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面对中国现在所取得的成就,有中国...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面对中国现在所取得的成就,有中国台湾媒体人感叹:当今盛世,亘古未有!

B.《语文主题学习》丛书内容丰富,需要我们反复咀嚼,才能从中提升心智,感悟人生。

C.“中国阅兵第一刀”霸气精致,而且刀一出鞘锋芒毕露,不愧为国刀。

D.杜甫的《三吏》《三别》等诗作,不只是作者悲天悯人情感的宣泄,还表现了作者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C 【解析】 A.亘古,自古以来,整个古代。使用正确; B.咀嚼,可表示的含义有:用牙齿慢慢磨碎食物;对耐人寻味的文章或者是别的事物进行品尝和品读,从而领悟其中深层含义。使用正确; C.锋芒毕露,比喻言辞犀利,敢作敢为。该词形容锐气和才干全都显露出来;也比喻人有傲气,爱逞强显能,好表现自己。此句望文生义,使用有误; D.悲天悯人,意思是指哀叹时世的艰难,怜惜人们的痛苦。引申为对社会的腐败和人民的疾苦感到悲愤和不平,使用正确; 故选C。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词语。

1)我渐渐明白:那是一个幸运的人对一个不幸者的kuìzuò_____

2)我曾fǔkàn_____我们的首都北京,白天它是燕山山脉的一片灰色,分辨不清。

3)我认识奥本海默时他已四十多岁了,已经是fùrújiēzhī_____的人物了。

4)因为实在太疲倦,一会儿就hānránrùmènɡ_____了。

 

查看答案

根据课文默写古诗文。

(1)____________?齐鲁青未了。(杜甫《望岳》)

(2)无丝竹之乱耳,____________。(刘禹锡《陋室铭》)

(3)陆游在《游山西村》一诗中表现村中热闹景象、民风淳朴的语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木兰诗》)

(5)默写王安石的《登飞来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薯 叔

吴昌勇

①初逢薯叔,是冬日一个傍晚。

②我去接女儿下课。风呼呼吹着,梧桐叶在街面上打着旋。尽管我不停跺脚,但寒风依然从裤筒里灌进来。

③“怕是要落雪喽!”一位五十多岁的大叔,双手缩进棉衣的袖口,坐在一个街边铺子中,旁边是一个烤红薯的炉子。

④“冷,真冷呢。”我走进铺面,站在他的炉旁,身上仿佛暖了一点。烤熟的红薯密密匝匝地放在炉面上,能嗅到一股淡淡的焦香。

⑤“等人吧?要不要来个烤红薯?”我点点头,想用红薯暖暖手。

⑥“红心的,甜着呢。”大叔没有称,直接从炉沿上取下一个热乎乎的红薯递给我,“尝尝薯叔的手艺。”“薯叔?”见我不解,他爽朗地笑起来,“这条街上都这么喊我。”

⑦我低头摩挲着红薯,感受从手心传来的暖意。不一会儿,接连来了几个主顾,薯叔忙开了。大家离开时,都回头喊一声,“薯叔,天冷,早点回去。”薯叔回一句,“路上慢点,回家趁热吃。”

⑧炉子里的炭越烧越旺,通红的火光映着薯叔消瘦的脸庞。仿佛一见如故,薯叔话多了起来,竹筒倒豆子般给我聊起他的经历。

⑨他年轻时在外地打工,有一年回家过年,买票时却发现,藏在棉衣里的路费不翼而飞。他悻悻地走出站口,碰巧遇见一个卖红薯的外乡人。

⑩“我也不顾脸面了,就和那位大哥搭话,让他借我一程路费。”薯叔回过头笑着问我,“你猜大哥咋说的?”我话还没有出口,薯叔又接了过去。“万万没想到啊,那位大哥看我也是从农村出来的人,二话没说先招呼我吃个红薯。”薯叔说,“我一下子心里安稳了。”接下来,薯叔不仅填饱了肚子,还顺利借到了路费。

⑪第二年秋天,薯叔扛着一袋子红薯找到那位大哥。他说,自己得知恩图报。“我拿出自家的土酒,在大哥家里喝得烂醉。”薯叔顿了顿,“打那之后,我也开始烤红薯。”

