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以“本该如此”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1)文体自选,诗歌除外;(2)不得抄袭...

以“本该如此”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1)文体自选,诗歌除外;(2)不得抄袭,要写出真情实感;(3)文中不得出现(或暗示)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4)不少于600字。

 

范文: 本该如此 爱如阳光温暖着我们的心窝,温暖整个世界;爱像雨水,滋润了大地,滋润了万物。干净的街道是环卫工人的爱,香喷喷的米饭是农民的爱,安定和谐的社会是警察的爱。每个人的心中都应该充满爱,让爱的光芒照耀大地。 这天,我急促地走在回家的路上,走着、走着,突然看见前面不远处有位老奶奶摔倒在地,手中的东西七零八落掉了一地,看样子摔得不轻。我快步走上前去看看是怎么一回事。 围观的人十分多,可是就没有一个人敢站出来扶老奶奶起来。我心想:还是我去吧。当我走到老奶奶身边时,手却不听使唤怎么也伸不出来,这一秒我想到万一是讹钱的呢,因为最近总有“碰瓷”事件不断发生。疑心就像一个调皮的小男孩,在我心中跳来跳去,扶吧,又怕她敲诈我,不扶吧,良心又过不去。唉,真令我进退两难。 当我犹豫不决时,一位扎着马尾辫、穿着一条紫色的连衣裙,裙上点缀着黄色小碎花的小姑娘拨开人群走了过来,十分关切的说:“奶奶,您没事吧?我扶您上医院看看吧!”一边说着一边把老奶奶扶了起来,慢慢的朝医院的方向走去。这时我低下头看了看胸前鲜艳的红领巾,不觉羞红了脸。 望着小女孩吃力的扶着老奶奶离去的背影,我责问自己为什么把人心想得如此险恶,毕竟世界上好人还是多于坏人的。我应该伸出双手去帮助这位老奶奶,可是我却…… 之后,我便有着深深的感触。善良的心就像一颗清澈澄明的水晶,没有杂质、没有丑恶、没有贪婪、没有自私,使人们更加亲近,使社会更加和谐。如果我们多一点关心,少一点冷漠,那么人世间将会变得更美好。因为,善心往往能创造出美好的境界。 那位小姑娘如潭水般清澈的眼眸已深深印在我的脑海里,心灵本该如此清澈、如此美丽…… 让我们行动起来,用善心装点世界,把世界变得更美,让人间充满爱和阳光。 【解析】 这是一则命题作文,前面没有提示语,没有任何具体的思路的点拨。因此,我们在审题后,一定要想一想,“本该如此”指的是本来这样,只是平时你忽视了,可以具体一些“幸福本该如此”“自信本该如此”“生活本该如此”等,这样考虑,就具体了很多。这样思考之后,我们的作文就不难完成了。比如“幸福本该如此”,先写没发现幸福之前的生活,再写发现之后,对幸福的理解,突出“幸福本来就是这个样子”的感悟,可写的内容当然有很多,可以写学校生活、家庭生活、社会生活,从众多的素材中,把你印象最深、最易于驾驭、写出来最具有真情实感的材料选择出来,完成写作。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送友人

李白

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

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

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

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

1.“孤蓬”在诗中喻指_________________

2.下列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 诗的一、二两句,点名了送别的时间、地点和环境。

B. 诗的三、四两句交代了朋友此次要漂泊天涯,抒发了诗人对友人的关怀和恋恋不舍。

C. 诗的五、六两句是写景,作者借“浮云”写出了“我”四海为家、行程不定,借“落日”则写出了友人在分别时的依依不舍之情。

D. “萧萧班马鸣”是诗人的想象,写出了分别后友人在古道上骑马行驶的孤单和落魄。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后面小题。

父亲的轮廓

袁哲生

①父亲一直是我最好的朋友。

②每当母亲用一些类似“牙膏没有从最尾端挤出”“冰箱门没关紧”“看电视超过半个小时”等等小事向我兴师问罪,并且总是将矛头转向我的成绩上面去时,我便知道,夜里,父亲又会来到我的房间。

