填空题。
斯诺在《红星照耀中国》一书中写道:“冒险、探索、发现、勇气和胆怯、胜利和狂喜、艰难困苦、英勇牺牲、忠心耿耿,这些千千万万青年人的经久不衰的热情,始终如一的希望,令人惊诧的革命乐观情绪,像一把火焰,贯穿着这一切,他们无论在人力面前,或者在大自然面前,上帝面前,死亡面前,都绝不承认失败。”这是斯诺对哪一个军事壮举的评价?请在下面横线上写出这个军事壮举的名称。
判断题(正确的打“√”号,错误的打“×”)
(1)《红星照耀中国》是一部纪实作品,是斯诺通过采访、对话和实地考察得来的“事实”,是当时“红色中国”正在发生着的“现实”。(_________)
(2)《红星照耀中国》题目中的“红星”象征着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的红色革命。(_________)
下列划线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 萦带(yíng) 收敛(lián) 兽铤亡群(tíng)
B. 殷红(yān) 挚友(zhì) 义愤填膺(yīng)
C. 疙瘩(gé) 阖眼(hè) 迥乎不同( jiǒng)
D. 朔气(sù) 污秽(suì) 妇孺皆知(rú)
(材料一)汉字是世界上最古老且至今仍然在使用的唯一的文字。现代汉字是从3300年前的甲骨文逐渐演变发展而来的,在这过程中,留下了小篆、隶书、楷书、草书、行书等字体。这些字体各具美感,是书法艺术赖以存在的基础。小篆笔画圆劲均匀,粗细一致,笔法瘦劲挺拔;隶书结体扁平、工整、精巧,轻重顿挫富有变化;楷书形体方正,笔画平直;草书结构省简、笔划纠连,书写流畅迅速;行书介于楷书和草书之间,既有草书笔势流动的特点,又有楷书的端正平稳的特点。可以说汉字是世界上最美的文字之一。
(材料二)书法采用刚柔并济的毛笔作为工具,使得书法的线条粗细疾徐、干湿浓淡变化万千,极富表现力,这种在书写过程中呈现出来的痕迹之美就是书写美。书法美是造型美和书写美的高度统一,在中国写意艺术中占据重要地位。
(材料三)书法学习有利于多种能力的培养。首先,在书法碑帖的临习中,人们通过观察点画结构、用笔方法和特征,心摹手追,训练既久,观察事物的能力就会提高。其次,书法学习能培养想象能力。唐代草书大家张旭从公孙大娘舞剑中悟得笔法之理,正是书法艺术有利于想象力培养的例证。再次能培养辩证思维能力。在临摹古代书法中,有很多辩证统一的思想贯穿其中,如行笔中的提按、墨色的浓淡、行笔速度的疾涩、起笔时的顺锋与逆锋等,都构成了矛盾统一的现象。另外,学习书法对人的专注力、耐力的培养也有着积极的作用。
1.下面的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
A. 汉字是世界上最古老的且至今仍然在使用的文字之一,也是世界上最美的文字。
B. 书法艺术存在的基础是汉字演变过程出现的包括隶书、楷书等在内的各种字体。
C. 书法艺术在中国写意艺术中占据重要地位,欣赏书法可从造型和书写两方面入手。
D. 书法线条粗细疾徐、干湿浓淡变化既体现书写美,也体现书法艺术的矛盾统一。
2.阅读材料一,在横线上写出词语“书法”在②、④、⑤序号的相应字体。
①草书
②___________
③隶书
④___________
⑤__________
3.阅读材料三,请概括四点学习书法的具体意义。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请以“最难忘的一件事”为题,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记叙文。要写自己的真实经历,交代清楚时间、地点、人物,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结尾能表达一下自己的感受。
