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地理试题 >

结合图文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随着矿物能源的大量消耗,大气中二氧化碳不断增多...

结合图文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随着矿物能源的大量消耗,大气中二氧化碳不断增多,充分利用太阳能、降低二氧化碳排放,是工农业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

材料二:

(1)二氧化碳是一种温室气体。二氧化碳增多,是如何加强大气“温室效应”的________

(2)利用“温室效应”原理,解释我国北方地区冬季可以采用大棚技术种植蔬菜、花卉等作物的原因_______

(3)冬季晴天时,在未采用任何取暖设备的条件下,“阳光居室”室内的最高温度可达22 ℃。请

分析“阳光居室”是如何达到这一保温效果的_________

(4)开发利用新能源,能够减缓全球变暖。请根据“温室效应”的原理,解释其原因_________

 

更多地吸收了地面长波辐射,提高了大气温度;增加了大气逆辐射,补偿了地面损失的热量 使冬季的太阳光照得以充分利用;提高了大棚内的温度,使作物在冬季也可种植(可以减轻冻害,提高农业生产抗灾能力);有利于保持、调节大棚内空气和土壤的水分 大部分太阳辐射能透过“阳光居室”的玻璃到达室内地面,地面吸收太阳辐射而增温,并以长波辐射的形式把热量传递给室内大气;地面长波辐射不能穿透玻璃而被反射回地面,从而将热量保留在居室内。同时,封闭的空间也隔绝了室内外热量的交换,加强了保温效果 开发利用新能源可使大气中二氧化碳减少,大气吸收的地面辐射也会减少,大气逆辐射会变弱。大气的保温作用减弱,使气温升高趋势减缓 【解析】(1)二氧化碳是一种温室气体,二氧化碳增多,能更多地吸收了地面长波辐射,提高了大气温度,增加了大气逆辐射,补偿了地面损失的热量。 (2)利用“温室效应”原理,冬季利用太阳光照提高了大棚内的温度,使作物在冬季也可种植,可以减轻冻害,提高农业生产抗灾能力,有利于保持、调节大棚内空气和土壤的水分。 (3)读图可知,“阳光居室”大部分太阳辐射能透过玻璃到达室内地面,地面吸收太阳辐射而增温,并以长波辐射的形式把热量传递给室内大气,由于地面长波辐射不能穿透玻璃而被反射回地面,从而将热量保留在居室内,同时,封闭的空间也隔绝了室内外热量的交换,加强了保温效果,所以冬季晴天时,在未采用任何取暖设备的条件下,“阳光居室”室内的最高温度可达22 ℃。 (4)温室气体增多,导致全球变暖,开发利用新能源,向大气中排放的二氧化碳减少,大气中二氧化碳减少,大气吸收的地面辐射也会减少,大气逆辐射会变弱,大气的保温作用减弱,使气温升高趋势减缓。 【点睛】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读华北地区某城市11月13日20时的气温(单位:℃)实况图,回答下列问题。

(1)此图反映了城市所具有的________效应。在这种效应的作用下,如不考虑其他因素,当晚城郊之间风向应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形成此图所示效应的主要原因是____

A.城市生产和生活活动中释放大量热量

B.城市建筑对太阳辐射的反射率大

C.城市高层建筑的不断增多

D.城市上空云量少,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小

(3)城市上空多云和雾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2016年4月16日00时25分在日本九州岛熊本县发生7.3级地震,震源深度10千米。据日本新闻网,截至上午9时,连环强震已致11人遇难,900余人受伤。

材料二  下图为地球内部圈层示意图

(1)地震发生时释放出巨大的能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

A.地震通过地震波向外释放出能量

B.地球的内能主要来源于太阳辐射

C.地震发生时,首先到达地面的是地震波中的横波

D.发生在海洋中的强烈地震不会对人类产生危害

(2)地震发生时,在农田里耕作的农民感受是 ______

A.左右摇晃                     B.上下颠簸       

C.先左右摇晃,后上下颠簸    D.先上下颠簸,后左右摇晃

(3)结合材料二判断两个不连续面:A为_________,B为_______,地震波通过B界面时,波速变化有何特征________

(4)填出图中字母代表的圈层名称:C________,D+E_______,F+G_________

(5)如何推断地球内部各圈层的物质是固态还是液态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洋面封冻产生的效应叫做洋面封冻效应,下图是洋面封冻效应与水、气候、生物相互作用关系示意图。据此回答以下问题。

1.根据图中各项内容之间的相互关系,数字①②③所代表的内容分别是(  )

A. ①气候变暖 ②温室作用加强 ③气候变暖

B. ①气候变冷 ②温室作用减弱 ③气候变冷

C. ①气候变暖 ②温室作用减弱 ③气候变冷

D. ①气候变冷 ②温室作用加强 ③气候变暖

2.图中由“二氧化碳浓度降低”导致①的过程中,体现出的地理原理是(  )

A. 大气对地面辐射的吸收作用减    B. 大气对太阳辐射的散射作用增强

C. 氟氯烃对臭氧的破坏作用加强    D. 大气的温室效应加强

3.图中各项内容之间相互作用、相互影响,形成一种动态的平衡关系,若其中某一环节遭到破坏,就会导致这种平衡关系的失常。目前,这种平衡关系失常对人类产生的危害最有可能是(  )

A. 引起海平面下降    B. 腐蚀建筑物

C. 导致世界各国经济结构的变化    D. 皮肤癌患者增多

 

查看答案

某研究小组认为,在冰雪覆盖的高纬度地带植树造林可能加剧全球变暖。造成这种结果的原因可能是在该地带植树造林

A. 增加了对CO2的吸收    B. 降低了地面反射能力

C. 降低了大气相对湿度    D. 增加了土壤有机质含量

 

查看答案

某中学高一年级李强同学在日记中写道:“星期天,天终于放晴了,风也小了,虽然一直没有下雨,可天出奇地冷,我不得不再加了件毛衣。爸爸一早就去修补被风吹坏了的塑料大棚。我和妈妈拿着扫把也去帮忙。大棚上积压了一层厚厚的尘土。二伯他们也在田里忙着,他们在麦田边点起一堆一堆的柴草,浓烟滚滚……”据此回答下列各题。

1.造成此天气系统过境无降水的可能原因

A. 过境前这里的空气为冷空气    B. 过境前这里的空气比较干燥

C. 过境前这里的空气做下沉运动    D. 过境后这里的空气为暖空气

2.二伯家在麦田边点燃柴草的目的是

A. 增加大气中的凝结核,利于降水的形成    B. 增加烟雾,加强大气的反射作用

C. 增加烟雾,加强大气的逆辐射    D. 给大气加热,提高气温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