③父亲个性之中有一种非常腼腆的特质,他总是等我和母亲都睡着以后,才蹑手蹑脚地轻轻扭开门把,走进我的房间,在小书桌的台灯底下压一张纸条;有时,纸条里面还会包着一张五十块钱的钞票。偶尔,在情况较糟的时候,父亲会在纸条上用歪斜支离的字迹写下“忍一时,风平浪静”与我共勉;这句话成了我们彼此之间的默契,那表示父亲知道在我和他一样敏感而容易受伤的心灵中,又遭受了一次无情的考验。父亲识字不多,我记得他总是把“风平浪静”写成“风平浪近”,但这并不影响我们之间的特殊情谊。在父亲要来的那个晚上,临睡前,我总是记得检查一下房门是否上锁了,从来没有失误过。

④曾经有过几回,父亲来的时候我并未睡着,我听到父亲用力握住门把,再缓缓转开的声音,便立刻翻过身去面向墙壁眯着眼睛。尽管父亲极力不愿发出声响,我还是听到一双塑胶拖鞋在黑暗中静静地走向书桌,然后是纸张摩擦桌面的窸窣声,和父亲迟重的呼吸声……有时,父亲会拉开椅子,把台灯扭开一点点亮,然后坐在我的书桌前沉默不动,过了好一会儿,才靠上椅子。离去前,父亲会替我把桌上的书本和作业簿摆放整齐,然后才扭熄台灯;在那一刻,我的眼前又恢复成一片黑暗。

⑤我从不知道父亲坐在我的椅子上时,心里在想些什么;我也从来不敢抬起头来,用一声叫唤,或者一双清醒的目光来打破沉默。也许我没有勇气,怕自己会在父亲面前哭了起来;更让我恐惧的是,若是走下床来,不幸看见父亲的眼角也含着泪光,默默地坐在我的书桌前,我该如何面对那种时刻?

⑥高三那年,是我生命中的第一个难关;当时,在我不觉生命有何可喜的脑筋里,的确曾经生起过自杀的念头。我不知道父亲是否经历过联考的压力,不过,在那没完没了的一年里,的确只有父亲曾经察觉到我想死的念头。

⑦接近联考的某个夜晚,我正在学校提供的晚自习教室里作考前冲刺,日光灯管把教室照得明亮而冷清,同学们都埋首书桌、互不交谈。我选了一个邻接走廊靠窗的座位,设法让自己专心在书本上;突然,我听到一阵用手指关节轻轻敲打玻璃的声音,抬起头来,父亲的脸出现在窗格里面。父亲必定是不愿吵到其他正在看书的同学;我体会了他的心意,便悄悄地从座位上站起来,绕到教室的后面出去和他会合。

⑧我永远记得和父亲并肩坐在空荡、黑暗的体育馆长椅上,而心里渴望着时光永远停止,或是快速跨过的情景。父亲先是取出温热的蒸饺和我一起吃,他细心地把白色保丽龙的盒子掀开,然后为我撕开卫生竹筷子的封套。我知道那是父亲在夜市入口的小摊上买的,摊子后面是宏光钟表行,隔壁是间杂货铺,杂货铺的天花板上吊着一包包的干鱿鱼和紫菜,老板娘是个扎着一条蓝围裙的胖女人……父亲取出口袋里的卫生纸放在我前面备用,他像面对一位长辈似的对待我,令我终生感激。我知道父亲拙于言辞,在面对生命中难以省略的伤痛时,更无力打破沉默。

