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语段,完成下列小题。 魏节乳母者,魏公子之乳母。秦攻魏破之杀魏王...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语段,完成下列小题。

魏节乳母者,魏公子之乳母。秦攻魏破之杀魏王瑕诛诸公子而一公子不得,令魏国曰:“得公子者,赐金千镒。匿之者,罪至夷。”节乳母与公子俱逃,魏之故臣见乳母而识之曰:“乳母无恙乎?”乳母曰:“嗟乎!吾奈公子何?”故臣曰:“今公子安在?吾闻秦令曰:‘有能得公子者,赐金千镒。匿之者,罪至夷。’乳母倘言之,则可以得千金。知而不言,则昆弟无类矣。”乳母曰:“吁!吾不知公子之处。”故臣曰:“我闻公子与乳母俱逃。”母曰:“吾虽知之,亦终不可以言。”故臣曰:“今魏国已破,亡族已灭。子匿之,尚谁为乎?”母吁而言曰:“夫见利而反上者,逆也。畏死而弃义者,乱也。今持逆乱而以求利,吾不为也。且夫凡为人养子者务生之,非为杀之也。岂可利赏畏诛之故,废正义而行逆节哉!妾不能生而令公子禽也。”遂抱公予逃于深泽之中。故臣以告秦军,秦军追,见争射之,乳母以身为公子蔽,矢着身者数十,与公子俱死。

秦王闻之,贵其守忠死义,乃以卿礼葬之,祠以太牢,宠其兄为五大夫,赐金百镒。君子谓节乳母慈惠敦厚,重义轻财。夫慈故能爱,乳狗搏虎,伏鸡搏狸,恩出于中心也。诗云:“行有死人,尚或墐之。”此之谓也。

(节选自《列女传》)

(注)①镒:古代的重量单位,二十两或二十四两为一镒。②昆弟:兄弟。③太牢:古代用来盛祭祀之牲的食器中牢,大的中太牢,用以盛牛、羊、豕。④墐(jìn):通“墐”,掩埋。

1.对下列句中加点的词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匿之者,罪至    夷:灭族

B. 则昆弟无矣      类:幸存

C. 以太牢          祠:供奉

D. 废正义而行逆节哉  逆节:违背节义

2.为文中画线的语句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秦攻魏/破之杀魏王/瑕诛诸公子而一/公子不得

B. 秦攻/魏破之/杀魏王瑕/诛诸公子而一公子/不得

C. 秦攻/魏破之/杀魏王/瑕诛诸公子/而一公子不得

D. 秦攻魏/破之杀/魏王瑕/诛诸公子/而一公子不得

3.下列对文本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魏国遭到秦国攻打,魏国君王、魏国有几个公子被杀死,国家被灭亡。

B. 魏国公子的乳母在逃难中,被故臣发现,没交出公子,最终还是送了命,公子在逃难中也死了。

C. 危难之中,魏国公子的乳母做出了一个大义凛然的决定,放弃自己求生的机会和高额赏金,同公子共赴国难。

D. 秦军杀死魏国公子后,秦王重赏了告密者,提拔告密者为五大夫。

4.把文言文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夫见利而反上者,逆也。畏死而弃义者,乱也。

 

1.B 2.D 3.D 4.那些见到利益而背叛国君的人,是叛逆;怕死因而放弃正义的人,是作乱。 【解析】 1.本题考查重点文言词语的意义。解答此类题目时,应先理解词语所在句子的意思,然后根据句子的翻译推断词语的意思。课外文言文的词语解释既要充分调动知识积累,回忆该词的常用义,还要结合上下文来判断。B项的解释不正确,“类”在这里的意思是“同类”。 2.本题考查文言断句的能力。做“断句题”要通读全句,理解句子主要意思,在此基础上再根据文意和常用的断句方法加以判读。常见的断句方法有:语法分析、对话标志、常见虚词、结构对称、固定句式等。这句话的意思是:秦国攻打魏国破城。杀了魏王瑕,诛杀各位公子, 但有一个公子没被抓到。根据句子意思可知,正确的停顿应为:秦攻魏/破之杀/魏王瑕/诛诸公子/而一公子不得。故选D。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面文言文(选段),完成下列小题。

陈丞相平者,阳武户牖乡人也。少时家贫,好读书,有田三十亩,独与兄伯居。伯常耕田,纵平使游学。里中社,平为宰,分肉食甚均。父老曰:“善,陈孺子之为宰!”平曰:“嗟乎,使平得宰天下,亦如是肉矣!”

孝文帝立。居顷,朝而问右丞相勃曰:“天下一岁决狱几何?”勃谢曰:“不知。”问:“天下一岁钱谷出入几何?”勃又谢不知,汗出沾背,愧不能对。于是上亦问左丞相平。平曰:“有主者。”上曰:“主者谓谁?”平曰:“陛下即问决狱,责廷尉;问钱谷,责治粟内史。”上曰:“苟各有主者,而君所主者何事也?”平谢曰:“宰相者,上佐天子理阴阳,顺四时,下育万物之宜,外镇抚四夷诸侯,内亲附百姓,使卿大夫各得任其职焉。”孝文帝乃称善。勃大惭,出而让陈平曰:“君独不素教我对!”陈平笑曰:“君居其位,不知其任邪?且陛下即问长安中盗贼数,君欲强对邪?”于是绛侯自知其能不如平远矣。居顷之,绛侯谢病请免相,陈平专为一丞相。(狱:案件)

(节选自《史记•陈丞相世家》)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字词

(1)读书________

(2)孝文帝________

(3)天下一岁决狱几何________

(4)上天子理阴阳________

(5)君独不教我对________

2.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陈丞相平者,阳武户牖乡人也。

(2)苟各有主者,而君所主者何事也?

