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地理试题 >

湿地与森林、海洋并称为全球三大生态系统,具有维护生态安全、保护生物多样性等功能。...

湿地与森林、海洋并称为全球三大生态系统,具有维护生态安全、保护生物多样性等功能。人们把湿地称为“地球之肾”、天然水库和天然物种库。云南的大山包、拉市海、纳帕海和碧塔海(如图)是我国新增的4处国际重要湿地。20世纪80年代初,纳帕海周围山上的原始森林已被砍伐殆尽,为开垦田地、扩大牧地,人们设法排干湖水、降低水位,致使湿地面积不断减少。当年勘察人员仅调查到残存的100余亩沼泽地、数十只黑颈鹤。根据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满分5 manfen5.com

 

1.图中4等温线向北突出,主要原因

A.受太阳辐射的影响                               B.受河流流向的影响

C.受地形地势的影响                               D.受热带季风的影响

2.与图中4处湿地的形成无关的是

A.海拔高,气温低,蒸发量小

B.地形相对低洼,容易积水

C.植被较好,容易涵养水源

D.都濒临长江,常受到长江洪水的泛滥而积水

3.纳帕海20世纪80年代的状态

A.影响着云南省的干湿状况

B.增加对长江水源补给

C.破坏当地农业生态,使粮食单产减少

D.改变植被垂直分布,破坏环境的整体性

 

1.C 2.D 3.C 【解析】 试题分析: 1.此题以等温线为背景考查影响气温的因素。河谷地带,地势低,气温比同纬度地区气温高,等温线向北弯曲。选C; 2.云南的大山包、拉市海、纳帕海和碧塔海位于我国西南地区云贵高原,海拔高,气温低,蒸发较小;在地势较低的洼地,产生积水;上游流经横断山区,植被较好,涵养水源能力较强。故ABC都是湿地的成因;云南的大山包、拉市海、纳帕海和碧塔海四地没有都濒临长江,故选D。 3.20世纪80年代初,人们砍伐森林,开垦为耕地;排干湖水、降低水位,湿地面积不断减少,使得对湿地周边气候的调节作用减弱,改变周边地区的干湿状况,不会影响云南省的干湿状况,故A错;湿地减少,导致涵养水源能力下降,减少了对长江水源的补给,故B错;湿地减少,导致湿地生态功能下降,其地农业生态被破坏,导致粮食减产,故C对;湿地减少,生物多样性受损,该地不是山地,不会影响植被的垂直分配,故D错。 【考点定位】等值线的判读,影响气温的因素,湿地的形成,湿地的价值,湿地破坏后的影响。 【知识扩展】湿地的概念:不论其为天然或人工、长久或暂时性的沼泽地、泥炭地或水域地带、静止或流动、淡水、半咸水、咸水体,包括低潮时水深不超过6米的水域。它一种广义的定义。这个定义包括海岸地带地区的珊瑚滩和海草床、滩涂、红树林、河口、河流、淡水沼泽、沼泽森林、湖泊、盐沼及盐湖。 【名师点睛】湿地资源问题的产生原因 湿地资源问题主要表现为湿地减少,质量下降,各种效益难以发挥,原因分析如下: (1)自然原因 湿地减少本身是一个自然过程,即沉积物自然充满湖泊,失去其充水洼地的形态与功能,但这一自然过程十分漫长。所以从地球历史以百万年为单位的时间尺度看,一切湖泊和沼泽的存在都是一种过渡性现象。 (2)人为原因 近代人类活动的干预,极大地加速了湖沼消亡的过程,在几代人乃至一代人的时间内实现了湖沼的消亡。湿地消失的人为因素见下表: 人为因素类型 导致的结果 外部物质进入, 填充作用加剧 土壤侵蚀 导致入湖泥沙量大增 围湖(海) 造陆 使湖沼和海滨滩涂面积剧减,乃至消失 内部富营养化加剧,水草繁茂、泥炭化加速 环境污染 造成入湖营养物增加,使湖沼内藻类与水草丛生,也就是人为加速的富营养化过程 湿地中水量减少、干涸 大量引水灌溉 使水量减少,有些湖沼在几十年内就明显缩小、变浅,直至完全干涸 河流的截流改向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GIS中,不同类型的地理空间信息储存在不同的图层上。叠加不同的图层可以分析出不同要素之间的相互关系。回答下列问题。

