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地理试题 >

生态学家在我国某地进行生态调查,发现水源所在地的抽水井植被从水井往外呈同心圆分布...

生态学家在我国某地进行生态调查,发现水源所在地的抽水井植被从水井往外呈同心圆分布,水井附近土地是光秃和坚硬的,到距井200米左右,出现稀疏且干硬的杂草,250米左右是带刺的灌木丛,以外到1千米左右,才是一些相隔甚远的草本植物群及灌木。据此,回答下面小题。

1.导致该地植被分布的人类活动方式最有可能是(  )

A. 过垦    B. 过牧

C. 滥伐    D. 滥采

2.上述植被景观最有可能出现在(  )

A. 塔里木盆地    B. 呼伦贝尔草原

C. 青藏高原    D. 松嫩平原

 

1.B 2.B 【解析】 1.在半干旱的草原牧区,人们常常采用现代技术掘井以获得稳定的水源供应,人畜活动必然以水井为中心,水井周围就会因为过度放牧和践踏而出现裸露的地面。故答案选B。 2.在呼伦贝尔草原,发展畜牧业人们采取掘井方式而导致出现草地退化现象,故答案选B项。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叠图分析是科学选址最常用的方法。结合下图,回答下列各题。

1.叠图分析最常用的地理信息技术是(  )

A. RS    B. GPS    C. GIS    D. 数字地球

2.选定的区域适合建设(  )

A. 大型垃圾处理场    B. 大型仓储式超市

C. 汽车加油站    D. 水源保护区

 

查看答案

下图示意某地理专题研究建立的地理信息系统图层。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1.叠加丙与丁图层可以研究(  )

A. 河流分布    B. 地形特征    C. 商店布局    D. 客货流量

2.为了较合理地得出丙图需要叠加的图层有(  )

A. 甲与乙    B. 甲与丁    C. 乙与丁    D. 甲、乙、丁

 

查看答案

19世纪50年代,淮河自洪泽湖向南经长江入海;黄河结束夺淮历史,改从山东入海,1968年,南京长江大桥建成通车;自1999年,江苏境内又陆续建成了多座长江大桥。江苏习惯上以长江为界分为苏南和苏北两部分(下图)。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1.目前,在洪泽湖以东地区,秦岭—淮河线(  )

A. 无划分指标依据    B. 与自然河道一致

C. 无对应的自然标志    D. 两侧地理差异显著

2.习惯上苏南、苏北的划分突出体现了长江对两岸地区(  )

A. 自然地理分异的影响    B. 人文地理分异的影响

C. 相互联系的促进作用    D. 相互联系的阻隔作用

3.小亮计划参观世博园中多个国家馆,为设计合理的线路,最宜采用的地理信息技术是( )

A. 地理信息系统    B. 遥感    C. 全球定位系统    D. 数字地球

 

查看答案

结合图文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1.在下图中所示甲、乙、丙、丁四地,年降水量由多到少的正确排序是(  )

A. 甲、乙、丙、丁    B. 乙、甲、丙、丁

C. 丙、丁、乙、甲    D. 丁、丙、乙、甲

2.在甲、乙、丙、丁四地中,最适宜大面积栽种板栗的是(  )

A.     B.     C.     D.

 

查看答案

下图示意我国甲、乙两区域,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关于甲、乙两区域河流特征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A. 甲区域以冰雪融水补给为主,乙区域以雨水补给为主

B. 甲区域以内流河为主,乙区域以外流河为主

C. 甲区域以春汛为主,乙区域以夏汛为主

D. 甲区域水系呈向心状,乙区域水系呈放射状

2.甲、乙两区域分别盛产棉花和天然橡胶,其共同的区位优势是         

①夏季热量充足 ②劳动力价格较低 ③农业科技发达  ④农业机械化程度高

A. ①③    B. ①②    C. ②③    D. ③④

3.A、B两地是我国少数民族的聚居地,也是国家重点扶贫地区,制约两地经济发展的共同因素是                                                        

①多山的地形 ②干旱的气候 ③对外联系不便 ④生产方式落后 ⑤水资源短缺

A. ①②③    B. ②③⑤    C. ①③④    D. ②④⑤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