姆·拉蒙特

漫天的沙尘渐渐退去,蓝天和烈日又一次出现在沙漠上空。他开着那辆破旧的黄色出租车在公路上行驶,道路的两边,处处可见车辆的残骸,远处的浓烟告诉他,战争正在他的祖国里进行着。

天气晴好,很炎热,没有一丝风,对面驶来一支车队,车上也坐了很多人,这情景有点像这个国度里的乘卡车赶集的人群。不过不同的是,不是卡车,而是坦克,上面都是外国人,手里拿枪。他看着他们,他们也看着他,就这样交叉而过。

“该死的战争!”他暗暗地咒骂。两天前,一颗导弹落在了他家门口的市集里,几乎毁灭了一切,幸运的是,他活了下来。于是他决定不再开出租车了,他盘算着等今天最后一趟生意做完,就和妻子孩子一起离开这个地方。

“莎拉,孩子们,我爱你们,我们很快就能见面了,等最后一趟生意做完。”

他转头看了看驾驶座上放的一张照片,相框的玻璃碎了,不过照片上,妻子和三个孩子的笑脸仍然是能让他感到唯一欣慰的东西。

不久,他到了一个检查站,路边停着不少坦克,那长长的炮管和多边形的脑袋简直让人不寒而栗。不少荷枪实弹的外国士兵站在路边。一个外国士兵伸手示意让他停车,他定了定神,停下了车。这几天,几乎没有什么平民的车辆从首都出来,所以现在,路上除了坦克,就只有他一辆车了。

几个外国士兵走上前,一个,两个,三个,四个,五个。有一个为首的看了看这破车,弯下腰,又看了看他,问道:“你从哪里来?到哪里去?”A.他笑了笑,用那士兵能听懂的语言生疏地答:“长官,我从首都来,想离开这个地方,战争太危险了,”说着话,他递给士兵一支香烟,并点上了火,“战争几时才能结束?”

“快了,我们的军队马上就能解放你们的首都,”外国士兵深吸了一口烟,像是看到了车里的相框,“这烟还不错,那是你的妻子和孩子吗?我也有两个孩子,和他们差不多年纪。”

“是啊,他们是我最牵挂的人,不久前就离开这里了,我这就去看他们,也许不再回来了,战争年代开出租车太危险,我不想干了。”B.他看了看外国士兵,仍然微笑地回答。

“等我们推翻了你们的独裁者,你就可以回来放心地开车了。”士兵靠在车窗上,也许那么多天来,第一次遇上对他微笑的原住民,因而心情也不错吧。

“也许吧,不过我得去看我的妻儿了,有兴趣去我的家吗,我妻子会为你们做好吃的。一起去吧,最后一趟生意,不收你们的钱。”

“我们有任务在身,去不了了,代我向你的妻儿问好吧,”士兵显然有些兴奋,他也许认为,这里的人民,还是有不少欢迎他们的,“对了,南方都是战场,你要到哪里去见你的妻儿呢?”

C.他依旧微笑着,拿起了那个破碎的相框,在照片上吻了一下,然后转过头来,看着那个依旧得意忘形的士兵,还有他身边其他拿着枪的外国人,一字一句地说道:“天堂。”

他最后能看到的,是那个士兵惊骇和恐惧而扭曲的表情,还有从指间滑落的烟头。

然后,他按下了按钮。

(选自《全球最佳短篇小说》,略有删改)

注:故事背景为美国入侵伊拉克时期。

1.说说文章以“最后一趟生意”为题有什么深刻含义?(提示:可从情节和主题两方面看)

2.文章一、二段的环境描写在小说中有怎样的作用?

3.你认为文中的主人公出租车司机是一个怎样的人?请结合故事情节解析。

4.文中ABC三处都写到了司机的笑,请赏析加点词的表达效果和作用。

5.文中出租车司机以自杀式爆炸的方式与入侵的外国士兵同归于尽的行为给你怎样的感受?并请谈一谈你对战争的看法。

 