1.城市交通图层与城市人口分布图层叠加,可以

A.为商业网点选址          B.分析城市规划方向

C.了解城市结构的变化      D.估计工业产值

2.对1980年与2005年城市土地利用的遥感地图进行分析,能够

A.计算交通流量变化                         B.预测洪涝灾害变化

C.了解城市结构变化                         D.预测城市降水变化趋势

 

查看答案

我国地域辽阔,各地自然地理环境差异明显。在自然环境方面,我国形成了特点各异的三大自然区(如下表)。回答下列问题。

 

东部季风区

西北干旱半干旱区

青藏高寒区

地形地势

平原丘陵/海拔较低

高原山地

高原

气候

季风气候

大陆性气候

高寒气候

水文特征

外流河

内流河

多冰川

植被和土壤

温带森林/黑土、褐土、红壤

草原发育下的土壤

冻土

区域内部差异形成的主导因素

海拔高度

 

1.表中空格应该填写的内容分别是

A.地形、热量       B.热量、水分

C.水分、热量       D.海陆位置、纬度位置

2.我国东部季风区气候形成的主要原因是

A.赤道低气压带和信风带的交替控制

B.副热带高气压带和西风带的交替控制

C.热带气旋的形成

D.冬夏季节的海陆热力性质差异

3.相对于东部季风区,西北干旱半干旱地区农业生产的优势是

降水丰富热量充足光照充足气温日较差大土壤肥沃灌溉水源充足

A.①③④           B.②③④           C.③④⑥           D.③④

 

查看答案

(28分)读我国某地区示意图及相关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新丝绸之路经济带”是在古丝绸之路”基础上形成的一个新的经济发展区域,被誉为“世界上最长、最具有发展潜力的经济大走廊”。

区域为新丝绸之路经济带”的重要组成部分,示意河西走廊古丝绸之路部分路段。

满分5 manfen5.com

满分5 manfen5.com

材料二:图天山自然带垂直带谱图。

(1)图中人口分布特点是    ,本区域人口容量总体特征是    (高或低),影响人口容量的主要制约因素是    (6分)

(2)简析河西走廊成为“古丝绸之路”重要通道的区位条件。(8分)

(3)说明地形(海拔、坡向角度)对天山自然带分布的影响。(6分)

(4)简述图中“新丝绸之路经济带”发展的有利社会经济条件。(8分)

 

查看答案

(28分)阅读图文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图12表示东南亚区域略图。

材料二: 火山喷发作用是地壳运动的一种表现形式,一般是指地壳深处熔融的岩浆喷出地表,伴随着喷出大量水蒸气、火山灰等物质,熔融的岩浆在地表逐渐冷却堆积形成具有特殊结构和形态的山体;火山喷发既会给人类活动带来巨大的灾难, 但同时也会给人类带来巨大的财富。

材料三: 印尼是世界最大的群岛国家,人口约2.38亿,面积190万平方千米。图13表示2007年印尼种植业中不同类型农作物产值、出口额以及进口额所占比重示意图。

满分5 manfen5.com

(1)在答题纸的图中标出两大板块运动方向,其形成的主要地形地貌、、。(8分)

(2)举例说明利用火山资源发展的主要产业活动。(8分)

(3)比较印尼种植业产值结构和出口额结构的差异,并分析原因。(12分)

 

查看答案

某地位于晨昏线上,若该地昼长夜短,且正午太阳高度角为40°,则该地的纬度范围(X)为

A. 50°<X≤70°     B. 23.5°<X≤50°

C. 50°≤X<73.5°   D. 70°<X≤73.5°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