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暴和闪电是强对流天气中常见的自然现象,下图为我国某城市多年平均的“月均雷暴日数”和“一天内闪电相对频数(以平均值100为标准)”图。读图完成下列各小题。
1.该城市的雷暴和闪电多出现在
A. 春季的夜晚 B. 夏季的午后 C. 秋季的凌晨 D. 冬季的傍晚
2.影响雷暴和闪电形成的主要因素是
A. 昼夜温差 B. 水平气压差 C. 垂直气温差 D. 空气湿度
下图为某年某地逐月逐时气温(℃)变化图。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1.气温日较差最大的月份是
A. 2月 B. 5月 C. 8月 D. 11月
2.该地可能
A. 光热充足,适宜种植棉花 B. 发展绿洲农业
C. 海城辽阔,珊瑚礁发育好 D. 河流无结冰期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河西走廊东起乌鞘岭,西至古玉门关,南北介于南山(祁连山和阿尔金山)和北山(马鬃山、合黎山和龙首山)间,长约900千米,宽从几千米至近百千米,为西北—东南走向的狭长平地,形如走廊,又位于黄河以西,故称河西走廊。
材料二 下图为河西走廊简图。
(1)据图分析河西走廊城镇的分布特点及原因。
(2)河西走廊地区重工业发展迅速,主要原因是________。
(3)河西走廊重工业发达,但酸雨危害却很小,分析其原因。
(4)目前,该地区最大的环境问题是________,简述其形成的主要人为原因。
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优化区域布局,建设农产品产业带,发展特色农业是我国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之一。下图是我国两大重要的商品农业生产基地,回答下列问题。
(1)下表反映甲、乙两区域平原地区农作物的差异性,试分析这一差异产生的主要自然原因。
区域 | 粮食作物 | 经济作物 |
甲 | 水稻 | 油菜、棉花等 |
乙 | 春小麦、玉米 | 甜菜、大豆等 |
(2)从自然角度考虑,图中乙区域C、D平原农业发展的主要制约因素是什么?应如何解决?
(3)图中甲区域的农业发展与乙区域相比,有哪些优势区位条件?
下图为我国东南沿海某城市及其郊区工业布局变化图。 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A地早期是我国重要商品粮棉油基地,中期当地改种蔬菜、瓜果、花卉,现在成为市区。导致A地土地利用方式变化的主要原因正确的是( )
①早期到中期:农业科技的发展 ②早期到中期:市场需求的增加
③中期到现在:城市化的发展 ④中期到现在:传统工业的发展
A. ①③ B. ②③
C. ①④ D. ②④
2.该城市传统工业区规模的变化与原因正确的是( )
①规模:先增大后缩小 ②规模:先缩小后增大
③原因:早期到中期——交通的发展
④原因:中期到现在——产业的升级
A. ①③ B. ②③
C. ①④ D. ②④
在区域不同的发展阶段,受地理环境的影响,人类进行的生产、生活活动也不尽相同。据此,完成下列问题。
1.下列关于区域不同发展阶段地理环境对人类活动影响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地理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是不变的
B. 会随着社会、经济、技术等因素的变化而改变
C. “地广人稀,饭稻羹鱼”是对长江中下游平原现阶段的描述
D. 现在,长江中下游平原作为全国最重要的“粮仓”的地位不断上升
2.资源型城市兴起于( )
A. 原始社会阶段 B. 农业社会阶段
C. 工业社会阶段 D. 后工业化阶段
3.后工业化时期,地理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有( )
①新兴技术使人类生产、生活资料对人类活动的影响增大 ②对生活资料与劳动资料的依赖程度大大提高 ③环境质量对人类活动的影响增强 ④高新技术产业聚集在地理环境优越的地区,形成高新技术产业区
A. ①② B. ③④
C. ①③ D. ②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