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下图,完成22~23题。
1.下列能够正确反映图中①的事例是
A.有色冶金工业 往往会在大型水电站或火电站附近集聚
B.运输量大的工业企业往往在高等院校附近集聚
C.体积小、重量轻、价格贵的电子元器生产企业与电子产品组装厂之间的集聚
D.产品复杂、零部件种类繁多的复杂产品生产与各零部件生产厂家之间的集聚
2.关于图中②③④⑤的说法,正确的是
A.过程②只能自发形成,不能规划建设
B.内部联系简单的工业区,通过过程③,常会形成重要的工业城市
C.过程④可发挥不同地方的区位优势,形成工业分散
D.现代化的交通运输方式,促进了过程⑤,形成了工业重镇
早期的传统工业区大多是在丰富的煤铁资源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后来临海布局的工业发展较快,如日本太平洋沿岸工业带。据此完成19~21题。
1.不是依靠本区资源发展起来的大型传统工业区是
A.日本太平洋沿岸工业区 B.美国东北部工业区
C.英国中部工业区 D.中国东北工业区
2.美国东北部工业区发展的优势区位条件是
①丰富的煤铁资源 ②便利的水陆交通运输
③丰富的水能资源 ④优美的环境条件
A. ①③ B.①④ C.①② D.②④
3.面对传统工业区的衰落,各工业区采取的主要措施是
A.加大对钢铁等传统工业的投资力度 B.对钢铁等工业实行保护政策
C.积极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 D.调整区域产业结构
下图中甲、乙、丙反映了三类工厂的投入构成情况,据此回答17~18题。
1.按主导因素划分,甲类工厂代表的工业类型是
A.市场指向型 B.劳动力指向型 C.原料指向型 D.动力指向型
2.乙类工厂运费低的原因最不可能是
A.需要的原料和能源少 B.产品科技含量高
C.以航空运输为主 D.靠近原料地和消费市场
读右图,图中椭圆代表分布于不同国家的零件生产厂家。完成15~16题。
1.图中所示的工业部门可能是
A.啤酒酿造工业 B.服装制造工业
C.飞机制造工业 D.钢铁冶炼工业
2.该工厂的零部件生产出现了全球化趋势。这样做的最终目的是
A.增加产品的国际化程度,从而更好地被世界各国人选购
B.充分发挥各地优势,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经济效益
C.带动相关各国经济的发展,从而促进全球经济水平的提高
D.跨国公司为显示其实力,从而提高某品牌知名度
下图表示某地农业生产投入的变化过程,读图回答13~14题。
1.影响该地区农业地域类型变化的主要因素是
A.自然条件的变化 B.市场需求的变化 C.科学技术的发展 D.国家政策的变化
2.图中④阶段比③阶段更有利于该地区农业的可持续发展,这是因为
A.引进了新的蔬菜品种,更适合在当地种植
B.加大科技投入,提高了蔬菜产量
C.减少温室大棚使用,提高了经济效益
D.减少了化肥、农药投入,促进了农副产品综合循环利用。
我国西北地区发展农业生产最重要的限制条件是
A.土地资源不足 B.化肥、农药不足 C.劳动力不足 D.水资源不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