⑨吃蒸饺的时候,我想起那些蒸饺原先排列在小蒸笼里冒着蒸汽的模样;我想起那个卖蒸饺的老人坐在圆凳上,被一团团白色水汽模糊了脸孔的形象;我仿佛看见父亲孤独地走上前去,两眼茫茫的老人从圆凳上站起来,剥下一只保丽龙盒子,再给它穿上一层透明的塑胶袋,然后掀开其中的一个蒸笼盖……我想到那些蒸饺原先蹲在竹笼子里高兴地窃窃私语着的样子,我想到这个世界上必定还有类似蒸笼那样温热且快乐的角落。那天晚上,是个寒冷的夏夜,父亲和我相对无语,临走前,他对我说了一句话:“好好活下去,不一定要在意别人的话,人生有时候要走自己的路。”

⑩那句话同时把我和父亲变成了另外一个人。父亲成了我心目中的无名英雄,我永远忘不了,那天晚上,他为了避过校门口警卫的询问,索性爬墙离开的那一幕。在淡蓝色的月光映照下,他奋力攀上围墙,骑在墙顶上向我挥手,并且很诚恳地将手掌划向眉梢,向我行了一个军礼,然后才纵身跳落校外的小路上。

⑪我站在墙内,听到父亲落地的一声轻响,顿时热泪盈眶。我紧握双拳,叮嘱自己永远不可再有绝望的念头,要好好活下去。

1.为什么说“父亲一直是我最好的朋友”?请结合全文简要说明。

2.结合语境,按要求品析语言。

(1)我也从来不敢抬起头来,用一声叫唤,或者两道清醒的目光来打破沉默。(句中“从来”不可删去,理由是什么?)

(2)我想到那些落饺原先蹲在竹笼子里高兴地窃窃私语着的样子。(从修辞的角度赏析这句话的妙处)

3.第③段详细描述了父亲夜里来“我”房间的情景,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4.仔细揣摩第⑩段中画波浪线的句子,说说父亲当时是怎样的心理?

5.文章标题为“父亲的轮廓”请结合文章内容,谈请你对“轮廓”的理解。

 

查看答案

默写

(1)日暮堂前花蕊娇,______________。(《咏绣障》)

(2)_______________,人约黄昏后。(《生查子·元夕》)

(3)______________,气象万千。(《岳阳楼记》)

(4)非常欢喜非常恼,_____________。(《春日偶吟》)

(5)____________,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翁亭记》)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议论文,完成下列小题。

如何看待数字时代的文学评论

薛晓倩

①评论当然是重要的。传统评论的重要性表现在两个方面:概述原著和提炼观点。贝克在他的著作《你和我》中认为:“思想史变革的主要动力是书评而不是书籍。”因为人们没有那么多时间可以用来阅读所有他们想要阅读的书籍,取而代之,有些时候便选择阅读书评。

②除了书评的重要性,另一个争论的焦点在于书评的影响力,包含两个问题:首先,书评是否有影响力?其次,由书评产生的影响是积极的还是消极的?

③为了证明评论的影响力,我们需要搜集一些例子,包括那些你已经有了看法的事物,和那些你还不了解的事物。“周六观点”这个电视栏目是个不错的例子。这个栏目会发布书籍、电影、电视秀和展览的介绍及评价,你可以收看节目,然后把认同或不认同的观点记录下来。重复几次之后.你会发现这样一个规律:对于你不喜欢的作品,如果有某些评论试图改变你的态度,那么,在你完全缺乏了解的领域,你会倾向于接受评论者提供的意见。相较而言,如果评论涉及你已经有所了解的领域,你就没那么容易被说动。节目里曾经讨论过一部我读过的小说,评论的观点和我对这部小说的认识大相径庭,令我很不以为然。同样,我也不会因为某人的一家之言而厌烦一部电影。这证明了两点:评论是否有效取决于其具体内容.评论也绝不是简单的“对”与“错”的问题。

④评论人对某些作品不够公平的时候,评论就成为了艺术的敌人。另外,大量可能不尽正确的文学批评影响了奖项评审,或许导致很多杰出的作品被低估。如果以往确实存在这种现象,那么近十五年来,随着互联网的发展,随着新媒体对传统媒体行业的冲击和重塑,数字时代的“评论家观点”还有价值吗?

