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地理试题 >

【环境保护】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2013年天津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环境保护】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2013年天津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加快建设美丽天津。启动实施“美丽天津·一号工程”,全面推进“四清一绿”行动。全年化学需氧量排放量22.15万吨,比上年下降3.5%;二氧化硫排放量21.68万吨,下降3.4%。饮用水源地水质达标率继续保持100%。道路交通噪声平均声级67.6分贝,中心城区区域环境噪声平均声级54分贝,比上年有所下降。全市共有环境监测站21个,国家生态示范区1个,自然保护区8个,自然保护区面积9.06万公顷。

试分析“建设美丽天津”面临的主要挑战有?实现建设“美丽天津”的前提条件有哪些?

 

(1)大风;降水;地面升温,逆温消失,空气对流旺盛等。 (2)出行尽可能利用公共交通、或骑自学科网行车、或步行;节约(或适度消费)、清洁消费;积极参与绿化;增强环保意识等。 【解析】(1)天津位于华北地区,气候特征是多大风,降水集中在夏季。白天地面升温,逆温消失,空气对流旺盛等。 (2)建设“美丽天津”,出行尽可能利用公共交通、或骑自学科网行车、或步行。节约资源、适度消费、清洁消费。积极参与绿化,增强环保意识等。 点睛:结合区域的自然环境特征,分析气候多大风天气。降水较少,且分布集中。建设美丽天津的条件是低碳出行,节约能源、清洁消费,增强环保意识。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旅游地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哈尔滨是黑龙江省省会,东北北部的政治、经济、文化和交通中心,东北四大中心城市之一,也是中国省辖市中面积最大、人口居第二位的特大城市。幅员面积达5.31万平方公里,辖9区9县(市)。是中国著名的历史文化名城和首批优秀旅游城市,素有“东方莫斯科”、“东方小巴黎”以及“冰城夏都”等美称。

哈尔滨位于中国最北端,是纬度最高、气温最低的大都市。冬长夏短,四季分明。年平均温度3.6℃。最冷的1月份,平均气温为零下13.2℃至零下24.8℃,最热的7月份,平均气温为18.1℃至22.8℃。12月至次年2月为冬季,雪期较长。

作为东北亚腹地的中心城市,哈尔滨是沟通东北亚、欧洲和太平洋的交通枢纽。

据材料分析哈尔滨发展旅游业有哪些优势条件及哈尔滨旅游业未来发展的主要方向。

 

查看答案

阅读图文资料回答问题。

2016年8月8日,中国中铁股份有限公司与孟加拉国铁路局正式签署帕德玛大桥铁路连接线项目建设合同,项目合同金额高达31.4亿美元。该项目是孟加拉国东西部客货运输的又一个主通道.线路起于首都达卡终至杰索尔帕德玛大桥的建成将彻底结束孟加拉国南部21个区与首都达卡之间居民摆渡往来的历史,这条线路将成为泛亚铁路的重要通道之一,也是我国“一带一路”战略的重要交通支点工程。

图1为泛亚铁路南线线路示意图、帕德玛大桥位置及孟加拉示意图。



1)分析孟加拉国南部地形特征及对交通线路布局的不利影响。

(2)试分析帕德玛大桥建成后对我国“一带一路”的积极影响。

(3)分析“帕玛拉”大桥的建设对当地建筑行业的带动作用。

 

查看答案

阅读图文资料回答问题。  

农业关乎国家食物安全、资源安全和生态安全。大力推动农业可持续发展,是实现建设美丽中国的必然选择,是中国特色新型农业现代化道路的内在要求。为指导全国农业可持续发展,编制《中国农业可持续发展(2015-2030)规划》。

针对各地农业可持续发展面临的问题,综合考虑各地农业资源承载力、环境容量、生态类型和发展基础等因素,将全国划分为优化发展区、适度发展区和保护发展区。按照因地制宜、梯次推进、分类施策的原则,确定不同区域的农业可持续发展方向和重点。

(1)试分析中国农业可持续发展分区的分布特征,并说明“西北及长城沿线区”与“西南区”被划分为“适度发展区”的不同自然原因 。

(2)试分析“青藏区”和“海洋渔业区”被划分为“保护发展区”的不同原因

 

查看答案

图甲为意大利地形简图及波河流域水系图,图乙为意大利气候及农作物分布示意图。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描述意大利地形特征对气候特征产生的主要影响。

(2)波河丰水期持续时间较长,枯水期仅出现在夏末秋初。试从河流水系和水源补给角度分析其原因。

(3)结合图7分析意大利波河平原成为粮食作物产区的有利自然因素:

 

查看答案

阅读图文资料回答问题。

野柳地质公园位于台湾东北部台北县万里乡。在2000多万年前,台湾仍在海里,由福建一带冲刷下来的泥沙,一层层地堆积出砂岩层,600万年前的造山运动把岩层推挤出海面,造成台湾岛,野柳是其中的一部分。造山运动挤压时,在野柳的两侧推出两道断层,断层带破碎易受侵蚀,所以两侧凹入成湾,中间突出形成海岬(深入海中的尖形陆地)。接下来,在海浪、雨水及风的侵蚀和地壳不断的抬升下,形成野柳的奇岩怪石。

蕈状石的演育过程要历经千百年,一颗颗活像是大香菇的蕈状石,是野柳最引人注目的风景。整个野柳公园内有180余个,完整地记录了蕈状石的演育过程。

图Ⅰ为野柳地质公园位置图,图Ⅱ为野柳公园中著名景观“女王头”,图Ⅲ为“蕈状岩”形成过程示意图——初期:海平面以下倾斜的岩层受到挤压产生解理(裂隙) 中期:岩层露出海平面,受到海水的侵蚀解理越来越大。后期:地壳继续上升,下层岩石接收海水侵蚀,由于岩石较软,侵蚀较快逐渐形成脖子较细的“女王头”。

1.“女王头”是典型的蕈状岩,关于“女王头”的描述正确的是

A. 其顶部“蜂窝”状岩石为玄武岩    B. 其形成过程开始于海相沉积环境

C. 其形成初期主要经历了水平挤压及海水侵蚀    D. 其形成的后期主要地质作用为风力侵蚀

2.结合图Ⅲ,分析喀斯特地貌中与蕈状地貌的形成过程及其相似的是

A. 石林    B. 石笋    C. 溶洞    D. 石柱

3.对于材料中“造山运动挤压时,在野柳的两侧推出两道断层,断层带破碎易受侵蚀,所以两侧凹入成湾,中间突出形成海岬(深入海中的尖形陆地)。”理解正确的是:

A. 海岬的形成受到地壳抬升影响    B. 造山运动开始于板块的生长边界

C. 断层走向与当地盛行风向垂直    D. 断层走向与板块“挤压作用方向”平行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