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政治试题 >

马克思说:“宪法是法律的法律。”这句话说明宪法( ) A. 具有最高法律效力是其...

马克思说:“宪法是法律的法律。”这句话说明宪法( )

A. 具有最高法律效力是其他法律的立法基础和依据

B. 宪法确认公民的一切权利

C. 制定和修改程序严格

D. 是一切组织和个人的具体活动准则

 

A 【解析】 本题考查宪法与普通法律的关系。 “宪法是法律的法律”,强调了宪法的法律效力、与普通法律的关系,依据教材知识可知,宪法具有最高法律效力,是普通法律的立法基础和依据,A符合题意。宪法确认公民的基本权利,B错误。C正确,但不符合题文主旨。D错误,宪法是一切组织和个人的根本活动准则。故选A。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材料一:2018年10月24日建成通车的港珠澳大桥,是一座人类建设史上迄今为止里程最长、投资最多、施工难度最大、设计使用寿命最长的跨海公路桥梁。英国《卫报》将港珠澳大桥称为“新世界七大奇迹之一”。总设计师林鸣和带领他的工程师团队,充分发扬大国工匠精神,刻苦钻研,自主研发,因此新材料、新工艺、新设备、新技术层出不穷。仅新专利就达400多项,其中7项为世界之最,在多个领域填补了空白。

材料二:

 

科技进步对经济

贡献率(%)

对外技术依存度(%)

万人专利拥有量

(件)

世界上创新型国家

 

70%以上

30%以下,其中美国、日本为5%以下

美国1760

德国1750日本1500

中国

40%左右

50%以上

10

 

(1)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谈一谈你对我国科技创新发展现状的认识。

(2)看到以上材料后,甲乙两位同学发表了不同看法:甲:科技创新扬国威、增国力,应大力加强。

乙:科技创新耗时耗力,其实没有太大必要。

请从中任选一个观点进行评析。

(3)为使我国尽快迈入“创新型国家”行列,请你从国家、社会、企业、个人任选一个角度,分别提出两条建议。

 

查看答案

2018年11月13日,“伟大的变革—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大型展览”在中国国家博物馆开幕。展览充分展示了40年来人民群众生产生活发生的伟大变迁,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展厅里,某校初三年级的同学们在认真观看展览,有的同学结合道德与法治课上所学,记录着一些感兴趣的数据。

 

从1978年到2017年,中国粮食年产量从3亿吨跨越到超过6亿吨,肉蛋奶果菜茶和水产品等日益丰富,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从171元增长到25947元,扣除物价因素,实际增长22.8倍。全国农村贫困人口从7.7亿人减少到3046万人,贫困发生率97.5%降低到3.1%,中国对全球减贫贡献率超过了70%。国内生产总值由3645亿元迅速跃升至82.7万亿元,跃居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中国GDP在世界的占比由1.8%上升至15%,连续多年对全球经济增长的贡献率更是超过30%,成为世界经济增长的主要稳定器和动力源。

从1978年到2017年,中国粮食年产量从3亿吨跨越到超过6亿吨,肉蛋奶果菜茶和水产品等日益丰富,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从171元增长到25947元,扣除物价因素,实际增长22.8倍。全国农村贫困人口从7.7亿人减少到3046万人,贫困发生率97.5%降低到3.1%,中国对全球减贫贡献率超过了70%。国内生产总值由3645亿元迅速跃升至82.7万亿元,跃居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中国GDP在世界的占比由1.8%上升至15%,连续多年对全球经济增长的贡献率更是超过30%,成为世界经济增长的主要稳定器和动力源。

(1)从数据中可以看出,我国经济发展取得的巨大成就表现在哪些方面?

(2)中国仅用短短40年走过了许多发达国家两三百年所走的路,创造了人类发展史上的伟大奇迹。请分析奇迹发生的原因。

(3)参观结束,在返回学校的路上同学们还在兴奋地谈论着。一位同学发出这样的感叹:“过去40年,中国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目前,我们国家要集中精力解决面临的主要问题,可以适当放慢脚步了。”你同意这位同学的说法吗?谈谈你的理由。

(4)回到学校,一位同学做了一份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时间表、路线图,请你帮他在方框中填入正确的内容。

 

查看答案

2018年12月18日,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改革开放40周年”报道:我国对环境污染治理的投资快速增加,比本世纪初增长近7倍。在上世纪90年代初,我国沙化面积以每年平均2000平方公里的速度增加,目前,却开始以每年同样的速度减少。清洁能源比重由2013年的15.5%提高到2017年的21%。清洁能源比重也从2013年的15.5%提高到2017年的21%。

目前,我国生态文明建设处在负重前行的关键时期,我国正在把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同生态文明建设统筹起来,确保到2035年,生态环境质量实现根本好转。

小芳在“时事播报”中与同学们分享了上述材料,同学们纷纷发表自己的看法:小丽同学说:我国生态文明建设取得了决定性胜利,美丽中国目标已经实现。小静同学说:刚一入冬,雾霾天就出现了,说明我国生态环境建设成效不大。

(1)请结合所学知识和以上两位同学的看法,谈谈你的认识。

(2)建设美丽中国,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作为青少年,我们应该怎样努力成为生态环境的守护者?

 

查看答案

在道德与法治课上,某校初三(1)班开展了社会热点评述活动。同学们聚焦高铁“霸座”事件,展开讨论。

(事件回放)2018年8月21日,在济南西站开往北京的G334次高速动车组列车上,一男乘客不肯对号入座,强占女乘客的座位,还对前来劝阻的列车长和乘务员胡搅蛮缠,“我站不起来”“给找个轮椅呗”“我有座位在那儿,她可以去坐啊”,拒绝回到自己的座位。记录这一过程的视频发布到网上后,引发了网友热议:

(1)结合网友的评论,综合运用道德与法治的相关知识,评析该男子的行为。

(2)为减少社会上类似“霸座”行为的出现,请你提出三条合理化建议。

 

查看答案

2018年12月4日是我国第五个国家宪法日,也是中国首个“宪法宣传周”。我区某中学组织了宪法晨读、“争做宪法小卫士”知识竞赛等丰富多彩的主题宣传活动。

学校各年级积极落实宣传活动要求。活动中,初三(1)班同学制作了一期“宪法是国家的根本法”的手抄报,列出了如下几段法律条款。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

社会主义制度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根本制度。中共产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禁止任何组织或者个人破坏社会主义制度。

宪法的修改,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或者五分之一以上的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提议,并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以全体代表的三分之二以上的多数通过。法律和其他议案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以全体代表的过半数通过。

为了保护未成年人的身心健康,保障未成年人的合法权益,促进未成年人在品德、智力、体质等方面全面发展,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根据宪法,制定本法

 

(1)请你结合板报内容,运用所学知识,对“宪法是国家的根本法”进行说明。

(2)在“宪法宣传周”活动总结大会上,初三(2)班向同学们发出倡议。请你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面续写。同学们:宪法是国家的根本法。宪法与我们每个人息息相关,我们的一生都离不开宪法的保护。所以,我们要。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