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地理试题 >

下图为甲乙丙丁四地人口变化统计图(人口迁移差额率为人口迁入与迁出的差额占总人口的...

下图为甲乙丙丁四地人口变化统计图(人口迁移差额率为人口迁入与迁出的差额占总人口的比重)。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1.关于四地人口变化的叙述,正确的是(   

A. 甲地人口迁出多于迁入    B. 乙地迁入人口少于自然增长的人口

C. 丙地人口迁入多于迁出    D. 丁地迁出的人口最多,人口增长的最慢

2.关于四地就业机会和经济发展水平的叙述,正确的是(   

A. 甲地就业机会最多    B. 乙地经济发展速度最快

C. 丙地就业机会最少    D. 丁地经济发展水平最低

 

1.C 2.D 【解析】试题分析: 1. 2. 【考点定位】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 【知识拓展】经济因素对人口迁移的影响:①地区间经济发展水平差距越大,人口在地区间的迁移也就越频繁;②经济发展水平高的地区,人口迁人率高;经济落后的地区,人口迁出率高。例如发展中国家人口由农村迁往城市,美国是世界上最主要的人口迁入国。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根据第五次(2000年)、第六次(2010年)全国人口普查数据(表1)。回答下列各题。

1.目前我国大陆地区人口再生产类型属于(   

A. 原始型    B. 传统型    C. 过渡型    D. 现代型

2.不能通过表中数据分析直接得出的结论是(   

A. 人口素质提升明显    B. 十年后劳动力数量将逐步减少

C. 劳动力向东部转移趋缓    D. 人口向城市转移呈上升趋势

3.目前我国最主要的人口问题是(   

①人口老龄化日趋严重  ②人口基数大,增加数量多  ③城市化水平过高  ④流动人口数量大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③    D. ②④

4.根据人口国情,现阶段我国人口工作的主要任务是(   

A. 严格控制人口流动    B. 继续稳定低生育水平

C. 遏制人口老龄化加速势头    D. 提高少年儿童人口比重

5.下列中,不能通过人口普查弄清的是(   

A. 人口数量    B. 人口年龄构成    C. 城市化水平    D. 人口合理容量

 

查看答案

【地理——选修6:环境保护】

20世纪50年代,前苏联在西西伯利亚平原及哈萨克丘陵北部地区组织大规模的垦荒。这一地区属于草原带向半干旱荒漠化过渡的干草原带。该地区后期土壤风蚀加剧,由此引发的“黑风暴”十分严重。

根据图文材料,分析前苏联垦荒区土壤风蚀的自然原因,并说明人类生产活动是如何加剧这一过程的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旅游地理】

骑行是一种健康自然的运动旅游方式,能充分享受旅行过程之美。一辆单车,一个背包即可出行,简单又环保。近年来环青海湖骑行旅游很受欢迎,济南某校的小明计划暑假期间到该地环湖骑行游玩,下图是其拟定的骑行线路图。

结合该地自然环境特征,分析小明此次环湖骑行旅游需要做好哪些准备。

 

查看答案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高考结束后,强海峰同学想到非洲旅行,当他看到某旅游网站关于安哥拉的介绍时,有些内容颠覆了他的认知。下面是网站关于安哥拉的推介:   

提到非洲,是不是就想到酷热?但安哥拉气温舒适宜人,全年平均温度在22℃左右,最高气温也不超过28℃,被称为非洲的“春天国度”。

提到非洲,是不是就想到干燥?安哥拉全年分旱、雨两季,5~9月为旱季,相对凉爽,有很重的雾,也被人们称为“雾季”,潮湿无雨;9~5月(次年)为雨季,气温高湿度大。降水量从东北向西南逐渐递减,东北高原地区年均降水量可达1500毫米,而南部纳米贝沙漠地区年均降水量仅为50毫米。提到非洲,是不是就想到物产丰富?安哥拉确实是富饶的国度,石油、天然气和矿产资源丰富。截止至2014年,安哥拉已探明石油可采储量超过131亿桶,天然气储量达7万亿立方米;主要矿产有钻石、铁、磷酸盐、铜、锰等。森林面积5300万公顷,森林覆盖率35%,是非洲第二大林业资源国,草场资源广阔。水资源潜力1400亿立方米,水力、农牧渔业资源较丰富。

(1)描述安哥拉地形特征并说明判断理由____________

(2)请在下列两个问题中,选择其中一个问题作答。如果多做,则按所做的第一个问题计分。

问题①:解释安哥拉沿海和内陆地区气温舒适宜人的原因_________

问题②:解释安哥拉北部地区内陆湿润、沿海干燥的形成原因_________

(3)分析安哥拉生物物种丰富的原因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我国的桑树栽培已有七千多年的历史,是世界上种桑养蚕最早的国家,种桑养蚕也是中华民族对人类文明的伟大贡献之一。桑树,高3~10米或更高,喜光,喜温暖湿润气候,生长适宜温度25~30℃,耐旱,耐水湿,对土壤的适应性强。桑蚕,起源于我国,是以桑叶为主要食料的吐丝结茧的经济昆虫之一。蚕食桑后,幼虫生长迅速,蚕蛹适宜温度22~28℃,最适温度23.8~25℃,自孵化至吐丝结茧,一般春蚕24~30天,夏秋蚕20~24天。桑蚕茧可缫丝,蚕丝主要用以丝绸生产。

广西宜州市域面积3869平方公里,其中山地、丘陵面积占89.80%。总人口62万,其中农业人口49万。地处黔桂交通要冲,又是西南出海大通道的要地,种桑养蚕历史悠久。近年来,江浙等东部地区种桑面积日渐缩小,随着国家实施“东桑西移”战略,广西宜州市的桑蚕产业突飞猛进,已成为“中国第一大桑蚕基地”。目前宜州共有茧丝绸相关企业20多家,形成了以“种桑养蚕—鲜茧收烘—缫丝—织绸”为主产业链,以桑杆生产食用茵、蚕沙无害化治理和次下茧加工蚕丝被等为重点的循环经济发展模式。目前如何从“东桑西移”到“东绸西移”的“破茧化蝶”问题一直困扰着广西桑蚕产业。下图示意宜州在广西的位置。

(1)与江浙相比,说明宜州有利于种桑养蚕的自然条件_________

(2)从市场角度分析宜州桑蚕业迅猛发展的原因______________

(3)阐述种桑养蚕对宜州地区的积极影响______________

(4)请为“以种桑养蚕为基础”的宜州经济进一步发展提出建议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