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面小题。
蒹 葭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蒹葭萋萋,白露未晞。所谓伊人,在水之湄。
溯洄从之,道阻且跻。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
蒹葭采采,白露未已。所谓伊人,在水之涘。
溯洄从之,道阻且右。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沚。
1.对这首诗赏析不当的一项是( )
A.全诗分为三章,每章前两句以凄清冷漠的景致起兴,形成一种沉郁悲凉的氛围,同时又暗寓了时间的推移。后六句描写访求伊人而未得的迷惘之情。
B.在水一方、宛在水中央宛在水中沚是说伊人所在的地方有流水环境,仿佛置身于州岛上,可望而不可及。
C.伊人是诗人访求的对象,是美的化身,在诗人矢志不渝的追求中,犹如强烈地感受到了那在水一方的倩影。
D.这首诗描写了伊人生活的环境和诗人在不同时间不懈地寻找伊人的过程,因此,从诗的内容看,它应是一首叙事诗。
2.“蒹葭苍苍,白露为霜”属于什么描写?有什么作用?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甲)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教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省,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节选自《桃花源记》)
(乙)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
(选自《礼记•礼运》)
1.解释下面加点的词语。
(1)屋舍俨然 (2)阡陌交通
(3)不独子其子 (4)货恶其弃于地也
2.下面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属予作文以记之
B.潭中鱼可百许头 高可二黍许
C.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 此独以跛之故,父子相保
D.大道之行也 策之不以其道
3.翻译下面句子。
(1)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2)选贤与能,讲信修睦。
4.理解文意,回答问题
(1)《桃花源记》中出现的成语有豁然开朗、怡然自乐、落英缤纷、鸡犬相闻等,请你再补充一个 __________________。
(2)孟子有句名言:“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乙)文中与之异曲同工的句子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5.陶渊明描绘的“世外桃源”艺术地再现了“大同”社会的生活风貌,因此二者有许多相似的地方。从两段选文中再找出一例,说说它们的相似之处。
阅读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贵在养成良好习惯
一位已经卸任的哈佛大学校长告诉他的学生:“人,若是能养成每天读10分钟书的习惯,则二十年后,必判若两人。”这是一个十分有益的告诫,说明学习成才贵在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何谓习惯?字典的解释是“在长期里逐渐养成的,一时不容易改变的行为倾向或社会风尚。”常常接触某种新情况而逐渐适应,也称为习惯。习惯有好坏之分。每天读10分钟书的习惯是一种良好的习惯,是于人于己于社会皆有利的习惯。激励大师金克拉说:“良好的习惯是你能够拥有的最好的素质,尤其在事业上。”他总结了使他事业和人生皆臻化境的因素:自律,努力工作,判断力,诚实正直,守信,以及富有感染力的幽默感。这些素质是任何成功人士都必须具备的。
有人说:“习惯是人的第二本性,是人后天的全部本性。”这是从生物学角度对习惯作出的更为本质的分析与判断。生物学家告诉人们,不断重复的习惯性行为,往往会转变为一种肌体的内在的机能和行为倾向,这是一种生物的内在本性。人们从小就接受这样一种教育、培养和训练,那就会使人每一天的神经系统的活动有利于人每一天的生活。因此,人们要做到尽可能地把一些有益的行为转变为习惯性的、自觉的行为,抵御和避免一些不利的行为。
习惯可以帮助人们完成自己的职责,也可以引导人们走向深渊。从这个意义上来讲,习惯决定命运。哈佛大学心理学教授曾对1200名失败人士进行过调查,当被问及他们失败的原因时,几乎95%的人都认为“不良的习惯是导致失败的重要原因”。习惯就像地球的引力一样,无处不左右人们的生活。人们平时常说命运掌握在自己的手中,就是讲的这个道理。
良好习惯需要培养。据说,柏拉图当年曾经因为某件小事责备过一个小孩。小孩委屈地说:“就因为这点小事,你就责备我吗?”柏拉图严肃地回答说:“如果养成了习惯,可就不是小事了。”每个人的所有行为,即便是极其小的细节,都会被一种我们觉察不到的东西记录下来,这东西便是我们自己所养成的习惯。比如,每天同一时刻开始读10分钟书,过一段时间就会发现,每当这一时刻即使事先没有做好准备,你也会进入同样的精神状态,这也就是人们常说的“习惯成自然”。人们习惯在早已习惯的轨道上滑行,习惯在习惯的人与事中穿梭。可以说,习惯是一种行为的本能。
抑制坏的习惯,培养良好习惯,关键在于自我节制。正如戏剧大师莎士比亚所说:“如果今天能做到有所节制,下次就容易做到,再下次就更容易做到。因为习惯能改变人的本性。它要么能阻止人性中的邪恶,要么使其更为放纵。”年轻人更需严格自制,不能放纵自己,不能养成懒散的习惯,贪玩好乐的习惯。而要积极进取,养成勤奋好学的习惯。培养良好的习惯需从规范自己的每一个细微的行为开始。
(选自《成功之路》有删改)
1.选文的主要观点是什么?
