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图为我国四处旅游景观。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1.观赏图中景观( )
A.①—特定角度,雪后最佳 B.②—高处俯视,清晨最佳
C.③—适当距离,春季最佳 D.④—置身其中,冬季最佳
2. 图中景观与其成因对应正确的是( )
A.①——气温年较差大,水汽冷凝形成
B.②——岩浆岩出露地表,风化侵蚀形成
C.③——淡水鱼类丰富,食物来源充足
D.④——地质条件复杂,流水沉积形成
2016国际海绵城市建设论坛暨第十四届泉州市科协学术年会于12月25日在泉州举行,研讨活水公园雨水收集系统海绵城市建设的成功案例。下图为某活水公园雨水收集系统示意图,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1.活水公园雨水收集系统对水循环哪个环节影响最明显( )
A. 下渗 B. 地表径流 C. 降水 D. 水汽输送
2.活水公园对城市环境的有利影响有 ( )
①缓解热岛效应 ②减轻城市内涝 ③降解污染物,净化水体 ④提供工业用水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②④ D. ①③④
结合图文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随着矿物能源的大量消耗,大气中二氧化碳不断增多,充分利用太阳能、降低二氧化碳排放,是工农业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
材料二:
(1)二氧化碳是一种温室气体。二氧化碳增多,是如何加强大气“温室效应”的________?
(2)利用“温室效应”原理,解释我国北方地区冬季可以采用大棚技术种植蔬菜、花卉等作物的原因_______。
(3)冬季晴天时,在未采用任何取暖设备的条件下,“阳光居室”室内的最高温度可达22 ℃。请
分析“阳光居室”是如何达到这一保温效果的_________?
(4)开发利用新能源,能够减缓全球变暖。请根据“温室效应”的原理,解释其原因_________。
读华北地区某城市11月13日20时的气温(单位:℃)实况图,回答下列问题。
(1)此图反映了城市所具有的________效应。在这种效应的作用下,如不考虑其他因素,当晚城郊之间风向应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形成此图所示效应的主要原因是(____)
A.城市生产和生活活动中释放大量热量
B.城市建筑对太阳辐射的反射率大
C.城市高层建筑的不断增多
D.城市上空云量少,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小
(3)城市上空多云和雾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下面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2016年4月16日00时25分在日本九州岛熊本县发生7.3级地震,震源深度10千米。据日本新闻网,截至上午9时,连环强震已致11人遇难,900余人受伤。
材料二 下图为地球内部圈层示意图
(1)地震发生时释放出巨大的能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
A.地震通过地震波向外释放出能量
B.地球的内能主要来源于太阳辐射
C.地震发生时,首先到达地面的是地震波中的横波
D.发生在海洋中的强烈地震不会对人类产生危害
(2)地震发生时,在农田里耕作的农民感受是 (______)
A.左右摇晃 B.上下颠簸
C.先左右摇晃,后上下颠簸 D.先上下颠簸,后左右摇晃
(3)结合材料二判断两个不连续面:A为_________,B为_______,地震波通过B界面时,波速变化有何特征________?
(4)填出图中字母代表的圈层名称:C________,D+E_______,F+G_________。
(5)如何推断地球内部各圈层的物质是固态还是液态____________?
洋面封冻产生的效应叫做洋面封冻效应,下图是洋面封冻效应与水、气候、生物相互作用关系示意图。据此回答以下问题。
1.根据图中各项内容之间的相互关系,数字①②③所代表的内容分别是( )
A. ①气候变暖 ②温室作用加强 ③气候变暖
B. ①气候变冷 ②温室作用减弱 ③气候变冷
C. ①气候变暖 ②温室作用减弱 ③气候变冷
D. ①气候变冷 ②温室作用加强 ③气候变暖
2.图中由“二氧化碳浓度降低”导致①的过程中,体现出的地理原理是( )
A. 大气对地面辐射的吸收作用减 B. 大气对太阳辐射的散射作用增强
C. 氟氯烃对臭氧的破坏作用加强 D. 大气的温室效应加强
3.图中各项内容之间相互作用、相互影响,形成一种动态的平衡关系,若其中某一环节遭到破坏,就会导致这种平衡关系的失常。目前,这种平衡关系失常对人类产生的危害最有可能是( )
A. 引起海平面下降 B. 腐蚀建筑物
C. 导致世界各国经济结构的变化 D. 皮肤癌患者增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