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剪纸艺术具有广泛的群众基础 ,交融于各族人民的社会生活 蕴涵了丰富的文化历史信息 ,反映人们的生活环境 ,习俗和风情等. 具有认知、 教化、表意、抒情、娱乐、交往等多重社会价值。 下图是一帧剪纸作品。 读图回答下面小题
1.上图剪纸所反映的景观主要分布于我国的( )
A. 四川盆地 B. 黄土高原 C. 珠江三角洲 D. 长江三角洲
2.建造图中民居的主要气候原因是
A. 风沙大 光照弱 B. 夏季炎热 冬季寒冷
C. 夏季降水集中 多暴雨 D. 土壤垂直节理发育
阅读下列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一 自20世纪50年代至今,全球范围内已经完成了三次大型的产业转移,平均20年就完成一次大型的产业转移,目前正在启动第四次产业转移。前两次产业转移是国际产业中心之间的转移,我国东南沿海地区则参与了第三次产业转移和正在发生的第四次产业转移。
材料二 世界工业三次转移示意图。
部分国家劳动力工资和产值对比
国家 (地区) | 每个雇员年产 值/千美元 | 日工资/ 美元 | 年工资/年产值 |
美国 | 105 | 60 | 208.6 |
西德 | 87 | 45 | 188.8 |
英国 | 50 | 36 | 262.8 |
中国 | 29 | 1.5 | 18.9 |
菲律宾 | 23 | 5 | 79.4 |
(1)根据材料一、二写出全球前三次产业转移的路线及第四次产业转移的源地主要来自我国东南沿海的哪些区域。
(2)在全球第一轮产业转移时,美国产业转向西德而没有转向英国。请结合表格说明其原因。
(3)全球第三轮产业转移,使中国成为“世界工厂”。运用所学知识简述其原因。
(4)简述产业大量转出对当地产业结构和就业的影响。
读下面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国家发改委批准设立的“豫晋陕黄河金三角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地处中西部结合带,是全国唯一跨省设立的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该示范区的设立,有利于突破行政区划界限,整合区域优势资源,创新区域合作机制,增强区域整体竞争实力,为中西部地区合作承接东部发达地区产业转移,探索新途径、新模式、发挥示范和辐射带动作用。
材料二 黄河金三角范围与周边省会城市地理关系图。
材料三 “黄河金三角区域”是世界苹果主产区中唯一符合苹果七项生态指标的最佳优生区。当地的苹果园经常通过果树下大片种植白三叶草(矮生的草本及多年生植物)来改造土壤,综合协调土壤中的水、热、肥、气等各项指标,(如种草能改善土壤团粒结构,增加土壤孔隙度,改善土壤通气性)调节果园局部小气候等,对果树生长十分有益。
(1)说明当地苹果园通过种草能改善土壤中的水分和肥力的理由。
(2)分析该示范区承接东部发达地区产业转移的区位优势。
(3)阐述产业转移对“豫晋陕黄河金三角地区”未来人口迁移和城市化的影响。
(4)“黄河金三角区域”是我国重要的煤炭生产基地,但由于交通运输制约限制了煤炭经济的发展。请提出三条既能减轻交通运输压力又能将煤炭资源优势转变为经济发展优势的具体建议。
从19世纪后期至今,世界汽车产业中心经历了从欧洲到北美再到亚洲的变化过程。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能反映世界汽车产业中心转移方向的是 ( )
A. ①→②→③ B. ①→④→② C. ③→④→② D. ④→①→③
2.汽车产业中心的转移会使中国 ( )
A. 环境污染加剧 B. 就业压力增大 C. 人口向内地集中 D. 产业升级加快
衰退性产业转移主要是指在本地不再具有比较优势产业的向外转移。扩张性产业转移是指产业在其原地区仍然属于成长性产业,主要由于为了占领外部市场、扩大产业规模而进行的空间主动移动。读广东产业转移效应理论模型图,据此分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服装鞋帽生产、金融保险属于珠江三角洲衰退性产业转移
B. 石油化工、电子装配属于珠江三角洲扩张性产业转移
C. 衰退性产业转移对移入地区的正效应是增加就业机会,吸纳农村剩余劳动力
D. 扩张性产业转移对移出地区的负效应是带来环境污染等问题
南沙新区着力推进粤港澳产业深度合作、融合发展,积极承接港澳产业转移,拓展港澳产业发展空间,促进港澳企业转型升级,加快形成以生产性服务业为主导的现代产业体系,成为引领大珠三角乃至华南地区产业转型升级的新高地。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1.南沙新区最应承接香港转移来的产业是 ( )。
A. 石化工业 B. 金融服务业
C. 钢铁工业 D. 纺织工业
2.加强与港澳高技术服务业合作,推进技术创新联盟、研究开发外包、技术集成、产业创新集群等科技开发模式,是南沙新区科技创新的首要任务。下列说法符合该目的的是 ( )。
A. 依托南沙新区优越的地理区位、丰富的生态资源和独特的岭南水乡文化,打造粤港澳优质生活圈
B. 优化城市功能区布局和形态,集约高效利用土地,完善城市治理结构,提升城乡人居环境质量和持续发展力
C. 高标准建设交通、信息等功能性、枢纽型基础设施体系,提升商业服务、教育培训等综合服务功能
D. 构建区域性科技创新服务中心,为包括港澳在内的大珠三角产业转型升级和自主创新提供有力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