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古文,回答各题。
河中石兽
纪昀
沧州南一寺临河干,山门圮于河,二石兽并沉焉。阅十余岁,僧募金重修,求石兽于水中,竟不可得,以为顺流下矣。棹数小舟,曳铁钯,寻十余里无迹。
一讲学家设帐寺中,闻之笑曰:“尔辈不能究物理,是非木杮,岂能为暴涨携之去?乃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湮于沙上,渐沉渐深耳。沿河求之,不亦颠乎?”众服为确论。
一老河兵闻之,又笑曰:“凡河中失石,当求之于上流。盖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水不能冲石,其反激之力,必于石下迎水处啮沙为坎穴,渐激渐深,至石之半,石必倒掷坎穴中。如是再啮,石又再转,转转不已,遂反溯流逆上矣。求之下流,固颠;求之地中,不更颠乎?”如其言,果得于数里外。 然则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断欤?
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1)山门圮于河(______________) (2)阅十余岁(______________)
(3)沿河求之,不亦颠乎(______________)
2.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横线句子。
(1)尔辈不能究物理。是非木杮,岂能为暴涨携之去?
(2)然则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断欤?
3.下列对文章的分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章第二段叙写了讲学家分析石兽随着水流越埋越深,应该在原地寻找,现场大家都认为这是正确的结论。
B.本文先议后叙,通过讲述寻找石兽的四种方法及结果,揭示文章主旨,总结全文,脉络分明,结构严密。
C.文章对讲学家和老河兵主要运用了语言和神态描写。其中“求之下流,固颠;求之地中,不更颠乎”这句话是老河兵听说了讲学家的话后,所说的话。
D.文中老河兵综合考虑各种因素,提出符合实际的结论,代表的是实事求是的作风。
小丽的班主任王老师生病住院,他们几个班委决定下午放学后去医院看望。
(1)请你代小丽给妈妈发一条短信。
(2)他们去看望王老师师时,应该对王老师说些什么?请把要说的话中最重要的意思写出来。
综合实践。
“孝”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内容,孝敬父母是学校的育人目标之一,学校准备进行以“孝”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
(1)你在生活中做了哪些孝敬父母的事情,请你写出三条。
(2)在“如何孝敬父母”的主题班会上,同学们进行了激烈地讨论。现在轮到你发言了,你想说点什么呢?请用简明、连贯、得体的语言写下你要说的话。
古诗词名句默写
(1)不畏浮云遮望眼,_________________。(王安石《登飞来峰》)
(2)《春夜洛城闻笛》中表达思乡之情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
(3)《木兰诗》中运用对偶写边塞夜景和军营寒苦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泊秦淮》中引发历史兴衰之感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
名著填空。
《骆驼祥子》中祥子辛苦攒的钱被_______________敲诈光了。
《海底两万里》中潜艇上的人睡的床是用____________做的。在和鲨鱼搏斗中,捕鲸手______手刃了一条凶恶的巨鲨。
将下列句子组成语意连贯的一段话,语序排列最恰当的一项是( )
①只有孝敬父母的人,才是一个有责任心的、高尚的人。
②社会发展到今天,倡导“孝道”,更有其不可替代的时代价值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③孔子曰:“孝,德之本也。”
④从远古时代的“孝感动天”的舜,到“亲尝汤药”的刘恒、“卖身葬父”的董永、“扇枕温衾”的黄香……不胜枚举。
⑤我们国家是有着5000年历史的文明古国,在其发展的各个阶段,“孝行”贯穿整个社会发展史。
A.①③⑤②④ B.③①⑤④② C.②①③⑤④ D.③①②④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