⑤《数字批评家》一书给出了在网络时代对文学评论的意义的思考。相对于传统媒体自上而下的结构,网络世界有一些有趣的特性,比如免费的文章、作为职业的博客写作,等等。这本书中最重要的发现是,网络评论对文学评论传统造成了根本性的影响——快如迅雷,又极具吸引力。

⑥网络时代的评论会像蔓草似的覆盖掉原始的文本,使其仅剩一个迷蒙的轮廓。当书评取代了书籍本身,评论的波涛淹没了文本本身,导致的结果是,出现了大量对当前观点进行总结的文章。这一切想起来就令人沮丧——大量的文化交流是我们不可能追上而终将错过的。

⑦显然,数字时代的文学评论有其内在价值,但是问题也很明显。我们希望字里行间都有爱,但是评论家们漫步在故事、图像、声音和口味所建构的迷宫里,一边怀疑。一边追寻符合他们口味的最终价值,我们应该喜欢这些吗?他们的文学评论深刻而准确吗?

(据2018年5月18日《文汇报》同名文章改写)

1.阅读全文,概括本文的中心论点。

2.请指出第③段使用的论证方法并分析其作用。

3.阅读第⑤⑥两段,概括网络文学评论的特点。

4.下列对选文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本文紧扣名人名言论证中心论点,行文简洁,视野开阔,论证严谨。

B. 文章第①②段列举了部分评论家的观点及其争论的焦点,为第③段论证拓展了空间。

C. 文章第⑥段运用了比喻论证的方法,形象地指出了网络时代评论的负面影响。

D. 本文引导读者正确看待数字时代的文学评论,具有鲜明的时代性。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王景,莱州掖人,家世力田。景少倜傥,善骑射,不事生业。清泰末,从张敬达围晋阳,契丹来援,景以所部归晋祖。

天福初,授相州刺史。范延光据邺叛,属郡多为所胁从,景独分兵拒守,晋祖嘉之,迁耀州团练使。二年,大破契丹众于戚城,迁侍卫马军都指挥使、领郑州防御使,出为晋州巡检使,拜横海军节度。契丹至汴,以其党代景。景归次常山,闻契丹主殂乐城,即间道归镇,斩关而入,契丹遁去。

周祖微时与景善,及即位,加兼侍中。景起身行伍,无智略,然临政不尚刻削,民有讼必面诘之,不至大过即谕而释去,不为属吏所摇。由是部民便之。广顺初入朝,民周环等数百人遮道留之不获,有截景马镫者。俄以景为护国军节度,岁余,迁镇凤翔。

性谦退,折节下士,每朝廷使至,虽卑位必降阶送迎,周旋尽礼。左右或曰:王位尊崇,无自谦抑。景曰:“人臣重君命,固当如是,我惟恐不谨耳。”初封郡王,朝廷以吏部尚书张昭将命,景尤加礼重,以万余缗遗昭。左右或言其过厚,景曰:“我在行伍间,即闻张尚书名,今使于我,是朝廷厚我也,岂可以往例为限耶?”

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契丹来援________

无智略________

③置人所鱼腹中________

④此中人________

2.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②人臣重君命,固当如是,我惟恐不谨耳。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王景家里世代都是种田的。他不从事生产的正事,早期曾三易其主,先后侍后梁后唐后晋。

B. 后晋二年,在戚城大败契丹军,累迁至横海军节度,但后来契丹攻入汴京,用契丹人取代王景的职位。

C. 王景虽行伍出身,但办案公正且亲力亲为,王景有事有求于民,民皆能为其行方便之门。

D. 朝庭让吏部尚书张昭来传达旨意,王景用万余串钱厚赠于他,以表示尊重和谢意。

4.从文章中找出能体现王景“勇果”的两个事例。(可自己概括,也可引用原文)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