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文题二: 一场疫情,老师从上课不能接听手机到成了主播和网红,学生从上学不得带手机...

文题二:

一场疫情,老师从上课不能接听手机到成了主播和网红,学生从上学不得带手机到离了手机不能上课。一场疫情,摆摊的从被城管到处追着撤摊儿到被城管热心请回摆摊并热情服务。

疫情中,你发现哪些颠覆你过往认知的人和事,以“在疫情中改变”为话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1)除诗歌外,体裁不限。(2)题目自拟,表达真情实感,不得套写、抄袭。(3)文章中不得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人名。(4)字数在600字以上。

 

参考例文: 疫情改变了我的生活 “改变”这一个字眼,相信我们都不陌生。有很多人认为,改变是一个很漫长的过程;而我却认为,改变有时会因一件事而完成。这次疫情,改变了我,改变了我的生活。 疫情改变了我的生活。疫情前,我出行只要穿戴好就可以出门了;而现在我出门还需要戴口罩,戴口罩还有繁琐的步骤。如:首先把手洗干净打开口罩的包装,判断口罩的里层和外层,一般折叠层内的为内层,折叠层外的为外层。其次双手拿起口罩展开两边套在耳朵上,双手紧压口罩上端鼻梁处的金属条,使口罩上端紧贴鼻梁,向下拉伸口罩使口罩不留褶皱……太麻烦了,不想再写下去了。这方法,中国人都知道。现在我还要尽量待在家,防止被新冠病毒感染,不能再像以前那样过“逍遥自在”的生活了。 疫情改变了我的生活。疫情前,我们运动时还能叫上小伙伴一起去嗨皮,比如打篮球,踢足球;现在我们只能在家里做些简单的运动,比如:什么仰卧起坐了,转呼啦圈了,空间有限,项目有限,无聊无限。 疫情改变了我的生活。在以前我们出去吃饭的时候,只需要点好菜,等着上菜就可以了;而现在,进店门也要戴口罩,测体温。不仅这样,大街上很多特色小吃也都吃不到了,比如长沙臭豆腐,凉粉,我最爱吃的“炸奶油”……不说了口水都快流出来了。 疫情改变了我的生活。疫情前,我们学习的时候回答问题,只需举手,站起来回答就可以了;而现在,还需要连麦让老师通过才可以。不过上网课也是有好处的,在学校的时候一整天都要上课,而上网课时只有上午上课,下午有了更多的时间可以做点别的事情,比如看看书,听听音乐……也挺好的。 疫情虽然改变了我的生活,学习等方式,但它不会改变我好好学习的决心。疫情君,咱们骑驴看唱本,期末,我依然会考出好成绩。 【解析】 “在疫情中改变”是话题作文。结合材料“一场疫情,老师从上课不能接听手机到成了主播和网红,学生从上学不得带手机到离了手机不能上课”分析,是授课方式、地点和上课方式、地点等发生了改变。根据“摆摊的从被城管到处追着撤摊儿到被城管热心请回摆摊并热情服务”分析,是政府为了拉动经济增长而采取的服务方式的改变。当然,在疫情中还有很多行业,职业等正在发生着改变。种种改变对视为了应对疫情而做出的。在写作中,从“小”处着手,从居家方式、外出购买方式的角度写自己在疫情中的“改变”,写家庭在疫情中的“改变”,写所住社区在疫情中的“改变”。从这些“改变”中,得到哪些感悟。如,不仅改变了生活方式,也改变了思想,养成了健康卫生的生活习惯等。用优美的语言描述出来即可。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写作

微笑,不仅能给人带来快乐,还能给人带来信心。人生从来没有永远平坦的道路,也从来不会有一帆风顺的生活,与其怨天尤人,不如微笑面对。

请以“微笑面对”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不套作,不抄袭,不少于600字。文中如需出现真实的人名、地名、校名等,请用××代替。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短文,回答各题。

吴家羊肉

①吴家羊肉是睢州城的传统名吃,由百年老汤卤制,恰到火候,不膻不腻。吴老贵数十年如一日,推着他的红漆独轮羊肉车子,在老地方卖肉。

②李木匠和张瓦匠是同住一条巷子的匠人。李木匠擅长雕刻,镂空屏风是他的拿手绝活。张瓦匠有的是力气,砌墙造屋也算得一把好手。两人同在张公馆做事,月底发放工钱,东家特意提出,每人奖赏二百文铜钱。

③两人领了工钱,说笑着往家里走,李木匠一抬头,看到吴老贵的羊肉车子。一看见羊肉车子,李木匠便想到家中的老母。他走近前,说道:“买半斤羊肉!”