1.①出租车司机做最后一躺生意,他将以自杀式爆炸的方式与入侵的外国士兵同归于尽的行动;②控诉战争给人们带来的灾难是以生命为代价的悲剧。 2.①交代故事发生的时间、战争背景等;②渲染紧张的氛围;③为下文“复仇”情节作铺垫。 3.是一个热爱家人,热爱祖国,敢于牺牲、英勇无畏、冷静、机智的平民“战士”。(答出三点即可) 4.神态描写,这里的笑,是司机为掩饰自己内心强烈的仇恨的笑,正是因为主人公有笑作为掩盖,才使外国士兵产生了麻痹,与主人公友善的聊天,最终使主人公自杀式袭击成功。表现了司机的机智勇敢和镇定。 5.示例:出租车司机的行为很壮烈,让人震撼,我们不难感受到战争所带给他的伤害与打击是沉重的,也激起了他强烈的反战情绪。世界需要和平,让我们远离战争。 【解析】 1.试题分析:考查对标题含义的理解。解答此题关键要在理解文章内容的基础上,依据内容和主旨理解题目的表层含义和深层含义。标题中的关键词往往为一种具体事物,具有多层含义,除了表面上意义之外,文章还赋予了它更深刻的内涵,要深入思考结合主旨挖掘出来。文章叙写的是战争给人们带来的灾难。作者用“最后一趟生意”为题,表层意思是出租车司机以自杀式爆炸的方式与入侵的外国士兵同归于尽的行动;深层意义在于控诉战争给人们带来的灾难。据此理解作答。 2.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环境描写的作用。环境描写是小说艺术的一个重要内容,小说的环境包括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其作用通常有:推动推动情节发展;渲染一种气氛;烘托人物心情;交代故事背景等。小说第1、2自然段中“漫天的沙尘渐渐退去,蓝天和烈日又一次出现在沙漠上空”“天气晴好,很炎热,没有一丝风,对面驶来一支车队,车上也坐了很多人,这情景有点像这个国度里的乘卡车赶集的人群”等环境描写,突出了一种紧张的氛围;交代了事件具体的时间;为下文具体描写“复仇”这些内容情节埋下伏笔,做了铺垫。 3.试题分析:考查欣赏作品的形象,领悟作品的艺术魅力。解答要抓住刻画人物的各种描写手法来分析;从叙写的事件上来分析;把人物放到一定的背景环境中去分析;注意对人物的介绍和评价。从“莎拉,孩子们,我爱你们,我们很快就能见面了,等最后一趟生意做完”这句话中可以看出他是一个爱家庭、爱亲人的人;从他对战争的痛恨,以及能用巧妙的方式和敌人周旋并同归于尽中,可以看出他是一个爱国、英勇无畏、又机智聪明的人。据此理解分析作答。 4.试题分析:考查对词语的赏析。对于词语的赏析,要在把握文章内容的基础上,结合上下文和具体的语句分析作答。采用答题格式是:先解释词语的意思,再结合语句分析表达的内容,最后写其表达效果。本题作答要结合具体的语句进行分析,注意要做到“词不离句,句不离段”。文章中的三处“笑”是对司机的神态描写。第一处和第二处主要是通过“笑”这种友善的神态获得敌方的好感,接近仇敌,以便实施复仇计划,体现的是司机的机智、勇敢和镇定。第三处“笑”既表现了主人公即将复仇时内心的喜悦,又表现了主人公对仇敌的蔑视和嘲笑。总体上,“笑”表现了普通百姓在战争中的悲惨命运,表现了战争深重的罪恶。据此理解作答。 5.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对小说主题的理解,主观性的试题。本题作答只要能够根据文意,写出“对出租车司机行为的感受”和“对战争的看法”,观点正确,言之成理即可。答案不唯一。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三峡

郦道元

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1)略无处:______

(2)夏水陵:______

(3)不见月:______

(4)属凄异:______

2.翻译句子。

(1)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2)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3.郦道元堪称写水的高手,他用“__________”描写水势盛大,又用“__________”描写江水清澈,语言凝练而意蕴丰富。(用原文的语句填空)

4.本文描写三峡景色时为什么没有按照春夏秋冬顺序描写,而是先写夏季、后春冬、最后秋季?

5.文章结尾引用“巴东三峡巫峡长,袁鸣三声泪沾裳”有什么作用?

 

查看答案

用一句概况下列新闻的主要内容。(不超过20字)

中新网西昌4月30日电 (张利文 孙自法)北京时间4月30日凌晨4时50分,中国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三号乙”运载火箭将中国第十二、第十三颗北斗导航系统组网卫星顺利送入太空预定转移轨道。这是中国北斗卫星导航系统首次采用“一箭双星”方式发射导航卫星,也是中国首次采用“一箭双星”方式发射两颗地球中高轨道卫星。

本次“一箭双星”发射的两颗北斗导航卫星及“长征三号乙”运载火箭,分别由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所属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和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研制。这是中国“长征”系列运载火箭第160次航天飞行。

 

查看答案

课文默写。

(1)__________,志在千里;烈士暮年,__________

(2)庭中有奇树,__________。攀条折其荣,__________

(3)冰霜正惨凄,____________________?松柏有本性。

(4)__________,千里殊风雨。__________,寄身于草野。

(5)无丝竹之乱耳,__________

(6)__________,寒光照铁衣。

 

查看答案

请结合课文《藤野先生》的相关内容,根据上联,对出下联。

上联:朝花夕拾颂外师

下联:         

 

查看答案

下列有关新闻的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

A. 广义的新闻指报刊、广播、电视、互联网中关于现实情况的报道文章,包括消息、通讯、特写、社论、报告文学等。狭义的新闻指简要和迅速报道国内外新近发生的事实的一种新闻文体,又称为消息。

B. 主体是消息的主干,担负着阐述导语提到的主要事实和补充次要材料的任务,要求写得内容充实、线索清楚、层次分明。

C. 新闻报道的对象一定是新近发生的事件,对于有些早已发生的事件,即使发现并把它报道出来,也不能称为新闻报道。

D. 消息开头的第一段或第一句话,通常是消息的导语部分,它简明扼要地揭示消息的核心内容。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