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这个案子十分棘手,不仅案情扑朔迷...

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这个案子十分棘手,不仅案情扑朔迷离,侦探不易,而且关注度高。

B.春节联欢晚会上,潘长江的小品真逗,连一向严肃的爸爸看了也忍俊不禁

C.如果学习方法运用恰当,就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D.他乐于助人的事迹如此感人,我们觉得应该可歌可泣

 

D 【解析】 A.扑朔迷离:形容事情错综复杂,难以辨别清楚。使用正确; B.忍俊不禁:忍不住要发笑。使用正确; C.事半功倍:指做事得法,因而费力小,收效大。使用正确; D.可歌可泣:形容英勇悲壮的感人事迹。大词小用; 故选D。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下列各组词语书写无误的一项是(   )

A.漫步    闲暇    蔚蓝    锋芒必露 B.轮廓    遨游    赢弱    千钧重负

C.愧怍    辜负    陡峭    迫不急待 D.猥琐    步履    烦躁    悲天悯人

 

查看答案

下列加点字注音无误的一项是(   )

A.     开(zhàn    shi    海市楼(shèn

B.shí    冽(lǐn     补(xiào  而不舍(qiè

C.佩(qīn    立(zhù     kàn 忧心忡(zhōng

D.zhuì   头(chán    suì   姗来迟(shān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文字,按要求作文。

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回乐烽前沙似雪,受降城外月如霜……月,高挂空中,亘古不变。月光里映照着历史的兴衰与更迭、抗争与期待,月光里还映照着我们的欢聚与离别、温馨与痛苦……

月下,你有哪些回忆?又有哪些思索?请以“明月来相照”为题,完成一篇作文。

要求:(1)自选文体(诗歌、戏剧除外),字数不少于600字。(2)写出真情实感,不得抄袭套作。(3)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等。

 

查看答案

根据漫画(如下图),完成下面两题。


 

(1)为这幅漫画拟一个标题。

(2)写一段话解说漫画的创作意图。

要求:不能以“都是手机惹的祸”为标题;解说的字数不少于150字,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等。

 

查看答案

阅读下文,完成各题。

谈美感教育

①世间事物有真善美三种不同的价值,人美心理有知情意三种不同的活动。这三种心理活动恰和三种事物相应。真关于知,善关于意,美关于情。人能知,就有好奇心,就要求知,辨别真伪,寻求真理。人能发意志,就要趋善避恶,造就人生幸福。人能动情感,就爱美、喜欢创造艺术,欣赏人生自然中的美妙境界。真善美具备,人生才完美。人好比一棵花草,根茎枝叶花实都得到和谐发展,才繁茂有生气。

②教育的功用就在顺应人类求真、向善、爱美的天性,使人在这三方面得到调和的发展,以达到完美的生活。于是有智育、德育、美育。智有叫人研究学问,求知识,寻真理;德育叫人培养良善品格,学做人处世的方法和道理;美育叫人创造艺术,欣赏艺术与自然,在人生世相中寻出丰富的兴趣。只顾求知而不顾其他的人是书虫,只讲道德而不顾其他的人是迂腐的清教徒,只顾爱美而不顾其他的人是颓废的享受主义者。这三种人都非全人而是精神方面的跛子。

③美感教有是一种情感教育。它的重要我们的古代儒家是知道的,儒家教育重诗重礼乐。诗、礼、乐可以说都属于美感教育。诗与乐相关,目的在怡情养性,养成内心的和谐:礼重仪节,目的在使行为仪表规范,养成生活上的秩序。内具和谐而外具秩序的生活,从伦理观点看,是最善的;从美感观点看,也是最美的。这就高于柏拉图和托尔斯泰诸人,国为他们误认为美有妨碍德育,儒家则认定美育为德育的必由之径。道德并非陈腐条文的遵守,而是至性真情的流露。善与美不但不相冲突,到最高境界其实是一回事。

④我们通常把自己囿在习惯所画成的狭小圈套里,让它把眼界“蔽”着,使我们对它以外的世界都视而不见,听而不闻。诗人和艺术家所以超过我们一般人者就在情感比较真挚,感觉比较锐敏,观察比较深刻,想象比较丰富。我们“见”不着的他们“见”得着,并且他们“见”得到就说得出。像一位英国诗人所说的,他们“借他们的眼睛给我们看”

⑤这种眼界的解放给我们不少的生命力量,让我们觉得人生有意义、有价值,值得活下去。许多人嫌生活烦闷无聊,原因就在缺乏美感修养,见不着人生世相的新鲜有趣。美感教育可以使人吸收生命的活力。朱子有首诗说:“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这诗所写的是一种修养的胜境。美感教育给我们的就是“源头活水”。

⑥从历史看,一个民族在最兴旺时,艺术成就必伟大,美育必发达。《诗经》《礼说》《左传》诸书所记载歌乐舞的盛况,文艺复兴时代的意大利、莎士比亚时代的英国、歌德和贝多芬时代的德国都可为证。现在我们要想复兴民族,必须提倡和普及美感教育。

(作者:朱光潜  有改动)

1.请简述本文的写作思路。

2.阅读第③段,说说“善”与“美”的最高境界是什么?

3.第④段引用英国诗人的话有何作用?

4.请结合生活现象简述本文的现实意义。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