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流水位是指河流某处水面的高程,河流流量是指单位时间内通过某一过水断面的水量,二者是研究河流水文的重要基础。下表是我国东南沿海某河流下游一水文站同流量的水位变化情况,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推测该河下游
A. 含沙量增大 B. 流速增大 C. 河床持续下切 D. 水位季节变化增大
2.针对该河段水位变化带来的危害,最可行的防治措施是
A. 严禁下游大规模采砂 B. 拆除上游大坝
C. 加强水质的监测 D. 加固堤坝
水色指的是海水的颜色,色级标准是蓝色、黄色、褐色三种溶液按一定比例配制21种颜色,数值越小,水色越高。就直观的美感而言,数值大小决定了看到的海水是否清澈,是否蔚蓝。读图,回答下面小题。
1.图中影响等水色线变化的主要因素是
A. 季风 B. 降水 C. 洋流 D. 径流
2.等水色线在年内会发生变动,P点(4号等水色线上的最东点)距大陆最近的时段是
A. 2月 B. 5月 C. 7月 D. 10月
洞里萨湖位于柬埔寨境内北部(下图),湖区气候旱季(11月到次年4月)、雨季(5月到10月)分明。洞里萨湖和湄公河的泛滥平原是茉莉花香米的主要产地。当地农民采用传统的生产方式,一年一熟种植(生长期5~6个月)。生活在洞里萨湖区的居民,大多居住在可以移动的高脚木屋内,湖畔的村落有住家、学校、商店、邮局甚至是教堂,都搭建在水面上,形成特殊的“船屋”聚落景观。据此回答下面小题。
1.湖区平原水稻种植的主要季节为
A. 3~8月 B. 5~10月 C. 7~12月 D. 11~次年4月
2.洞里萨湖畔水面上“船屋”特殊聚落景观形成的主要原因是
A. 气候湿润,利于通风 B. 适应湖水涨落,便于搬迁
C. 用水方便,水运便利 D. 紧临湖区,利于水产养殖
纳马夸兰地区气温高,降水少,干湿季交替明显,雨季短暂,是世界上著名的野生多肉植物“王国”。下图为纳马夸兰地区图,图中甲地附近的沿海浅滩上聚集着上万只火烈鸟。完成下面小题
1.多肉植物叶小、肉厚反映了当地的自然环境特征是
A. 昼夜温差大 B. 干旱的气候 C. 径流量丰富 D. 多雾的环境
2.当地多肉植物进入休眠状态的时间大约是
A. 1~2月 B. 4~5月 C. 7~8月 D. 10~11月
3.甲地沿海附近浅滩火烈鸟聚集是由于该地
A. 气候温暖,利于繁殖 B. 雨林茂密,利于栖息
C. 鱼类丰富,利于觅食 D. 地势低平,利于筑巢
在澜沧江流经西藏芒康县的一处河畔,人们搭建了几千块层层叠叠的盐田,7-9月为当地的雨季,卤水是盐类含量大于5%的液态矿产。下图示意澜沧江河畔盐田位置和盐井地质剖面示意图。回答下面小题。
1.盐田晒盐的旺季是
A. 1-3月 B. 4-6月 C. 7-9月 D. 10-12月
2.盐井围栏活动门关闭的月份最可能是
A. 1-3月 B. 4-6月 C. 7-9月 D. 10-12月
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要求。
材料一 当惹雍错湖,西藏第三大湖,海拔4 000多米,位于藏北地区典型的纯牧区。藏北高原为典型的大陆性气候,年平均气温0℃以下,冰冻期长达半年,最高的7月不超过10℃,6~8月较温暖,也是其雨季,多夜雨现象,冬春多大风。但在当惹雍错湖湖边却有青稞的分布,这在藏北是极其罕见的。
材料二 青稞是一种耐寒耐旱的喜光照作物。青稞籽粒播种后在0~1℃的温度下即可开始萌发,最适温度为19~20℃。它也是最早熟的品种,仅要求积温为1 300~1 400℃。
材料三 墨脱县大部分区域内的河谷地带,年平均气温18~22℃,最热月(7月)平均气温25~28℃,最冷月(元月)平均气温12~16℃,这也让墨脱被视作西藏最不像西藏的地方,被誉为“西藏的西双版纳”“植被类型天然博物馆”。
(1)根据材料一、二分析当惹雍错湖湖边有青稞分布的自然原因。
(2)为什么墨脱被誉为“西藏的西双版纳”“植被类型天然博物馆”?
(3)简要分析藏彝走廊地区少数民族众多、风俗各异的原因。