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一 国家人口计生委监测“环渤海”“长三角”“珠三角”、中部、西部,涉及北京、上海、深圳、太原、成都五市的2 330万流动人口,最终绘制的流动人口性别年龄金字塔图如下:
材料二 分户口性质流动人口在各行业就业比例(%)及收入(元)分布图。
材料三 监测显示,流动人口中78.7%为农业户口,21.3%为非农业户口。86.8%接受过初中教育,10.4%接受过大专及以上教育,平均受教育年限为9.9年。
材料四 监测显示,北京流动人口50.9%来自河北、河南和山东;上海的流动人口52.1%来自安徽和江苏。
(1)结合材料一、二、三分析我国目前人口流动的主要特点。
(2)根据材料四可判断流动人口的就业主要集中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行业。
(3)人口大量流动给流入区造成的影响主要有哪些?
阅读诗句“雨里鸡鸣一两家,竹溪村路板桥斜。妇姑相唤浴蚕去,闲着中庭栀子花。”完成下面小题。
1.诗句描述的聚落是 ①乡村 ②城市 ③平原 ④山区( )
A. ①③ B. ②④ C. ①④ D. ②③
2.该聚落的特点是①规模较小②空间分布相对分散③聚居的人口较少④呈团块状( )
A. ②③④ B. ①③④ C. ①②④ D. ①②③
下图为上海市主城区三个区域2000年、2010年常住人口密度变化柱状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下列关于上海主城区常住人口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主城区常住人口数量不断减少 B. 常住人口密度由中心向外围逐渐增大
C. 三个区域常住人口密度同步增长D.外环-中环常住人口密度增长最快
2.上海主城区常住人口密度变化空间差异形成的主要原因是( )
A. 自然增长率的空间差异 B. 生活成本的空间差异
C. 教育、医疗条件的空间差异 D. 自然环境的空间差异
3.为缓解上海中心城区的发展压力,需要构筑的最佳城市空间结构模式是( )
A. 多核心 B. 同心圆 C. 扇形 D. 放射状
读下图,回答 下面小题。
1.M 区域的农业地域类型是( )
A. 水稻种植业 B. 大牧场放牧业 C. 商品谷物农业 D. 混合农业
2.M 区域农业生产的优势区位条件不包括( )
A. 当地广阔的市场 B. 便利的交通运输 C. 先进的科技 D. 地形、气候等自然条件优越
3.与M 区域农业发展的背景关系最小的因素是( )
A. 工业化的发展 B. 城市化的进程 C. 世界经济全球化 D. 国际局势多极化
“工厂化农业”也称“农业车间”,即在人为控制下,通过设备、条件的改进,创造适于作物生长的栽培环境,进行可控制条件下的农业生产。由于摆脱了自然环境的束缚,可以实现蔬菜、花卉、家禽家畜饲养全天候、反季节的连续性生产,从而大大提高土地产出率和劳动生产率。根据以上材料,回答下面小题。
1.按农业的分类,“工厂化农业”应属于( )
A. 种植业农业 B. 劳动密集型农业
C. 资金和技术密集农业 D. 粗放农业
2.根据我国国情,发展“工厂化农业”的现实意义主要体现在( )
A. 解决了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出路
B. 缓解了土地、水等资源的紧张状况
C. 改变了农业地域类型
D. 提高了城市居民的物质生活水平
2015年以来,因赣州城市发展需要,对南康区很多村庄进行了拆迁,据此回答下面小题。
1.赣州城市用地日益紧张,对此贡献度最大的土地开发活动是( )
A. 交通道路建设 B. 公园绿地增加 C. 房地产开发 D. 工业用地增加
2.赣州市郊近年来塑料大棚菜田发展迅速的原因是( )
A. 平原地形为主 B. 雨热同期的气候
C. 城市市场需求量大增 D. 农业技术的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