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①“不动笔墨不读书”的确是读书的经验之谈。古今中外,不少学者的学问,正是在“边动...

①“不动笔墨不读书”的确是读书的经验之谈。古今中外,不少学者的学问,正是在“边动笔墨边读书”中获得的。

②“不动笔墨不读书”是强化记忆、训练思维的好办法。美国科学家富兰克林的成功就是由此开始的。一次,富兰克林买到一本《旁观者》的刊物,便边读边把几篇文章的主要内容摘录下来。几年以后,他模拟原文,写出了一篇篇文章。接着,把自己写的与原文比较,发现自己的缺点,就把它改正过来。这样下来,他    掌握了作者的观点取到“真经”,    学习了作者的思维方法,锻炼了自己的创造力。

③ 明末清初的思想家、学者、诗人顾炎武,他所写的见解深刻、考证翔实的《日知录》是一本颇负盛名的读书札记。他在阅读大量书籍的同时,按经文、吏治、诗赋、史地一一分类摘录,编写,增改;几十年读书不辍,写作不断,《日知录》也就随之问世了。因此,“不动笔墨不读书”也是积累知识、练习写作的好途径。其他关于读书的书,古的如《读书止观录》,近的如《书香信》、《耕堂读书记》——都是“边动笔墨边读书”结出的累累硕果。

④革命导师毛泽东一生与书结伴,永不满足、永不知疲倦地在知识的海洋里探索着、追求着,直到生命的最后一息。翻检毛泽东读过的史书,跃入眼底的是他长期养成的“不动笔墨不读书”留下的种种痕迹。凡是他认为重要的,或自己欣赏的地方,常常划有直线、曲线,有的则在句末、句旁加以圆点;凡是他不同意的地方,则划有三角、叉等记号。有的开头或标题、目录上也常常做出引起注意的标志。为了便于查找,他还在有的书的封面上,用苍劲的笔道,写自己所需要的目录。毛泽东最爱写读书批注,少则一两个字,多则几百乃至上千个字,或赞、或叹、或争论、或批驳。这些圈划和批注闪烁着深邃的哲理,带着浓重的感情色彩。这对研究毛泽东思想观点的形成和发展,对研究毛泽东的性格和爱好,无疑都有一定的特殊意义。可见,“不动笔墨不读书”也是治学谨严、勤奋刻苦精神的体现。

⑤“不动笔墨不读书”确实是积累知识、锻炼创造力、建立自己的学业大厦的良方。

1.填入第②段空格处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既   又    B. 不仅   而且    C. 要么   要么    D. 因为   所以

2.本文主要运用的论证方法是________,其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

3.下列对文章层次划分正确的一项是(      )

A. ①/②③④⑤    B. ①②/③/④⑤

C. ①/②③④/⑤    D. ①②③④/⑤

4.从全文看,“边动笔墨边读书”有哪些好处? 试分条表述。

5.请为第③段补一个事实论据。

 

1.B 2.举例论证具体而充分地论证了“不动笔墨不读书”的观点 3.C 4.强化记忆、训练思维;积累知识、练习写作;培养治学谨严、勤奋刻苦的精神 5.符合题意即可 【解析】 1.考查填写关联词语的能力。填什么关联词语是分句之间的根本关系决定的,分句之间的根本关系是什么,就填什么关系的关联词语。“掌握了作者的观点,取到了‘真经’”与“学习了作者的思维方法,锻炼了自己的创造力”之间的根本关系是递进关系,所有选B项。 2.了解常用的论证方法,能准确判断论证方法的类型。如第3段用“顾炎武”的例子,第4段用“革命导师毛泽东一生与书结伴”的例子,这都是举例论证。目的很明确,就是为了证明“不动笔墨不读书”这一中心论点。 3.考查文章层次划分。选文为总分总的关系。首先第1段提出中心论点“不动笔墨不读书”。第2段到第4段运用名人的事例来证明这一中心论点。第5段得出结论。所以选C项。 4.考查对文中重要信息的提取。通读全文,整体把握,然后根据提干要求提取关键句作答即可。如可提取分析2段的“强化记忆、训练思维的好办法”,3段的“积累知识、练习写作的好途径”,4段的“也是治学谨严、勤奋刻苦精神的体现”,5段的“积累知识、锻炼创造力、建立自己的学业大厦的良方”等句。即可得出答案。 5.考查观点与材料的关系。观点一定要能统率材料,而材料一定要能证明论点。材料与观点必须统一。论据与论点是证明与被证明的关系,因此论据与论点之间应有内在联系、有契合点才行,否则就不能证明论点。也就是说所举的事实论据,必须能证明“不动笔墨不读书”的中心论点。所举事实论据符合以上要求即可。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于令仪诲人

