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诗歌阅读,完成后面小题
中国的土地
刘湛秋
你可知道这块神奇的土地
埋藏着黄金般的相思
一串串杜鹃花姹紫嫣红
激流的三峡传来神女的叹息
冬天从冻土层到绿色的椰子林
蔷薇色的海浪抚爱着沙粒
你可知道这块神奇的土地
黄皮肤、黑头发是那样的美丽
敦厚的性格像微风下的湖水
顽强勇敢又如长江一泻千里
挂霜的葡萄下跃动着欢乐
坚硬的核里已绽开复兴的契机
(注释)这首诗写于20世纪80年代,当时中国人民挣脱了各种有形和无形的枷锁,在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精神的鼓舞下,迎来了改革开放的新时代。
1.请从诗中各找一处运用了下列修辞手法的诗句。
(1)比喻:
(2)拟人:
2.“黄金般的相思”的含义是什么?“挂霜的葡萄”象征着什么?
3.诗歌的第二小节主要写了什么?诗人主要抓住哪些具体内容从而使诗歌层次井然有序、逐层推进?
4.比较本诗与《我爱这土地》在情感上的异同点。
文言文阅读,完成后面小题
(甲)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节选自《岳阳楼记》)
(乙)来焦山有四快事:观返照吸江亭,青山落日,烟水苍茫中,居然米家父子①笔意;晚望月孝然祠外,太虚一碧,长江万里,无复微云点缀;听晚梵声出松杪②,悠然有遗世之想;晓起观海门日出,始从远林微露红晕,倏然跃起数千丈,映射江水,悉成明霞,演漾不定。
《瘗鹤铭》③在雷轰石下,惊涛骇浪,朝夕喷激,予来游于冬月,江水方落,乃得踏危石于潮汐汩没之中,披剔尽致④,实无不幸也。
(选自《渔洋山人文略》)
(注)①米家父子:米芾父子。②杪(miǎo):树梢。③《瘗(yì)鹤铭》:六朝摩崖石刻。④披剔尽致:仔细而详尽的地阅览、观赏。
1.解释文中加点的词。
①春和景明___________ ②沙鸥翔集____________
③悉成明霞___________ ④得踏危石____________
2.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浮光跃金,静影沉璧。
②始从远林微露红晕,倏然跃起数千丈。
3.根据乙文内容填空。
游焦山四件快事:_______ ——晚望月孝然祠外—— _________——晓起观海门日出
4.甲乙两文都描写了明丽壮阔之景,但作者的写作意图有所不同,请简述。
古诗文默写。
①你是四月早天里的云烟,___________________。(林徽因《你是人间的四月天》)
②秋草独寻人去后,_____________________ 。(刘长卿《长沙过贾谊宅》)
③雾凇沆砀,_____________________,上下一白。(张岱《湖心亭看雪》)
④______________________ ,引无数英雄竞折腰。(毛泽东《沁园春·雪》)
⑤后来啊,____________________。我在外头,母亲在里头。(余光中《乡愁》)
⑥我看流云慢慢地红晕,_______________________。(穆旦《我看》)
⑦杜甫《月夜忆舍弟》的颔联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⑧《岳阳楼记》中抒写作者政治抱负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请选出下列排序最恰当的一项。 ( )
①也有的似乎已经看懂了,其实不大懂,后来有了一些实际知识,才真正懂得它的意思。
⑦有的书昨天看不懂,过些日子再看才懂得:
③或者一本书读了前面有许多不懂的地方,读到后面才豁然贯通;
④经验证明,有许多书看一遍两遍还不懂得,读三遍四遍就懂得了;
⑤因此,重要的书必须常常反复阅读,每读一次都会觉得开卷有益。
A. ⑤②①③④ B. ④①②③⑤ C. ②③④⑤① D. ④③②①⑤
关于文学常识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风骚,原指《诗经》里的《国风》和《楚辞》里的《离骚》,后用来泛指文学。
B. “滕子京谪守巴陵郡”中的“谪”是指封建王朝官吏降职或远调。古代表降职的词语还有“右迁”等。
C. 余光中的《乡愁》抒写的不是一般游子的思乡之情,而是在特殊时代、特殊地理条件下,由海峡阻隔而产生的对大陆的思念之情。
D. “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这一感人肺腑的经典诗句出自当代诗人艾青的《我爱这土地》。
选出下列句子内容表述有误的一项( )
A. “李晓曦是一位学习努力、成绩优异、乐于助人的好同学”一句中的“优异”是形容词。
B. “5月16日上午,伟大的医药学家李时珍诞辰500周年系列纪念活动在湖北省武汉市隆重举行。”这个句子的主干是:活动举行。
C. “牛顿定理”“迎来送往”“打扫干净”分别是偏正短语、动宾短语和后补短语。
D. “他委屈地离开教室”中的委屈是状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