⑫讲述里,我知道除了在家种红薯的老伴儿,薯叔还有一双儿女。几年前,儿子考进省城一所重点大学,学费和生活费,大部分都是薯叔烤红薯挣来的。那晚我离开时,他又将一个红薯塞给我女儿。我要付钱,他连忙推拒:“自家种的,不值钱,让娃暖暖手吧。”走了老远,回过头,薯叔还在笑着和我招手。

⑬又见薯叔,是一年后的年关,我下班往家里赶,突然听到有人跟我打招呼,“小伙子,过年回老家不?”我扭过头,正是薯叔。

⑭寒暄中,得知薯叔的儿子毕业在城里找了份不错的工作,还处了称心的对象,想接他和老伴儿去过年。“怕给娃子丢脸呢,怕别人知道他有一个烤红薯的爹呢。”薯叔摇摇头,脸上的笑容倏然隐去。我一个劲宽慰薯叔,去吧,过年在一起就图个热闹,年轻人不会嫌弃的。

⑮年后的春天再见到薯叔,烤炉换作了水果摊,他正拿着保温杯喝白米粥,人瘦了一圈。看见我,薯叔强打起精神招呼。他告诉我,过年去了省城,查出胃里长了个东西。我顿时心头一紧。“但是手术很成功。”看我面色凝重,薯叔补充道。拍着他的肩膀,我一时无语。大妈眼圈红了,低着头:“医生让他休息,孩子也让他休息,他就是不听。”

⑯“我要给孩子凑月供呢。他们不嫌弃我,说有我这样的爹不丢人。”说到孩子,薯叔又露出了笑容。

⑰春天过后,我没有再见到薯叔;秋凉了,路过那条街,也没有看见薯叔。冬天时,我再来到薯叔的铺子,关着门,依旧没有看到那个熟悉的身影。

⑱我有薯叔的手机号码。想打过去,但手又缩了回来。我不敢。

⑲冬天的时候,我感冒了,在诊所打点滴,百般无聊,就发了朋友圈。突然一声手机提示音,薯叔的微信头像跳动一下。“小伙子,我是薯叔,你咋感冒了,天冷多穿点。我又开始烤红薯了。你有空过来,吃几个烤红薯,暖暖身子……”

⑳我知道,那个热情的薯叔又回来了。我告诉护士,把我的点滴调快一点儿,我要去见一个老朋友,他在等着我!

1.阅读选文,在下面横线上把“我”与薯叔的交往过程补充完整。

初见薯叔,我了解了他的经历→又见薯叔,__________________→年后再见薯叔,______________→春天过后很久不见薯叔,我想寻找他却放弃了→欲见薯叔,______________

2.选文第①段的作用是什么?(句段作用)

3.请对选文第⑧段加波浪线句子进行赏析。

仿佛一见如故,薯叔话多了起来,竹筒倒豆子般给我聊起他的经历。

4.选文第⑭段“薯叔摇摇头,脸上的笑容倏然隐去”中加着重号的词语“倏然”有怎样的表达效果?

5.选文最后一段表现了“我”怎样的心理?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吾为人民唱

郭兰英

①我出生在山西平遥的一个贫困家庭。周围的村民差不多人人都会唱秧歌,妈妈更是经常哼着小调哄我和弟弟睡觉。别的孩子似乎并不在意,可我对这乡野之声特别喜欢。不仅爱听,还一听就会,许多歌一下子就记住了,到五六岁时,我已会唱不少民歌。逢年过节村子里闹“红火”,晚上搭台子演灯影、唱大戏,白天演木偶、踩高跷、闹花灯……只要有,我不吃不喝也不能不看,往往一站就是半天,一天不回家,甚至跟着踩高跷的、演戏的跑几十里路串村子。平时妈妈不在家或忙于家务无暇顾及我们时,我就成了孩子头儿,领着弟弟和邻家小孩玩“过家家、唱大戏”,把看到的、想到的都学一学、演一演,这是我儿时最大的乐趣。

②我4岁开始学戏,经历了常人无法想象的磨砺。从一开始跑龙套到演垫场的“帽儿戏”,登上戏园子的广告牌,演“靠轴儿戏”再到张家口一炮而红,一路摸爬滚打。旧时的张家口是晋商云集之地,山西梆子艺人纷纷来此献艺授徒,堪称“晋剧的第二故乡”。“宁卖二斗红高粱,也要听郭兰英唱一唱”,13岁那年,我已经能演几十出剧目,从青衣戏到花旦、刀马旦,都能演。