④吴老贵问道:“是侍奉双亲还是妻儿食用?”

⑤李木匠说道:“家中老母口馋得紧,老是记挂着吴家羊肉,絮叨着多日不曾食用过了。今日领了工钱,不能再亏待老母了!”

吴老贵频频点头,揭开白色棉纱罩着的羊肉墩子,操起宽阔的片刀,只见片刀上下摆动,刀下的肉片如梅花飞落,薄如纸削。吴老贵将切下的羊肉用淡黄色的荷叶包了,递给李木匠。

⑦一旁,张瓦匠说道:“我也买半斤羊肉!”

⑧吴老贵问:“你也是侍奉父母?”

⑨“不不!”张瓦匠如实说道,“我大哥承继了先辈的几间老屋,父母归大哥一人赡养,与我毫无牵扯了。只是,我每日归来,妻儿都跑出老远迎接,着实令人怜惜!”

⑩吴老贵点头,切出羊肉,称量过后递与张瓦匠。

⑪离吴家羊肉约二十多步远便是老汪的烧饼炉子,李木匠过去,招呼老汪把羊肉夹三个热烧饼。老汪说一句“好咧”,便把三个热烧饼剖开,将羊肉分成三份夹在烧饼里面。

⑫张瓦匠见了,说道:“我也夹三个热烧饼!”

⑬老汪掂掂羊肉,说道:“你带来的这些羊肉,夹三个热烧饼就有些分量不足了,烧饼瘪瘪的,填不饱。”

⑭张瓦匠问道:“当真?”

⑮老汪很自信:“这么多年生意做下来,手就是秤,一斤之内的物件,上手就能估个八九分!你这点儿羊肉,的确不够夹三个饼子的。”

⑯张瓦匠甚是纳闷:“同样是半斤羊肉,李木匠的能够填饱三个热烧饼,我的怎么就填不饱了?”

⑰老汪摊开手:“这我就不太清楚了!”

⑱“我去找卖肉的吴老贵!”

⑲张瓦匠提着羊肉一溜小跑来到吴老贵的羊肉车子前,怒气冲冲地盯着吴老贵,手指着羊肉,气得说不出话来。吴老贵倒是不慌不忙,底气十足:“重新称量一下就是,如果缺斤短两,你当场把羊肉车子砸了!”

⑳吴老贵这么一说,张瓦匠有些平静下来,犹豫着把羊肉放在秤盘里。吴老贵把秤砣的细长绳子定在半斤的秤星儿上,提起秤,让张瓦匠一看究竟。

㉑不多不少,足足半斤,秤杆高高翘起。

㉒张瓦匠一时无语,继而问道:“我有一事不明,同样是半斤羊肉,为啥李木匠的能够填饱三个烧饼,我的却填不饱?”

㉓吴老贵笑了:“俺吴家羊肉有一条不成文的规矩,凡是买肉孝敬双亲的,称量过后,便再添一些进去,是俺吴家羊肉对孝道人家的心意;若是妻儿食用,足斤足量,便不再添加一些了!”

㉔张瓦匠深思良久,向吴老贵深深鞠了一躬,离去。

1.以“张瓦匠”为陈述对象,将下列表中空缺的内容补充完整。

故事情节

人物心情

领钱为妻儿买羊肉

发现羊肉分量不足

怒气冲冲

知道真相鞠躬离去

 

 

 

2.请从修辞角度赏析第⑥段划线的句子。

吴老贵频频点头,揭开白色棉纱罩着的羊肉墩子,操起宽阔的片刀,只见片刀上下摆动,刀下的肉片如梅花飞落,薄如纸削。

3.小说以“吴家羊肉”为题,有什么作用?