2.怎样理解“习惯就像地球的引力一样,无处不左右人们的生活”这句话?
3.画线句子用的是什么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
4.对本文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章在第三段论述了养成良好的习惯的重要性。
B.习惯是在长期里逐渐养成的,不能改变的行为倾向或社会风尚。
C.“人,若是能养成每天读10分钟书的习惯,则二十年后,必判若两人。”这句话强调了要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D.年轻人更要严格自制,积极进取,养成勤奋好学的习惯。
5.有同学认为“人无完人,有点毛病没什么大不了的。”这种看法对吗?为什么?
阅读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十一支康乃馨
记得那个母亲节,五月的第一个星期天,也是我们留在澳洲的最后一年。我和弟弟一直想送妈妈一打康乃馨。我们整整一个月没光顾游戏机室,终于有了小小一笔钱。
下午,当我和弟弟兴冲冲地打算去买礼物时,却发现了一桩糟糕的事情,我把攒的那笔钱给丢了。“我记得是放在上衣口袋里的。”我惊惶失措地说,弟弟已经快要哭出来了。
我们俩翻遍了上衣口袋,都不见那钱的影子——在我们的计划中,那钱够买一打包装精美的康乃馨和一大块巧克力。所有的希望都断绝以后,我们决定马上去附近的花店打临时工,在节日里,花店是最需要一些送花的小工的。
休斯太太的花店,就在学校边上。她是两个女儿的母亲。我和弟弟都相信她会给我们一些帮助的。
老板娘正在忙着招呼顾客。在她身后,全是新鲜的康乃馨,小小的店铺弥漫着一种馨香。
“买花吗?”漂亮的老板娘看见了我们,“素色的康乃馨,送给你们的妈妈。”
“是的,噢——不,我们是想找一份工做,您这儿还却人手吗?——我们打算用自己挣的钱给妈妈买一份礼物呢。”
“好孩子,你们等一等,就会有活儿干的——哦,瞧——”老板娘从一位先生手中接过扎好的一束花,打上蝴蝶结,附上地址交给我们;接着又有人打电话订花。不一会儿,我和弟弟都有了满满一筐子待送的鲜花;我们把筐子挂在自行车前,骑着车出发了。
“能不能向收到鲜花的母亲们要一支?”当我们看到我们的第一位主顾收到我们送去的鲜花后幸福快乐的样子时,我突然产出了这样一种想法:“这个办法一定行,谁不愿意将幸福与人分享呢?况且我们可以不要小费。”弟弟也说。于是第二位主顾收下鲜花后,我鼓足了勇气说道:“是真的,太太,你要相信我们,我们就要离开澳大利亚,爸爸带我们回到中国,可是妈妈有事没法去,这是我们跟妈妈在这里过的最后一个母亲节——你知道我们多想送妈妈一束康乃馨,叫妈妈开心。”
一口气说了这么多,我自己也奇怪,等到这位好心的太太出人意料又如我所愿地递给我一支漂亮的康乃馨时,我红着脸竟不知道该怎样表示感谢。
三个钟头内我们跑了大半个堪伯宁,累得气喘吁吁,却异常兴奋。因为每一位接受礼物的母亲,在听我们的解释之后,都乐意留下十一支康乃馨,而让我们选取一朵最漂亮的。
桑费尔德区,格林伍治街,72号……我按着地址按响了门铃。这是最后一位主顾。
开门的是一位老太太,披着针织的披肩。一见到我手中的花,就先笑了。
“谢谢!”她接过花,深深地闻了一下,带点骄傲地告诉我们:“我儿子再忙也记得今天这个日子的,我已经有27张烫金的收据了。”说着就掏出小费。
“不。”我说:“我只希望你能允许我在这束康乃馨中挑一朵。我只要一朵,可以吗?”