③1946年,歌剧《白毛女》在张家口演出,排演场地正巧离我演出的戏园不远,我兴冲冲地跑去看戏,没想到一边看,一边止不住地流泪。这出戏深深打动了我,我撕毁了当年与戏班签的学艺契约,扔掉了昂贵的旧行头,拿了个包袱,在枪炮声中去追赶刚从张家口撤走的华北联大文工团。我下决心不再做戏班子的“摇钱树”,而要做一个扬眉吐气的文艺新战士。

虽然有天赋的好嗓子,又在旧戏班里摔打出一身技艺,但是学新歌剧还要重新下一番功夫才行。山西梆子的“念”,有自己固定曲腔调,千篇一律;新歌剧的道白,是根据人物的不同年龄、职业、文化、性格等,用现代生活语言来表达感情。做,在山西梆子里都有一定的程式,比如开门、关门、哭、笑、走路、上马……每出戏都是如此;新歌剧则完全不同,虽然它的舞蹈性也很强,但没有固定程式,它要求艺术的真实。唱,山西梆子的唱词儿,由师傅一句一句口传,徒弟靠死记硬背,甚至不理解唱词儿的意思也能登台;新歌剧唱词每句的字数、韵辙,不像山西梆子那样严格,它要求演员理解每句唱词的意义,以便深刻地表达人物的性格、心理。这些都需要千万次的学习。

⑤我参加革命,就向往“当演员就演喜儿那样的角儿”。从演《白毛女》开始,一直以火一般的热情参加新歌剧演出。经过不懈努力,我又主演了《小二黑结婚》《刘胡兰》《红霞》《春雷》和《窦娥冤》等脍炙人口的新歌剧,创造了一系列艺术形象。

⑥1973年,我去看望自己的国画老师李苦禅先生。他为我画了三株狂舞的墨兰,题为“兰为王者香”。我后来自己又提笔加上一句“吾为人民唱”,用来自勉。

⑦1986年,在老伴的支持下,我放弃在北京的生活和大大小小的名头,揣着所有积蓄到冼星海的家乡——广东番禺创办了广东省民族民间艺术专科学校,后改名为“郭兰英艺术学校”。在杂草丛生的飞鹅岭上,我们老两口草棚、驴灶,带着志愿者石块、石板、路面……硬是把原来的破旧农场变成了焕然一新的教学楼。我在担任校长的同时还执教声乐系,每天早上都带着学生一起练功,巴不得在短短的课程里把毕生所学全掏出来,让后辈悉数拿去。从舞台到讲台,一字之差,但个中甘苦只有自己能体会。

⑧一个演员的艺术生命是有限的,现在还能唱还能演,将来年岁大了之后干什么?年轻时我没有想过这个问题,年纪渐大后才领悟自己的使命,那就是光大民族艺术事业,让我们后继有人。在80余年的从艺生涯中,我一直致力于建立中国民族歌剧表演体系和发展民族演唱艺术。现在我可以说,我努力了,无愧于心。

(选自《人民日报 》2019年12月19日,有删改)

1.说说你对第④段加横线句子含义的理解。(句子含义)

2.揣摩下面语句,回答括号里的问题。

(1)我下决心不再做戏班子的“摇钱树”,而要做一个扬眉吐气的文艺新战士。(“摇钱树”指的是什么?)(词语含义)

(2)在杂草丛生的飞鹅岭上,我们老两口草棚、驴灶,带着志愿者石块、石板、路面……硬是把原来的破旧农场变成了焕然一新的教学楼。(对加着重号词语进行赏析。)(词语赏析)

3.选文采用第一人称来写有什么好处?

4.从选文中可知,“我”是怎样的一个人?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在没有父母的老屋,我只是故乡的客人

孙道荣

①老家亲戚的孩子结婚,邀请他去喝喜酒。他欣然应允。

②回到了故乡,从车站走出来,他却有点恍惚了,喜宴是明天,他不知道是直奔亲戚家好,还是该先找个酒店住下,明天再赶过去?