4.写出小说第㉔段和链接材料运用的描写方法,并分别分析其作用。

链接材料:

开门看见老王直僵僵地镶嵌在门框里。……也许他平时不那么瘦,也不那么直僵僵的。他面色死灰,两只眼上都结着一层翳,分不清哪一只瞎,哪一只不瞎。

——杨绛《老王》

 

查看答案

文学类文本阅读

爬上楼顶的男孩儿

蓝 月

   (1)我把车子开得飞快。我时不时拿眼睛橫一下副驾驶座这个叫陈小雨的孩子。小家伙似乎有点不安,一会儿玩玩手指,一会儿又将眼神飘向窗外。哼,你也有怕的时候?

   (2)你说现在的孩子玩什么不好,居然要玩爬楼顶的危险游戏,这不是给我们警察添乱吗?有多少事情等着我们去处理?这个孩子居然一而再再而三的爬楼顶玩。最可恨的是,这孩子居然对我说,明天的新闻上别忘了写上他的名字。

   (3)同事小马怒气冲冲把陈小雨带到我办公室。也难怪小马会生气,这孩子爬楼顶爬出瘾来了,开始几次还有点害怕,低着头不敢吭声,后来居然用满不在乎的眼神看我们,嘴角还露出一丝叛逆的挑衅。

(4)我拉着陈小雨走到外面。我用很温和的口吻对陈小雨说,小雨,你告诉阿姨,你为什么要去爬楼顶呢?你那样做很危险的,如果你有什么闪失,你父母该会多担心呀!陈小雨低下头不说话。我一看有戏,继续开导。小雨,你爸爸妈妈一定是在外面打工吧?他们肯定也不希望你有事。你好好上学,爸爸妈妈在外面才能放心。陈小雨还是不吭声,但是我看他的眼神已经不再抗拒。我决定从根本上解决问题,这孩子家里没有爸爸妈妈,只有一个啥也听不见的奶奶,这孩子蛮可怜的。

(5)我拍了拍陈小雨的肩膀说,你有什么难事,尽管和阿姨说,阿姨一定帮你。好不好?我的眼睛看着他,眼睛里装满了十二分的真诚。小雨终于抬起头看了看我,但是又立马低下去了。我不禁在心里叹了口气,看来我还是无法走进孩子的心。我再次拍了拍小雨的肩膀,站起身准备离开。阿姨,你说我妈妈会看到我爬楼顶的新闻吗?

   (6)我看向小雨,发现他正忽闪着眼睛看着我,眼神深邃,如一口望不见底的深潭。这样的眼神不该出现在一个九岁孩子的眼睛里。我的心猛然疼了,这孩子一定是想他的妈妈了。他是希望妈妈看到新闻后,回来看他。小雨,阿姨负责帮你找妈妈,阿姨保证,一个星期之内,帮你找到。但是,你要保证一定要好好学习,好吗?我抿着嘴认真地看着小雨,等待小雨。终于小雨重重地点了点头。我没有辜负小雨的期望,我为小雨带来了他妈妈的亲笔信。小雨的妈妈在信中说,让小雨好好学习,她外边为小雨挣取学费,以后每月都会给小雨写信,小雨在生活上需要什么,尽管写信告诉她,她会寄过来。

   (7)小雨看到信,并没有我想象的高兴,相反眼神很复杂。我拍了拍小雨的肩膀,说,你要体谅你的妈妈,妈妈一切都是为了你。如果你不嫌弃, 让阿姨来做你的好朋友,好不好?小雨不相信地看了看我,我微笑着点了点头。小雨腼腆地笑了。我松了口气,这孩子的心结开始松动了。

   (8)从此我的生活中多了一份牵挂,那就是小雨。从小雨的眼神中,我也看到了他对我越来越信赖和依恋。他变得越来越开朗,每次都会和我分享他学习的进步。

   (9)我问小雨,小雨,你长大了想干什么?我要和你一样当警察。小雨毫不犹豫地说。我开心的说,好,那你更加要努力学习呀。我一直伴着小雨一路成长,帮着照顾他的奶奶。而小雨的妈妈铁打不动每月都会给小雨写信,寄生活费。十年后,小雨真的顺利地考上了警察学校。