3.简要分析陈平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短文,完成下列小题。

宣纸的“前世今生”

①“宣纸制作技艺”与2009年10月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宣纸虽为世人熟知,但不少人对其发展演进级内涵变化并不十分了解,仍将不同历史时期具有不同内涵的宣纸混为一谈,因为有必要对选址的“前世今生”一探究竟。

②“宣纸”二字连用,成为表示纸张的专有名词,始于唐代《历代名画记》:“江东地润无尘,人多精艺,好事家宜置宣纸百幅,用法蜡之,以备摹写。”这种“宣纸”还不是用青檀皮和沙田稻草为原料生产出来的纸张,而是“蜡之”后才可以用的皮纸。可见唐代“宣纸”是宣州地区所产高级纸张的总称,是以产地而称的。

③宋末元初,“以蔡伦术为生业”的曹氏一支因避乱迁徙到安徽泾县小岭,根据当地条件开始了以青檀皮为原料的宣纸试制和生产。宋末经元到明中叶之前,皖南山区社会相对稳定,文化繁荣,促进了当地造纸业的快速发展。小岭盛产优质青檀皮,而当地的两股山泉一股偏碱,一股偏酸,为宣纸制浆时需要偏碱、捞纸时依赖弱酸的用水要求提供了恰到好处的保障。天时之机、地利之便加上人之勤奋,沾着黄山,九华山的秀气,染着巢湖、太平湖的灵气,泾县宣纸开始崭露头角。当然这时的宣纸还是稚嫩,主要用于装裱托纸等,还不宜用于书画。

④明朝中叶后,选址的原料已非采用青檀皮一中,而是掺和了沙田稻草。由于青檀皮的纤维较长,单一用青檀皮浆作为原料,成纸性质较硬,柔韧性不足,在这种纸上进行书法绘画时,润墨性稍逊。而稻草的纤维较短,用青檀皮浆掺和稻草浆造纸,则增加了成纸的绵柔度和书法绘画的润墨效果。及至清代,宣纸已经普遍采用青檀皮和沙田稻草两种原料制成。宣纸因其质地绵韧、纹理纯净、不蛀不腐、润墨性强的独特禀赋,成为书画家们的最爱。

⑤如今,宣纸产地早已由小岭传播到泾县及其周边地区。国内少数地方曾在原产地技术人员指导下生产过仿宣,但产品质量难与正宗宣纸相比。今天所谓正宗宣纸,就是用生产自安徽泾县及周边地区的青檀皮和沙田稻草做原料,用泾县特有的山泉水以及传统工艺精制而成的书画、裱拓用纸。

⑥宣纸是中国书画艺术的重要载体,中国的书法和绘画离了它便无从表达艺术的妙味。经历了上千年岁月,独占天时地利、绝活秘笈的宣纸,依然花信尚存,青春不衰。

1.下列对正宗“宣纸”要素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功能为书画、裱拓之用。

B. 材料为泾县及周边地区的青檀皮和沙田稻草。

C. 生产用水为泾县特有的弱碱性山泉水。

D. 用传统工艺精制。

2.下列对“宣纸”历史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唐代,就有了宣纸制作的雏形。

B. 宋末元初,在安徽泾县小岭才开始了以青檀皮为原料的宣纸的试制和生产。

C. 宋末经元到明中叶之前,宣纸的制造得到了快速发展。

D. 明朝中叶后,宣纸的原料除了小岭盛产的青檀皮,又掺和了沙田稻草。

3.下列对“宣纸”用料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主要原料为青檀皮和稻草。

B. 青檀皮产自小岭,且为优质青檀皮。

C. 青檀皮能增加宣纸的柔韧性,稻草能增加坚硬度。

D. 采用青檀皮和沙田稻草两种原料制成宣纸,能让宣纸达到质地绵韧、纹理纯净、不蛀不腐、润墨性强的效果。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后面小题

送别

范澄

酒尽津鼓喧,风生浦帆乱。

山回不见君,夕阳在沙岸。

【注】津鼓:古时渡口客船启行,鸣鼓催客。

1.2.前两句描述了怎样的场景?

3.4.第四句运用了什么手法,请加以赏析。

 

查看答案

下列各句中,标点符号使用不规范的一项是(    )

A. “这位妹妹,我曾见过的。”这是宝玉和黛玉之间,初次见面时欢喜的遇见;幸会,今晚你好吗?”这是《罗马假日》里,安妮公主糊里糊涂的遇见。

B. 星期六去呢,还是星期天去呢?我实在是拿不定主意。

C. 通常我们对“补脑”的期待是,能够提升力,快速缓解大脑疲劳,增强学习和处理工作的能力等。

D. 我们时代的症结正在于“聪明人”太多了,多到已经有了泡沫。“聪明人”太多的社会,必然是浮躁的。

 

查看答案

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1)关关雎鸠,在河之洲。__________,君子好逑。

(2)求之不得,__________。悠哉悠哉,辗转反侧。

(3)蒹葭采采,白露未已。所谓伊人,__________

(4)__________,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5)陈涉太息曰:“嗟乎,__________!”

(6)__________,去以六月息者也。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