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下图,回答39-41题。
1.图中①②③④四区域跨越了我国
A.地势三级阶梯 B.三大自然区 C.三个经济地带 D.五个温度带
2.关于四地区特征叙述,正确的是
A.①地区石油、天然气资源丰富
B.②地区是我国主要的木材基地
C.③地区河流含沙量大,汛期短
D.④地区是我国重要的棉花产区
3.关于四地区突出的环境问题的说法,正确的是
A.①地区——水土流失、土地荒漠化
B.②地区——黑土侵蚀、森林的破坏
C.③地区——酸雨危害、土地盐渍化
D.④地区——干旱风沙、土地沼泽化
读右图,完成37-38题。
1.关于我国耕地结构变化的描述正确的是
A.农业结构调整导致耕地面积减少越来越多
B.生态退耕对耕地变化影响最大
C.灾毁耕地总体趋势增多
D.建设用地总体趋势减少
2.生态退耕试点地区针对的环境问题主要是
①酸雨 ②水土流失 ③土地荒漠化 ④臭氧层破坏
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①④
下图为“区位因素构成示意图”,读图完成34-36题。
1.若a、b、c分别代表农业区位因素的劳动力、生产资料和科技因素,则图示农业地域类型是
A.商品谷物农业 B.乳畜业
C.稻作农业 D.原始迁移农业
2.若a、b、c分别代表工业区位因素中的原料、能源和市场,则图示工业部门是
A.炼铝工业 B.制糖工业
C.航天工业 D.服装加工业
3.若该图表示城市中心商务区的区位因素构成.则 a代表的是
A.市场 B.交通 C.教育水平 D.环境状况
1991年,我国经批准获得一块7.5万平方千米的国际海底矿区C—C海区。据此回答32-33题
A.西南方 B.东北方 C.西北方 D.东南方
2.在C—C海区中,主要开采
A.石油、天然气 B.锰结核 C.煤炭 D.铁矿
下图为我国东部地区某城市形态变化示意图,据图回答29-31题。
1.下列关于该城市的描述正确的是 ( )
A.建国前,公路对城市形态的影响最大
B.建国后,铁路对城市形态的影响最大
C.建国以来城市化的速度是先快后慢
D.郊区城市化是城市扩展的主要途径
2.该城市向外扩展的主要自然条件优势是 ( )
A.地形 B.气候 C.水源 D.土壤
3.形成城市交通运输以公路运输为主的主导因素是 ( )
A.运输距离 B.运输质量
C.运输速度 D.运输数量
城市化进程大幅度改变了原有的水文生态。专家在进行城市化、下水道普及率以及径流量的相关分析研究时,将三者之间关系归纳如图。读图回答27-28题
1.该图反映了
A.城市下水道普及率越高,产生径流越少 B.城市化水平越高,产生径流越少
C.与城市相比,农村产生径流少 D.城市化水平越高,对水体污染越严重
2.依据该模式推断,某地区1970年时城市化程度20℅,下水道普及率40℅;2000年城市化程度90℅,下水道普及率80℅.若年降水量不变,则2000年产生的径流量相当于1970年的
A.二分之一 B.三分之一 C.两倍 D.三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