曹州于令仪者,市井人也,长厚不忤物,晚年家颇裕。一夕,盗入其室,诸子擒之,乃邻舍之子也。令仪曰:“汝厚,何苦为盗耶?”曰:“迫于贫耳!”令仪问其所欲,曰:“得十千足以度荒。”如其所言与之。既去,复呼之,盗大恐。谓曰:“尔贫甚,夜负十千以归,恐为人所诘;留之,至天明时负归。”盗大惭,为良民。乡里称君为善士。

(注)①市井:经商。②长厚不忤物:长厚,品行敦厚;忤,违反、抵触的意思;不忤物,做事情不违背天理和人情。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

(1)汝厚  ___________     (2)为良民   ________

2.对文中画线句翻译正确的一项是(    )

A. 你贫穷得很厉害,夜晚背着十千钱,恐怕不被别人理解。

B. 你很贫穷,夜晚背着十千钱回去,我担心你被人追问。

C. 你很贫穷,夜晚背着十千钱回去,恐怕不被别人理解。

D. 你贫穷得很厉害,夜晚背着十千钱,我担心你被别人追问。

3.于令仪没有把“邻舍之子”作为偷盗者处理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用文中的话回答)

4.选文从哪些方面写出了于令仪是一个为人“长厚不忤物”的“善士”?

 

查看答案

岳阳楼记(节选)

①若夫霪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日星隐曜,山岳潜形。商旅不行,樯倾楫摧。薄暮冥冥,虎啸猿啼。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

②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③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欤!噫!微斯人,吾谁与归?

1.选文作者是_______,他是___________朝人。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微斯人,吾谁与归?

3.下面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第①段描写了让人悲凉的情境,由天气的恶劣写到人心的凄楚。

B. 第②段描绘出了春风和畅、景色明丽、水天一碧让人欣喜的湖光春色图。

C. 第③段作者委婉告诫世人不要因为暂时的挫折而悲观失望。

D. 作者也渴望像古仁人那样“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查看答案

送友人

李白

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

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

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

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

1.“孤蓬”在诗中喻指_________________

2.下列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 诗的一、二两句,点名了送别的时间、地点和环境。

B. 诗的三、四两句交代了朋友此次要漂泊天涯,抒发了诗人对友人的关怀和恋恋不舍。

C. 诗的五、六两句是写景,作者借“浮云”写出了“我”四海为家、行程不定,借“落日”则写出了友人在分别时的依依不舍之情。

D. “萧萧班马鸣”是诗人的想象,写出了分别后友人在古道上骑马行驶的孤单和落魄。

 

查看答案

默写

(1)日暮堂前花蕊娇,______________。(《咏绣障》)

(2)_______________,人约黄昏后。(《生查子·元夕》)

(3)______________,气象万千。(《岳阳楼记》)

(4)非常欢喜非常恼,_____________。(《春日偶吟》)

(5)____________,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翁亭记》)

 

查看答案

按要求作文。请以“温暖的记忆”为题目,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你可以大胆选择你最能驾驭的文体,写你最熟悉的内容,表达你的真情实感;②文中不要出现真实的校名、姓名,如需要可用“××”代替,否则扣分;③不得抄袭;④不少于550字。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