秋天,无论在什么地方的秋天,总是好的;可是啊,北国的秋,却特别地来得清,来得静,来得悲凉。我的不远千里,要从杭州赶上青岛,更要从青岛赶上北平来的理由,也不过想饱尝一尝这“秋”,这故都的秋味。
江南,秋当然也是有的,但草木凋得慢,空气来得润,天的颜色显得淡,并且又时常多雨而少风;一个人夹在苏州上海杭州,或厦门香港广州的市民中间,混混沌沌地过去,只能感到一点点清凉,秋的味,秋的色,秋的意境与姿态,总看不饱,尝不透,赏玩不到十足。秋并不是名花,也并不是美酒,那一种半开、半醉的状态,在领略秋的过程上,是不合适的。
不逢北国之秋,已将近十余年了。在南方每年到了秋天,总要想起陶然亭的芦花,钓鱼台的柳影,西山的虫唱,玉泉的夜月,潭柘寺的钟声。在北平即使不出门去吧,就是在皇城人海之中,租人家一椽破屋来住着,早晨起来,泡一碗浓茶,向院子一坐,你也能看得到很高很高的碧绿的天色,听得到青天下驯鸽的飞声。从槐树叶底,朝东细数着一丝一丝漏下来的日光,或在破壁腰中,静对着像喇叭似的牵牛花(朝荣)的蓝朵,自然而然地也能够感觉到十分的秋意。说到了牵牛花,我以为以蓝色或白色者为佳,紫黑色次之,淡红色最下。最好,还要在牵牛花底,叫长着几根疏疏落落的尖细且长的秋草,使作陪衬。
北国的槐树,也是一种能使人联想起秋来的点缀。像花而又不是花的那一种落蕊,早晨起来,会铺得满地。脚踏上去,声音也没有,气味也没有,只能感出一点点极微细极柔软的触觉。扫街的在树影下一阵扫后,灰土上留下来的一条条扫帚的丝纹,看起来既觉得细腻,又觉得清闲,潜意识下并且还觉得有点儿落寞,古人所说的梧桐一叶而天下知秋的遥想,大约也就在这些深沉的地方。
秋蝉的衰弱的残声,更是北国的特产,因为北平处处全长着树,屋子又低,所以无论在什么地方,都听得见它们的啼唱。在南方是非要上郊外或山上去才听得到的。这秋蝉的嘶叫,在北方可和蟋蟀耗子一样,简直像是家家户户都养在家里的家虫。
还有秋雨哩,北方的秋雨,也似乎比南方的下得奇,下得有味,下得更像样。
在灰沉沉的天底下,忽而来一阵凉风,便息列索落地下起雨来了。一层雨过,云渐渐地卷向了西去,天又晴了,太阳又露出脸来了,着着很厚的青布单衣或夹袄的都市闲人,咬着烟管,在雨后的斜桥影里,上桥头树底下去一立,遇见熟人,便会用了缓慢悠闲的声调,微叹着互答着地说:
“唉,天可真凉了——”(这了字念得很高,拖得很长。)
“可不是吗?一层秋雨一层凉了!”
北方人念阵字,总老像是层字,平平仄仄起来,这念错的歧韵,倒来得正好。
北方的果树,到秋天,也是一种奇景。第一是枣子树,屋角,墙头,茅房边上,灶房门口,它都会一株株地长大起来。像橄榄又像鸽蛋似的这枣子颗儿,在小椭圆形的细叶中间,显出淡绿微黄的颜色的时候,正是秋的全盛时期,等枣树叶落,枣子红完,西北风就要起来了,北方便是沙尘灰土的世界,只有这枣子、柿子、葡萄,成熟到八九分的七八月之交,是北国的清秋的佳日,是一年之中最好也没有的Golden Days。
南国之秋,当然也是有它的特异的地方的,比如廿四桥的明月,钱塘江的秋潮,普陀山的凉雾,荔枝湾的残荷等等,可是色彩不浓,回味不永。比起北国的秋来,正像是黄酒之与白干,稀饭之与馍馍,鲈鱼之与大蟹,黄犬之与骆驼。
秋天,这北国的秋天,若留得住的话,我愿把寿命的三分之二折去,换得一个三分之一的零头。
1.故都的秋有什么特点?文中描绘了故都的秋的哪些景物?
2.文章的第二节有什么作用?
3.说说文章最后一句的含义和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