   (10)看着已经长成帅小伙的小雨,我想是时候该告诉他一切了。

   (11)阿姨,我想告诉你一件事。

   (12)好啊,小雨,你说吧。没想到这孩子也有事要告诉我。

   (13)身穿制服英姿飒爽的小雨,向我立正敬了一个标准的军礼,说,谢谢阿姨像妈妈一样陪伴呵护我,没有阿姨就没有我今天的小雨。我知道,所有的信都是阿姨写给我的。我的妈妈在那年就去世了,但是我一直不愿意接受这个事实,而且很愤恨命运对我的不公,我爬上楼顶,就是为了和我天堂的妈妈更近一些。当我看到那些人都兴奋地看着楼顶上的我的时候,我心里面的愤恨就更深了,于是就想戏弄他们一下,看到这么多人为我忙碌,还有记者扛着摄像机赶过来,我找到了恶作剧的满足,看到警察被我气个半死的样子,我就想笑。阿姨,是你治好了我的心病,让我感受到了妈妈的温暖。我立志当警察就是为了像你一样去帮助更多需要我帮助的人。

    (14)小雨,阿姨为你高兴。看着满脸阳光的小雨,我由衷地笑了,我知道,我什么也不用说了。

(选自《小小说选刊》2016年第5期,有删改

1.根据小说的情节,以“我”为陈述对象,完成下列表格。

情节

    主要事件

开端

“我”因小雨经常爬楼顶而开导他

发展

高潮

 

 

2.文章多处运用了伏笔的手法,请举一例,并分析其作用。

3.联系上下文,品味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分析其表达效果。

(1)后来居然用满不在乎的眼神看我们,嘴角还露出一丝叛逆的挑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小雨腼腆地笑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结尾段“看着满脸阳光的小雨,我由衷地笑了,我知道,我什么也不用说了。”一句中, “我”为什么不用说了?小说这样结尾有什么作用?请作简要的分析。

 

查看答案

    我愿汝曹将平昔已读经书,视之如拱璧,一月之内,必加温习。古人之书,安可尽读?但读得一篇必求可以背诵然后思通其义蕴而运用之于手腕之下。如此,则才气自然发越。若曾读此书,而全不能举其词,谓之“画饼充饥”;能举其词而不能运用,谓之“食物不化”。二者其去枵腹无异。汝辈于此,极宜猛省。

(选文有删节)

(注释)①曹:辈。②拱璧:大璧,泛指珍宝。③义蕴:内在的意义。④发越:散播。⑤举:举出⑥枵(xiāo)腹:腹中空虚。⑦极:,急。

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必加习/故而知新 B.安可读/食之不能其材

C.二者其枵腹无异/游人而禽鸟乐也 D.极宜猛/不人事

2.请用三条“/”给文中画线句子断句。

但读得一篇必求可以背诵然后思通其义蕴而运用之于手腕之下

3.结合选文和课文《孙权劝学》,分别说说作者对读书的看法和孙权对吕蒙读书要求各是怎样的。

 

查看答案

阅读古文,回答各题。

河中石兽

纪昀

沧州南一寺临河干,山门圮于河,二石兽并沉焉。阅十余岁,僧募金重修,求石兽于水中,竟不可得,以为顺流下矣。棹数小舟,曳铁钯,寻十余里无迹。

一讲学家设帐寺中,闻之笑曰:“尔辈不能究物理,是非木杮,岂能为暴涨携之去?乃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湮于沙上,渐沉渐深耳。沿河求之,不亦颠乎?”众服为确论。 

一老河兵闻之,又笑曰:“凡河中失石,当求之于上流。盖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水不能冲石,其反激之力,必于石下迎水处啮沙为坎穴,渐激渐深,至石之半,石必倒掷坎穴中。如是再啮,石又再转,转转不已,遂反溯流逆上矣。求之下流,固颠;求之地中,不更颠乎?”如其言,果得于数里外。 然则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断欤?

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1)山门于河______________        (2)十余岁______________

(3)沿河求之,不亦______________

2.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横线句子。 

(1)尔辈不能究物理。是非木杮,岂能为暴涨携之去? 

(2)然则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断欤?

3.下列对文章的分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章第二段叙写了讲学家分析石兽随着水流越埋越深,应该在原地寻找,现场大家都认为这是正确的结论。

B.本文先议后叙,通过讲述寻找石兽的四种方法及结果,揭示文章主旨,总结全文,脉络分明,结构严密。

C.文章对讲学家和老河兵主要运用了语言和神态描写。其中“求之下流,固颠;求之地中,不更颠乎”这句话是老河兵听说了讲学家的话后,所说的话。

D.文中老河兵综合考虑各种因素,提出符合实际的结论,代表的是实事求是的作风。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