③这是母亲过世后,他第一次返乡。

④父亲早年就过世了,3年前,母亲也走了。办完母亲的丧事,他在县城的妹妹家小住了几日。临别时,妹妹对他说:“哥,以后回来你就上我家住吧。”当时他点点头。

⑤但是,当他再次回来,站在熟悉却又陌生的车站出口,他忽然发现,自己不知道该往哪去了。

⑥以前当然不是这样。

⑦父母在时,每次回来,不管多晚,他都不担心,他会打个车,直奔县城20里外的家,那个他从小长大的乡村。

⑧有时候,他会提前告诉父母他要回来;有时,他也会忽然就出现在了家门口,让父母又惊又喜,嗔怪他搞突然袭击。

⑨也有时候,他并不急于回家,先到县城的妹妹家歇个脚,然后,再和妹妹全家,一大帮子人,浩浩荡荡地回乡。

⑩一到村头,就看见了手搭额头眺望的老母亲,露水雨水打湿了她的裤脚,天知道她从几点就站在村口了,一定是妹妹提前告诉了老母亲。

⑪每次这样兴师动众地回来,陈旧的老宅,忽然被人声塞满,兴奋得吱吱作响。老宅只在他们回来时,才再一次呈现出欢乐、饱满的样子。

⑫这才是他熟悉的老宅的味道,家的味道。

⑬但这一次,他恍然不知去处。

⑭他自然还可以像以往那样,先到妹妹家去。他和妹妹很亲,妹妹的儿女也和他这个舅舅很亲,但是,那终归是妹妹的家。

⑮以前落个脚,甚至小住几日,都没有关系,因为他是有自己的家的——父母在家里等着他,他随时可以回家。

⑯现在,再去妹妹家,就只能住那儿了,而不是中转一下,他真正成了一个借居的客人。想到这里,他突然提不起兴致去妹妹家。

⑰还是先回老屋看看吧。他在心里,用了老屋这个词,而不是家。父母不在了,那里也不是家了。

⑱他叫了辆车,回到老屋,对司机说,你在路边等等我,我还要回城的。老屋的一个墙角,已经坍塌。母亲去世后,他和妹妹们将母亲的遗物整理好,锁上门,就再也没有回来过。

⑲他绕着老屋转了几圈,残破的老屋,和心中那个家,一起坍塌一地。

⑳在村口,他遇见一位邻居。邻居说:“回……”话说了一半,又咽了回去,变成了邀请:“要不,上我家坐坐吧。”他谢了乡邻,那一刻,他意识到,对这个从小长大的村庄来说,他是客了。

他乘车回了城,入住一家酒店。

犹豫了一下,他还是给妹妹打了电话,告诉她,他在县城,住在某某酒店。妹妹嗔怪说:“住什么酒店,咋不来家里住?”他讪笑无语。妹妹又说,“那你过来吃晚饭吧。”他答应了。

在妹妹家楼下,遇见了买菜回来的妹妹。

邻居看看他,对妹妹说:“家里来客了?”妹妹立即说:“什么客,我哥!”妹妹的话,让他感动。

可是,他知道,那个邻居说的没错。在妹妹家,他是客;在故乡,他也是客。

那天晚上,他喝了不少。

回到酒店,迷迷糊糊接到儿子的电话,儿子问:“爸,你明天在家吗?我们回家来哦。”他告诉儿子:“我回老家了,但是,你妈在家呢。”

放下电话,他泪流满面。在家乡,他已是客了。但是,只要他在,妻子在,远方的家就还是儿子的家呢!

(选自《品读》2019年第11期)

1.阅读选文,根据提示完成下表。

相关内容

他的态度(情感)

亲戚邀请他喝喜酒

(1)________________

走出车站

恍惚

给妹妹打电话

(2)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_

泪流满面

 

 

2.作者为什么说“站在熟悉却又陌生的车站出口,他忽然发现,自己不知道该往哪去了”?

3.结合具体语境,理解下列句子中加着重号词语的含义。(词语含义)

第⑧段:有时,他也会忽然就出现在了家门口,让父母又惊又喜,嗔怪他搞突然袭击。 

段:妹妹嗔怪说:“住什么酒店,咋不来家里住?”

4.请对选文中加波浪线句子进行简要赏析。(句子赏析)

陈旧的老宅,忽然被人声塞满,兴奋得吱吱作响。

5.选文第⑦~⑫段插叙作者以前回乡的场景有什么作用?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