“噢,当然,如果你需要的话。”老太太显得很惊讶,“可是,你要它做什么呢?”
“送给妈妈。”并说我们有十支了,就要实现我们的计划了。
老太太听完我叙述,就从花束中挑出一朵最漂亮的,交给我说:“多好的孩子,快回去吧。我祝福你们的妈妈。”
近傍晚了,我们快乐地回到家,送给妈妈的,也是十一支康乃馨。
1.“我”和弟弟为什么在这个母亲节特别想送康乃馨给母亲(请用文中原话回答)?
2.为什么每位收到祝福的母亲都乐意让“我们”选一支最漂亮的康乃馨?
3.当“我们”发现把给母亲买礼物的钱弄丢后,准备去休斯太太的花店帮忙,文中对休斯太太没有过多介绍,却交代“她是两个女儿的母亲”,为什么?
4.文中对“我们”姐弟俩进行了语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描写。
5.文中多次写到花的美,但作者更要突出的是人的美,你觉得文中的谁美?请写出来并说明理由。
读古诗文,将空缺处的原句书写在横线上。
(1)野马也,尘埃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北冥有鱼>庄子二则》)
(2)常建在《题破山寺后禅院》中,描写古寺静谧祥和,万籁俱寂,只有悠长的钟声,回应着大自然的静默无语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3)是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大道之行也>礼记》)
(4)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马说》韩愈)
(5)《诗经》先秦时叫做《诗》或《诗三百》共305篇,到了汉代被尊称为《诗经》,诗歌内容风、雅、颂和表现手法赋、比、兴合称“_____________________”。
(6)“民生乃国之本,家安则民乐”,这种思想与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表达的济世情怀一脉相承。
走进名著
人最宝贵的是生命。生命每个人只有一次。人的一生应当这样度过:回首往事,他不会因为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会因为卑鄙庸俗而羞愧;临终之际,他能够说:“我的整个生命和全部精力,都献给了世界上最壮丽的事业——为解放全人类而斗争。”要抓紧时间赶快生活,因为一场莫名其妙的疾病,或者一个意外的悲惨事件,都会使生命中断。
(1)上面这段文字选自前苏联作家奥特斯洛夫斯基的作品___________________ ,主人公保尔是在________________ 的影响下逐步走上革命道路,在革命的熔炉中他从一个工人子弟锻炼成为无产阶级战士。
(2)在保尔身上凝聚着那个时代最美好的精神品质:为理想而献身的精神、_____________的意志和顽强奋斗的高贵品质。
(3)填空
14岁的女孩苏菲有一天放学回家,收到一封神秘的来信,信上只有一句话——“你是谁?”从此以后,神秘而不寻常的来信接踵而至,向她提出一些看似莫名其妙的问题:“世界从何而来”“水能变成酒吗?”……由此,一幅伟大的画卷在她面前展开……
这部著作的名称是__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