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地理试题 >

读某城市2000年和2010年人口密度空间分布图(左图)和该地区城乡人口结构变化...

读某城市2000年和2010年人口密度空间分布图(左图)和该地区城乡人口结构变化图(右图)。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1.2010年较2000,人口密度增长幅度最大的是

A. 2千米附近    B. 3千米附近    C. 5千米附近    D. 6千米附近

2.该城市人口密度的变化是

A. 城市化水平降低的表现    B. 城市地租水平保持稳定的需要

C. 城市等级提高的结果    D. 城市内部空间结构调整的反映

3.2000年该地区城镇化水平约为

A. 8%    B. 18%    C. 28%    D. 38%

 

1.C 2.D 3.D 【解析】 1.由图示可以看出,2010年较2000年,人口密度增长幅度最大的是距离市中心5千米附近。选C正确。 2.2000年前该城市人口集中在城市中心地带,21010后,人口逐渐向郊区迁;是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发展,城市规模不断扩大,城市内部空间结构的调整,城市中心逐渐成为商业区,住宅区、工业区外迁,人口外迁。选D正确。 3.城市化水平是指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2000年该城市城市人口8万,乡村人口接近15万,总人口约23万,可算出城市化水平是接近38%。选D正确。 【点晴】 城市化水平又叫城市化率,是衡量城市化发展程度的数量指标,一般用一定地域内城市人口占总人口比例来表示。总人口是城市人口与乡村人口之和。城镇化过程包括人口职业的转变、产业结构的转变、土地及地域空间的变化,随着城市化发展,人口在城市的分布也会随之变化。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下图为成都平原城镇体系规划图,符号大小表示城市等级的高低,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1.如图5所示城镇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乐山与眉山的城市等级和服务功能相同

B. 乐山和德阳在行政管理上是隶属关系

C. 成都的城市等级最高且服务范围最大

D. 成都的城市服务范围被绵阳覆盖

2.下列有关该地区的描述正确的是

A. 该区域城市化已经处于城市化后期阶段

B. 矿产资源的开发是推动城市化的主要动力

C. 出现了人口大量迁往乡村的逆城市化现象

D. 城市化发展带动了郊区农业结构的调整

 

查看答案

为激活闲置车位,缓解城市停车难的压力,乐山市城区准备采取“共享停车”措施,鼓励各企事业单位、大型购物商场将停车位夜间向周边社区市民开放。下图为“乐山市某功能区不同时段人口流动状况示意图”。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1.该功能区属于

A. 住宅区    B. 行政区    C. 工业区    D. 商业区

2.“共享停车”主要利用了该功能区与相邻功能区

A. 地租水平的差异    B. 人口密度的差异

C. 汽车拥有量的差异    D. 人口流动状况的差异

 

查看答案

我国城乡间的经济发展水平差异很大,与此同时,人口发展形势也表现出明显的区域不平衡性。读我国2010-2040年人口老龄化程度图(做图)和我国甲区域近25年普通小学在校学生数占全国小学在校学生数的比例图(有图),完成下列各题。

1.导致我国城乡人口老龄化程度出现如图2中差异的最主要原因是

A. 人口迁移    B. 教育水平    C. 医疗水平    D. 环境质量

2.左图中反映的现象可能会带来该区域

A. 城乡协调发展    B. 农业发展水平提高

C. 土地资源浪费    D. 农村老龄化问题得以彻底解决

3.右图反映出甲地区人口出生率陡降始于

A. 20世纪70年代    B. 20世纪80年代

C. 20世纪90年代    D. 21世纪10年代

 

查看答案

下图为我国部分区域图,图中湖泊湖面海拔为-154米,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1.图示区域内的最大相对高差为(    )

A. 2554 m ~2954m    B. 2400m~3200m    C. 2400 m~2800m    D. 2400 m~1954m

2.图中河流①、②、③、④河段中流速最慢的是(    )

A.     B.     C.     D.

3.图示区域面积约1,600平方千米,若在该区域徒步旅行,选用的地图比例尺最适宜的是()

A. 1:200    B. 1:40000    C. 1:200000    D. 1:1000000

 

查看答案

【环境保护】

湟鱼是青海湖独有的鱼类,生活在咸水中,每年春夏之交,洄游到淡水河中产卵繁衍。近些年来,随着经济发展、人口增加,当地人在布哈河上建坝截留河水,缓解当地水资源紧张局面。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